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理论中,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形式本体论的主要哲学渊源,获得保罗奖的史密斯(Barry Smith)本身就是一个胡塞尔哲学专家。在用现象学的方法解决现象学的问题过程中,胡塞尔对形式本体论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在胡塞尔看来,现象学的问题主要有两类:本体论的问题和形而上学的问题。相应地,现象学的方法主要也有两种:本质还原的方法和先验还原的方法。“本体论”和“形而上学”这两个概念在胡塞尔那里有特别的用法。本体论指先天观念的整个系统,它包括形式本体论和实质本体论。形式本体论研究形式的范畴和规律(如形式逻辑和纯数学的范畴和规律),实质本体论研究存有的分类(从最上层的存有的区域如自然、人、历史到最下层的事物的种属和类型)及范畴(如物性、空间性、因果性等)。因此,可以说本体论是一种研究本质、本质的规律和结构的科学。现象学的本质还原的方法就是用来发现本质、本质的规律和结构的方法,也就是“现本体之象”。先验还原的方法则用于解决形而上学有关终极关怀问题,其中特别涉及意识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体和客体对象的关系问题等。这样,起源于胡塞尔哲学的形式本体论为学术界引进了一个原创性思想,在与怀特海哲学和蒯因哲学等结合后,在计算机科技领域逐渐发展成一种新的方法论,即基于形式本体论构造系统的方法。[3]
刘柏嵩认为:“本体是一种新型的元数据,其目标是捕获相关领域的知识,提供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确定该领域内共同认可的词汇,并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式上给出这些词汇和词汇间相互关系的明确定义,由此实现知识重用。”[4]简而言之,本体就是基本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叶鹰认为,一个领域的形式本体论中的元概念建构该领域的基本术语(范畴)系统,而一个领域的形式本体论中的元关系则建立该领域内的基本术语之间的基本联络和基本结构,符号“*”表示内在结合。“元概念*元关系”也就规定了形式本体论的基本内容。
上述说法表述为公式则为:“形式本体论=元概念*元关系”。(www.xing528.com)
元概念提供了形式本体论中的基本概念系统和基本语词范畴,规定了一个学科或领域的术语内涵。元关系规定了元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使线性排列的元概念之间建立起树型或网型联络。元概念与元关系结合,共同构成具有内在结构和外在功能的有机体系,这就是形式本体论。对信息科技或其他特定领域而言,元概念可以通过对其基本构成要素的分析获得,元关系可以是元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树型或网型拓展。[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