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懂得取舍,成果尽得-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借口

懂得取舍,成果尽得-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借口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爱因斯坦也是一个很懂得放弃的人。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竟然非常明确地拒绝了以色列当局的重托与厚望。假如爱因斯坦当时没有拒绝,那么世界上也许就多了一个不胜任的总统,少了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我们一定要抓住自己关键的20%,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不及时放弃,最终也许只能吃到一堆烂水果。阅读思考1.生活中你常吃烂苹果吗?

懂得取舍,成果尽得-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借口

贪图无所不能,只能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能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能一无所有。少则得,多则惑。同时追几只兔子,往往连一只也追不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工作和生活中,必要的放弃不是失败,是智慧;必要的放弃不是削减,是升华。

在面对一箱水果时,有人从烂的开始吃,吃了一箱烂的,有人从好的开始吃,吃了半箱好的。

不懂得必须放弃的人,内心其实是存有一种错误的贪婪思维方式——我全都要!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我们都有这样吃水果的经历:

有时候水果买多了,有时候自己刚买了朋友又拿来些,有时候单位一下发了一大筐。水果多了,不可能一下吃完,这时候家里人的意见就会有所分歧:孩子们多半会挑好的吃,年纪越大的人越是先拣不好的吃。等到把坏的吃完了,结果往往是很多人从头到尾就没有吃到一个好水果。

这也许有多年物质匮乏造成的后遗症的原因,但从思想意识上来说:这并不是一种节俭的行为,而是一种贪婪和奢望。他们希望能够把全部水果都享受到肚子里,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客观条件的制约,也就是说想全部占有而不愿有任何放弃。

这些小问题实质上反映了一种常见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在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下不懂得放弃的人是很难获得成功的。正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所说的,“一个优秀的CEO要如何懂得对机会说‘不’”,其实也就是要懂得如何取舍。

1998年,著名作家毕淑敏成了心理学研究生。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到了2003年7月,离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但她最终决定放弃。这使许多人感到意外,关心的人劝她说:“现在学位很时髦,你为什么要放弃呢?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她冷静、客观地回答道:“我不能去考外语、写论文。我担心一篇几十万字的心理学博士论文写下来,我可能就不会写小说了。因为风格不一样,思维的训练也不一样。考外语,是一个死功夫,我想,时间对我这个年过半百的人来说是那么宝贵,不值得拿出半年时间去念外语,专门应对考试。”

爱因斯坦也是一个很懂得放弃的人。在20世纪50年代,他收到以色列当局的一封信,信中诚恳地请他去担任以色列总统。在一般人看来,爱因斯坦若能当上犹太人的总统,自然是无上光荣的幸事。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竟然非常明确地拒绝了以色列当局的重托与厚望。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既缺乏胜任总统的才智也缺乏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的经验。所以,本人不适合承担如此的高官重任。”假如爱因斯坦当时没有拒绝,那么世界上也许就多了一个不胜任的总统,少了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www.xing528.com)

推而广之,一个政治家不可能做好改革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科学家不可能精通科学的每一个领域,一个企业家不可能占领工业的每一个阵地,一个旅游家不可能走遍世界的每一个乡村,一个文学家也不可能写好所有种类的作品……贪图无所不能,只能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能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能一无所有。少则得,多则惑。同时追几只兔子,往往连一只也追不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说明自己在成长;知道自己不能够做些什么,说明自己在成熟。成功不只是要善于抓住机会,而且还要善于放弃诱惑。有所放弃,才能有所收获。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毅然决然地放弃一切不适合自己的目标、计划和行动。

在工作和生活中,必要的放弃不是失败,是智慧;必要的放弃不是削减,是升华。日本著名的经营学家仓定先生在他的《社长论》中如此论述:“产品慢慢上了年纪,销售额的增长渐渐变得困难了。反过来,效益也日益低下。于是这个产品成了造成企业业绩恶化的罪魁祸首。是否放弃这个产品,对企业业绩的好坏影响极大。但是通常很难做出放弃它的决定,因为它曾经是我们公司的龙头产品。这个道理很简单,过于平凡了,但却难以实施。‘割爱’之难,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舍弃本身才是革新的第一步。”

经济学上有一个很通俗的理论:20与80原理,在一个群体中,最重要的是20%的一小部分。如: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80%的利润来自20%的产品或顾客等。这些关键的20%用现在流行的话语讲就是一个“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所以不管你的工作是什么,你的首要目标应是那些最好的水果,只有它们才能给你带来最大的收益,那些烂水果,不吃也罢。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我们一定要抓住自己关键的20%,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不及时放弃,最终也许只能吃到一堆烂水果。

阅读思考

1.生活中你常吃烂苹果吗?

2.工作中你是怎样取舍的?

3.你对取舍有着怎样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