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民币汇率制度-国际金融实务第5版

人民币汇率制度-国际金融实务第5版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0年7月8日,为了稳定汇价,人民币汇率实行全国统一汇率。人民币汇率基本上稳定在各国之间汇率的中间偏上水平。因此,人民币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安排注定成为一个过渡时期的应急措施。因此,在1993年底,我国决定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又一次重大的制度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抛出2004年与中国第四条款磋商的工作人员报告,呼吁人民币扩大浮动汇率区间。

人民币汇率制度-国际金融实务第5版

1)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大致经过了下列阶段: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国民经济这一恢复时期,外汇资源紧缺,全国通货膨胀形势严重,各地人民币在中央统一制度和管理下,以天津口岸汇价为标准,根据当地情况公布各自外汇牌价。由于当时各地区物价水平差异极大,因此外汇价格也差异极大。1950年7月8日,为了稳定汇价,人民币汇率实行全国统一汇率。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国家建立了外汇集中管理的外汇管理制度,人民币汇率按照物价对比法制定,主要作用在于调整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人民币汇率基本不反映人民币的实际价值,也基本不受货币供求关系的影响,汇率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一个计价标准和调节对外贸易的手段。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至1972年底(1953—1972)

1953年起,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国家对外贸和外汇实行统一经营,用汇分口管理。外汇收支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外汇收入必须售给国家,需用外汇按国家计划分配和批给。在此条件下,汇率不再用于调节进出口贸易,主要用于非贸易外汇兑换的结算。为了维护人民币的稳定,有利于内部核算和编制计划,人民币汇率坚持稳定的方针,仅在外国货币发生升值或贬值时,才相应进行调整。自1953年到1971年11月,在近16年时间里,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在2.461 8人民币/美元的水平。

(3)从西方货币实行浮动汇率至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价时期(1973—1978)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浮动汇率为主要特征的牙买加体系建立,国际汇率波动日益频繁。在动荡不定的国际金融背景下,为了促进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我国采用以钉住一篮子货币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所选“货币篮子”主要由美元、日元英镑、西德马克、瑞士法郎构成,货币篮子的种类及其权重多少由国家统一掌握,并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加以变动。由于选用货币乘权重的方式确定人民币汇率变动,该时期人民币汇率也随之变动频繁,仅197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调整了61次。人民币汇率基本上稳定在各国之间汇率的中间偏上水平。

(4)经济转轨时期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①人民币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安排(1981—1984)。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进行外贸体制改革,打破外贸垄断经营,外贸企业可以建立自我运行机制,进出口以及外汇管理体制逐渐放宽,国内物价和人民币汇率之间的扭曲开始逐步消除。为促进出口、平衡外汇收支,我国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即对外贸易单位和出口生产企业将外汇收入按官方汇率卖给国家,国家按一定比例拨还部分外汇作为企业外汇留成。自1981年1月1日起,试行人民币对美元的贸易内部结算价,同时公布牌价。这样人民币汇率在改革开放初期,形成了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官方牌价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贸易内部结算价仅适用于进出口贸易的外汇结算,而官方汇率则主要适用于旅游、运输、保险等项目以及经常转移项目下的侨汇结算。

贸易内部结算价的采用,解决了外贸部门出口换汇成本过高以至于出现出口亏损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实行内部结算价影响了非贸易部门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外汇管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采用钉住汇率制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因此,人民币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安排注定成为一个过渡时期的应急措施。

②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安排(1985—1993)。从1985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了内部结算价,贸易结算和非贸易外汇兑换均按官方汇率统一兑换。1985年12月,我国改变由中国银行多年举办外汇调剂业务的模式,在深圳成立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调剂市场汇率日益成为补偿出口亏损、促进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实行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出现了并存的“双轨制”。1985—1990年,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我国多次大幅度调整官方汇率。鉴于大幅下调人民币汇率对国民经济和物价影响较大,企业难以承受,从1991年4月9日起,官方汇率的调整机制改为小步缓慢调整。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的并存,造成了人民币同时存在两个对外价格,不利于外汇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1993年底,我国决定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又一次重大的制度调整。

③1994—2005年的外汇管理体制。这一阶段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中国政府同时对金融、财税、外贸、外汇、物价体制进行配套改革,这一阶的外汇体制改革内容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但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事实上实现人民币汇率的钉住美元制。此时人民币汇率更偏显出固定汇率的特征,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产生了偏离。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长时间内基本保持固定不变,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9年调整其汇率制度分类方法时将人民币汇率制度加入“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行列。

从2001年开始,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开始持续增加。2002年之后,随着美元对欧元等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单一钉住美元的人民币名义汇率相比于欧元、日元等货币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跌,引发了日、欧等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抛出2004年与中国第四条款磋商的工作人员报告,呼吁人民币扩大浮动汇率区间。同时,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一体化组织基于国内压力,开始通过针对中国纺织品、鞋类产品等中国具有明显地比较成本优势的贸易敏感商品设限,迫使人民币升值。世界上许多经济学家和政府开始呼吁中国对人民币重新估值。

(5)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2005年7月至今)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3个方面:

在汇率调控的方式上,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的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货币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钉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个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自2005年7月21日起,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www.xing528.com)

在人民币起始汇率的调整方面,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2005年汇改以来,截止到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超过了30%。

知识链接3.4

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的大事记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6年1月4日,央行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改进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3%扩大至0.5%。这是自2006年初银行间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以来最重要的举措,也是自1994年以来对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波幅的首次调整。

2012年4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交易汇价单日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允许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和港元在当日中间价的上下3%范围内波动,而人民币兑卢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则可以在当日中间价上下5%的范围内浮动。6月起,又启动人民币和日元实现直接交易。

2015年8月汇改:在制定当日人民币中间价时,首先参考上日“收盘汇率”,即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兑美元收盘汇率;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即在一篮子货币兑美元汇率有所变化的情况下,为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所要求的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调整幅度。各家做市商可以根据对不同篮子的权重选择不同从而报出不同中间价。这次汇改,人民币朝着市场化之路迈进了一大步。

2)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方向

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汇率应适用浮动汇率安排,而近中期内应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人民币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中心所在。

(1)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环境

现今,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比如,目前中央银行处于频繁入市干预和托盘的被动局面,银行还未建立做市商交易制度等。在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尝试建立市场化条件下的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模式,改进央行汇率调节机制,建立一套标准的干预模式,给市场一个比较明确的干预信号,尽量减少直接干预,让市场主体通过自主交易形成公平价格,强化央行的服务职能。

(2)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性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意义有:一是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需要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三是扩大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项下的跨境使用需要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我国按照“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原则正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2004年底,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43项资本项目交易中,我国有11项实现可兑换,11项较少限制,15项较多限制,严格管制的尚有6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近年来,中国正逐步、渐进地推动资本市场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7个主要关键点:B股发行制度、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制度、合格境内投资者(QDII)制度、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制度、沪港通、深港通和沪伦通。总体而言,这7个关键的资本市场开放制度层层递进,刻画出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历程。从大的方面,可以将这7个关键时间点分为3个阶段:发行外资股阶段(B股)、单向开放阶段(QFII,QDII和RQFII)和双向开放阶段(沪港通、深港通和沪伦通)。截至2018年10月末,共有286家QFII机构获批1 002.56亿美元额度,203家RQFII机构获批6 426.72亿元人民币额度,152家QDII机构获批1 032.33亿美元额度。

(3)合理拓展外汇储备的功能

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具有大规模的外汇储备,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但是也为我国增加聚集了大量的外汇风险。对于一些财政资金属性的外汇储备,可将其用来调节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失衡问题,盘活外汇储备,降低其风险的积聚。

总体来看,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正在也应该朝着更加具有弹性和灵活性的方向稳步推进,只有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金融市场才会变得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