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
文明是历史上沉淀下来的,有益于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法律、城邦和国家等。
汉语中的“文明”一词,有学者说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一词相对立。
文明礼貌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举止文明
在校园内偶尔会见到与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食品袋、方便面盒等。有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
2002年日本广岛亚运会结束的时候,6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社会越文明,国家就越进步和强大。中国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一定加强文明建设。
美国有个福特汽车公司,其创始人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时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
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
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而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中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
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扔一片废纸,污染一片净土;捡一片垃圾,还世界一片美好。一纸一屑煞风景,一举一动显文明。举止体现修养,细节关乎成败。福特捡一片废纸求职成功的故事充分彰显出举止文明的价值。
李鸿章吐痰被罚款
赫拉克利特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要礼貌待人,莫以貌取人,这既是一种修养,同时也有助于事业成功。
谦恭礼让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父亲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欣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在晚清外交史上,清末大臣、洋务派和淮军首领李鸿章占据重要位置,尤其是他晚年的环球考察给后人留下了众多话题。他在华盛顿国立图书馆抽烟被禁止,后来在图书馆大门前吐了一口痰,被责令擦掉,还被罚了款。那是1896年8月,李鸿章出访欧美,对美国进行了一次访问,就是在这次访问中,遇到了吐痰被罚款的尴尬事。《晚清外交的一面旗帜:李鸿章与淮军》一书为我们真实记录了当年的尴尬场面:在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李鸿章颇为难堪。起初是不让他在图书馆内抽烟,这让李鸿章颇感不快。要知道,在国内他当着慈禧太后的面都敢抽烟。憋了一肚子气出门后,他“啪”的一口痰吐在图书馆大门前。于是,两个值班的工作人员立即将他拦住,责令他去擦。李鸿章哪会听从,他示意随从帮他擦,但值班的工作人员不同意。结果,以罚款了结。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说:“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李鸿章是晚清重臣,在外交时,因随地吐痰的不文明举止受到处罚,损害了个人的声誉,影响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国家形象。由此可见,举止文明是多么的重要,任何人都需要重视文明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礼貌待人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春秋左传正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女人和儿子
一个40多岁的优雅女人领着儿子走进某著名企业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在一张长椅上坐下来吃东西。
不一会儿,妇女往地上扔了一个废纸屑,不远处有位老人正在修剪花木,他什么话也没有说,走过去捡起那个纸屑,把它扔进了一旁的垃圾箱里。过了一会儿,妇女又扔了一个,老人再次走过去把那个纸屑捡起扔到了垃圾箱里……就这样老人一连捡了三次。
妇女指着老人对儿子说:“看见了吧,你如果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跟他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卑微低贱的工作。”老人听到后,放下剪刀过来说:“你好,这里是集团的私属花园,你是怎么进来的?”中年女人高慠地说:“我是刚被聘来的部门经理。”
这时一名男子匆匆走过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对老人说:“总裁,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老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的职务!”“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那人连声应道。
老人吩咐完后径直朝小男孩走去,他伸手抚摸了一下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明白,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和每个人的劳动成果。”
中年女人看着眼前发生的事情惊呆了,一下子瘫坐在长椅上。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乱扔垃圾,对待老人极不礼貌,为此付出了代价。
无礼
古时候,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眼看已近黄昏,可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在着急,忽见一位老汉从这儿路过,他便在马背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人回答:“五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口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个“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掉转马头往回赶。碰上了那位老人,他急忙翻身下马,恭敬地叫了声:“老伯!”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头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www.xing528.com)
赫拉克利特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要礼貌待人,莫以貌取人,这既是一种修养,同时也有助于事业成功。
谦恭礼让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父亲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欣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传说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他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逃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他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年轻人,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拒绝,但是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拿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那老人走了不远,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五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俯首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长者见面,怎能迟到?再过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了过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落在我后面了?过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了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10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有机会立业了。13年后,你就会在济北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这本书,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刘邦献计献策,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化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奠。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清朝学者颜元说过一段话对我们有着重要教育意义,他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传说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他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逃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他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年轻人,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拒绝,但是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拿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那老人走了不远,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五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俯首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长者见面,怎能迟到?再过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了过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落在我后面了?过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了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10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有机会立业了。13年后,你就会在济北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这本书,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刘邦献计献策,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化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奠。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清朝学者颜元说过一段话对我们有着重要教育意义,他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仪容仪表
仪容仪表是文明礼仪的重要内容,包含人的容貌、形体、服饰、举止等。有一位美国行为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他以不同的仪表在同一个地点出现时,得到的反应却是迥然相异。当他以西装革履的绅士面孔出现在陌生人面前之时,任何一位陌生人都对他礼貌有加,他也显得颇有风范;当他打扮成一副流浪汉的模样之时,与他接近的大多数是些无业游民。在社会交往中,尽管人不可貌相,但人际交往中仪表可体现一个人的教养,一个人的素质可以在仪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仪表端庄的人往往具有很好的教养。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成功的一半,两个萍水相逢的人见面后,短短的几秒内就能形成第一印象,如果仪表不端,在交往中就会遇到问题。
刘邦见郦食其
刘邦最闪耀的优点就是识人辨才,人尽其用,弥补了自身不及秦皇汉武雄才伟略的不足。而郦食其就是刘邦手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人才,他是外交家、说客,一张嘴就可为刘邦攻城略地。然而刘邦与郦食其的第一次见面相当不愉快,刘邦瞧不起郦食其这个儒生,郦食其也痛骂刘邦的流氓样,那么为何后来事情发生反转,刘邦敬重郦食其并拜他为广野君了呢?
仪容仪表
仪容仪表是文明礼仪的重要内容,包含人的容貌、形体、服饰、举止等。有一位美国行为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他以不同的仪表在同一个地点出现时,得到的反应却是迥然相异。当他以西装革履的绅士面孔出现在陌生人面前之时,任何一位陌生人都对他礼貌有加,他也显得颇有风范;当他打扮成一副流浪汉的模样之时,与他接近的大多数是些无业游民。在社会交往中,尽管人不可貌相,但人际交往中仪表可体现一个人的教养,一个人的素质可以在仪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仪表端庄的人往往具有很好的教养。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成功的一半,两个萍水相逢的人见面后,短短的几秒内就能形成第一印象,如果仪表不端,在交往中就会遇到问题。
刘邦见郦食其
刘邦最闪耀的优点就是识人辨才,人尽其用,弥补了自身不及秦皇汉武雄才伟略的不足。而郦食其就是刘邦手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人才,他是外交家、说客,一张嘴就可为刘邦攻城略地。然而刘邦与郦食其的第一次见面相当不愉快,刘邦瞧不起郦食其这个儒生,郦食其也痛骂刘邦的流氓样,那么为何后来事情发生反转,刘邦敬重郦食其并拜他为广野君了呢?
郦食其,战国末期人,郦蟠十一世孙,生于魏国陈留高阳,早年爱好读书,关注各国局势。魏景湣王三年(公元前225年)秋,秦国攻灭魏国,郦食其家贫落魄,沦为陈留门吏。胸中有丘壑的郦食其听说陈胜、项梁等起义军领袖都是一些斤斤计较、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刚愎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的小人,因此他就深居简出,不去逢迎这些人。后来,他听说刘邦带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刘邦部下的一个骑兵恰恰是郦食其邻里故人的儿子,刘邦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一天,这个骑兵回家,郦食其看到他,对他说道:“我听说沛公刘邦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你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骑兵回答说:“沛公刘邦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郦食其说:“你只管按我教你的这样说。”骑兵回去之后,就按郦生嘱咐的话从容地告诉了刘邦。
后来刘邦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拜见。郦食其来到旅舍,先递上自己的名片,刘邦正坐在床边伸着腿让两个侍女洗脚,就叫郦食其来见。郦食其进去,只是做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并且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刘邦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刘邦立刻停止了洗脚,整束衣裳,把郦食其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郦食其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刘邦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郦食其进餐,然后问道:“那您看今天我们的计策该怎么制定呢?”郦食其说道:“您把乌合之众、散乱之兵收集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人,如果以此来直接和强秦对抗的话,那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探虎口啊。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地方,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向您来投降。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又可以作为内应。”于是刘邦就派遣郦食其前往,自己带兵紧随其后,这样就攻取了陈留。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仪容、仪表首先能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并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其实际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个人交际、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自身的仪容仪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身边,一部分同学还存在着一些不注重仪容仪表的行为,个别同学有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穿耳钉、文身,升国旗时穿着拖鞋、大裤衩等不文明的行为,这严重影响着个人形象和集体形象。
松下幸之助理发
郦食其,战国末期人,郦蟠十一世孙,生于魏国陈留高阳,早年爱好读书,关注各国局势。魏景湣王三年(公元前225年)秋,秦国攻灭魏国,郦食其家贫落魄,沦为陈留门吏。胸中有丘壑的郦食其听说陈胜、项梁等起义军领袖都是一些斤斤计较、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刚愎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的小人,因此他就深居简出,不去逢迎这些人。后来,他听说刘邦带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刘邦部下的一个骑兵恰恰是郦食其邻里故人的儿子,刘邦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一天,这个骑兵回家,郦食其看到他,对他说道:“我听说沛公刘邦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你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骑兵回答说:“沛公刘邦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郦食其说:“你只管按我教你的这样说。”骑兵回去之后,就按郦生嘱咐的话从容地告诉了刘邦。
后来刘邦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拜见。郦食其来到旅舍,先递上自己的名片,刘邦正坐在床边伸着腿让两个侍女洗脚,就叫郦食其来见。郦食其进去,只是做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并且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刘邦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刘邦立刻停止了洗脚,整束衣裳,把郦食其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郦食其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刘邦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郦食其进餐,然后问道:“那您看今天我们的计策该怎么制定呢?”郦食其说道:“您把乌合之众、散乱之兵收集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人,如果以此来直接和强秦对抗的话,那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探虎口啊。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地方,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向您来投降。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又可以作为内应。”于是刘邦就派遣郦食其前往,自己带兵紧随其后,这样就攻取了陈留。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仪容、仪表首先能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并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其实际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个人交际、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自身的仪容仪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身边,一部分同学还存在着一些不注重仪容仪表的行为,个别同学有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穿耳钉、文身,升国旗时穿着拖鞋、大裤衩等不文明的行为,这严重影响着个人形象和集体形象。
松下幸之助理发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到一家理发室去理发。由于过度操劳与奔波,他带着一副疲惫的样子,衣冠不整地来到理发室。理发师看到他的形象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对自己的容貌修饰丝毫不重视,就如同将你的产品弄脏似的。作为公司的代表,你不注意形象,产品能够打开销路吗?”一句话将松下幸之助问得哑口无言。他将理发师的劝告牢记在心,从此后对自己的仪表十分重视。
仪容仪表是打通人脉王国的通行证。一个人仪表的好坏关系到个人形象,影响到事业的成败,因此,学会生存生活就要注重仪容仪表。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到一家理发室去理发。由于过度操劳与奔波,他带着一副疲惫的样子,衣冠不整地来到理发室。理发师看到他的形象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对自己的容貌修饰丝毫不重视,就如同将你的产品弄脏似的。作为公司的代表,你不注意形象,产品能够打开销路吗?”一句话将松下幸之助问得哑口无言。他将理发师的劝告牢记在心,从此后对自己的仪表十分重视。
仪容仪表是打通人脉王国的通行证。一个人仪表的好坏关系到个人形象,影响到事业的成败,因此,学会生存生活就要注重仪容仪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