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美援朝记:联合国军帅位交替频繁

抗美援朝记:联合国军帅位交替频繁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后,又操纵联合国举行非法决议,成立“联合国军”,使美国侵略朝鲜披上“合法”外衣。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三易其帅,三任总司令分别是麦克阿瑟、李奇微和克拉克。7月10日,杜鲁门正式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在仁川登陆后,麦克阿瑟又指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向中朝边境推进,并狂妄地宣称要占领整个朝鲜。

抗美援朝记:联合国军帅位交替频繁

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后,又操纵联合国举行非法决议,成立“联合国军”,使美国侵略朝鲜披上“合法”外衣。“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部队,统归“联合国军”总部指挥,总部设在日本东京。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三易其帅,三任总司令分别是麦克阿瑟、李奇微和克拉克

杜鲁门无法容忍麦克阿瑟的抗上行为

麦克阿瑟出身于行伍世家,从小习武,小学毕业后便进入西得克萨斯军校中学,后考入著名的西点军校,他的毕业成绩是西点军校25年来最高的。麦克阿瑟于西点军校毕业后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结束后任西点军校校长,后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任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曾指挥西南太平洋地区武装力量运用“蛙跳战术”逐个攻占了太平洋许多重要的岛屿。麦克阿瑟因此蜚声军界,被称为组织登陆作战的现代帅才。1945年9月代表盟国接受日本投降。后以“盟军最高司令官”的名义,执行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任务。

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后,于1950年7月7日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成立“联合国军”的协议。7月10日,杜鲁门正式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部设在日本的美国远东军总部内,由远东军总部行使“联合国军”总部的权力。

麦克阿瑟充满信心,用了整整一小时时间滔滔不绝地说:“如果我的判断不准确,所遇到的是我无法对付的防御,我将亲自赶到那里,在我们的部队遭受惨重的失败前就把他们立即撤出来。那时唯一的损失将是我作为职业军人的声誉。”

美国在仁川登陆后,麦克阿瑟又指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向中朝边境推进,并狂妄地宣称要占领整个朝鲜。当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入朝参战并连战告捷时,麦克阿瑟乱了阵脚。

11月28日,麦克阿瑟致电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说企图击退朝中军队的攻势和使朝鲜战争局部化的一切希望都已落空。中国军队已大规模进入北朝鲜美军面临的“是一场全新的战争”。根据有关情报,中国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的军队已增至20万人。中国军队打算积蓄力量,准备发动“春季攻势”,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部歼灭所有的在朝美军。麦克阿瑟说:“我们目前的兵力显然不能对付不宣而战的占据优势的中国军队。”接着,麦克阿瑟又发表了第14号公报,公报称:

尽管局势令人讨厌,但这一问题已超出联合国军事当局职权范围。因此,应由联合国以及世界各国领袖来加以解决。

麦克阿瑟这样做几乎是向美国政府和盟国摊牌,迫使它们允许扩大战争。

当日晚,麦克阿瑟在东京召开紧急作战会议。沃克和阿尔蒙德被仓促从朝鲜前线叫回东京。麦克阿瑟在会上决定将“总攻”改为“撤退”,退守肃川—顺川—成川—阳德—元山一线,即朝鲜半岛最狭窄的蜂腰部地区。

12月30日,麦克阿瑟又致电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要求封锁中国海岸,动用海军炮火和空军轰炸摧毁中国进行战争的工业生产能力,让台湾国民党部队加入“联合国军”,并让他们搔扰中国大陆。麦克阿瑟的建议没有得到批准。

1951年3月中旬,“联合国军”占领汉城后,又一次面临着是否越过三八线的问题。3月20日,参谋长联席会议电示麦克阿瑟:

国务院即将准备由总统宣布,在侵略者已被从南朝鲜大部分地区赶出去的情况下,联合国准备讨论解决朝鲜问题的条件。

3月24日,麦克阿瑟在东京发表一项声明:

如果联合国决定放弃将战争限制在朝鲜的容忍态度,把军事作战行动扩大到它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基地的话,那必将会使赤色中国面临极大的危险。这些基本事实确定之后,假使这些问题是根本将其本身的性质加以解决,而不是受到诸如台湾或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等与朝鲜无直接关系的题外问题的干扰,就不应再有任何不可克服的困难妨碍做出有关朝鲜问题的决定。

这一声明使华盛顿当局大为吃惊,因为它直接违反了参谋长联席会议1950年12月6日颁布的,未经五角大楼事先批准不得公开发表任何有关外交政策的声明的训令。

在麦克阿瑟发表声明的第二天上午,杜鲁门召集艾奇逊、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洛维特、迪安·腊斯克等高级官员到白宫开会。

洛维特认为,麦克阿瑟的声明是直接抗上的行为,一定要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而且要立即撤职。

艾奇逊也认为,麦克阿瑟的这一声明可以说完全是对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无视,是对他已被告知的一项行动的破坏,是对他的总司令的公然违抗。但艾奇逊在是否撤销麦克阿瑟职务问题上没有表态。

杜鲁门最后说:“我唯一能说的是我深感震惊。我从未估计过我同麦克阿瑟之间的困难,但自威克岛会晤之后,我曾指望他能尊重总统的职权。我认识到除了解除这位国家高级战地司令官外没有别的选择。”

在此期间,麦克阿瑟还点燃了另一枚炸弹的导火索。

3月20日他在给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马丁的复信中透露了美国上层关于战争的分歧,信中称:

赤色中国在朝鲜与我们交战,我关于因此产生的局势的观点和建议已极为详尽地向华盛顿做了报告。总的讲,这些观点是众所周知的,并得到了普遍的理解。这些观点主张走传统的路子,那就是像我们过去所成功做到的那样,用最大限度的武力。你关于使用台湾的中国军队的观点,无论于逻辑或这一传统做法,都是不相容的。

有些人似乎令人奇怪地难以相信,亚洲这里是共产党阴谋家们进行征服全球活动的地方,而我们所介入的是因此在战场上引起的问题。他们难以理解的是我们这里用武器打的是欧洲的战争,而那里的外交家们仍在进行着舌战。他们难以理解,如果我们在亚洲把这场战争输给共产党,欧洲的陷落就不可避免。而如果我们赢得这场战争,欧洲就完全可能避免战争,保住自由。正如你所指出的,我们必须要赢。胜利不是别的东西可以替代的。

4月5日,马丁在众院宣读了这封信,称他“有责任告诉美国人民我从这位伟大而可靠的人士那里得到的情况”,此事又轰动了全世界。

第二天,4月6日,杜鲁门再次召集他的高级顾问马歇尔、艾奇逊、艾夫里尔·哈里曼和布莱德雷等,研究处置麦克阿瑟的问题。

哈里曼认为,麦克阿瑟两年前就应被撤职,那时他纵容日本国会通过了一项与华盛顿对日经济政策相矛盾的法律。马歇尔建议,关于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应该谨慎从事,并要同参谋长联席会议磋商。艾奇逊表示同意,如果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这届政府将面临一场恶战。

杜鲁门最后提议,请马歇尔查阅五角大楼档案中麦克阿瑟同华盛顿之间在过去两年中所有的来往信件。

第二天,4月7日,星期六,同班人马再次会晤小议。马歇尔已经查阅了所有来往信件,并在会上宣读了有关部分。

杜鲁门听完马歇尔的汇报后说:“麦克阿瑟两年前就应撤职,我想,最后的决定待参谋长联席会议讨论的结果再做出决定。”

4月9日,星期一,他们再次召开会议。马歇尔将军首先宣布:“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布莱德雷将军的主持下开了会,全体一致建议解除麦克阿瑟将军的一切职务,我和布莱德雷将军都同意这一建议。”艾奇逊和哈里曼也表示同意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建议。最后,杜鲁门决定罢免麦克阿瑟。但由谁来接替麦克阿瑟呢?布莱德雷建议,我和柯林斯已经推荐李奇微为接替这一职务的必然人选。詹姆斯·范佛里特应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官。”

杜鲁门对这两个人选表示赞同。由谁向麦克阿瑟传达这一命令呢?会议决定由当时在朝鲜访问的陆军部长富兰克·佩斯去执行这一难堪的任务。杜鲁门要艾奇逊通过加密的通信系统向美国驻朝鲜大使发出命令,把指示传达给佩斯,由佩斯亲自去东京向麦克阿瑟传达命令。

但是,国务院的通信系统耽搁了这一电报,消息首先是通过商业无线电广播到达东京,在全日本进行了广播。当收到这些新闻消息时,麦克阿瑟正在他的大使馆官邸招待客人共进午餐。

麦克阿瑟得到这一消息时,面部表情一下子呆滞了。他沉默了片刻,然后抬起头来看着他的妻子,温柔地说:“珍妮,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麦克阿瑟之所以被撤职,一方面是由于他在对朝政策问题上同华盛顿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并发展到公开化的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美军在朝鲜战争中遭到惨败,使华盛顿当局面临十分被动的局面。杜鲁门为摆脱困境,拿这位战场最高指挥官开刀也是顺理成章的。

李奇微认真吸取麦克阿瑟的教训,决不独断行事

新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出生于弗吉尼亚州门罗堡。1917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军校毕业后留校当体育教官。这时麦克阿瑟任西点军校校长。1939年李奇微在陆军参谋部任作战计划处参谋,后任第82空降师师长。1943年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中,指挥空降师实施美军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夜间空降作战。1944年6月率部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8月任美第28空降军军长。战后,任地中海战区总司令和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驻联合国安全会军事参谋委员会代表,后任陆军副参谋长。

1950年12月,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在指挥“联合国军”向南撤退时身亡,李奇微接替沃克的职务。沃克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时,正值美军大规模向三八线溃退,勉强沿“三八线”建起一条西起临津江、东达东海岸的防线。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示,李奇微采取了“在夜间收缩部队,让部队与部队之间紧紧衔接在一起,到昼间,则以步坦协同的分队发起强有力的反冲击”的方法对付中朝军队的进攻。一旦被迫放弃一些阵地,则“在周密勘察并精心构筑后方阵地之后有秩序地按照调整线实施后撤”。李奇微部署了“一条从临津江到三八线的总战线”。在这条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纵深60公里的总战线上设置了两道基本防线。

中朝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后,美军在三八线附近的防线经不起中朝军队数小时的猛攻即彻底崩溃了。李奇微在战线上平均后撤了60英里,后退到北纬37度线附近的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大韩民国的首都汉城再次丢失。到1951年1月5日,中国军队停止了进攻。

在李奇微的鼓动下,败退下来的美军很快进行了试探性的反击行动。美军每天以多路小股的形式,用汽车搭乘步兵配合少量坦克,在宽大正面上进行威力搜索。一周之内,“联合国军”的小分队即多次进出乌山里、金良场里和利川。之后,又把这种活动扩大到原州、宁越一带。

经过不断侦察与试探,以及以往同中国军队作战的经验,李奇微发现中国军队越过三八线后,由于运输线延长,补给更加困难。针对这一弱点,李奇微决定采取“磁性战术”,即依恃美军现代化装备机动快、火力强的优势,始终同中国军队保持接触,以进行消耗战的办法来制约中国军队。

李奇微的能力得到华盛顿最高当局的赏识。所以,麦克阿瑟被撤职后,李奇微很快接替其远东总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

4月中旬,李奇微从朝鲜飞抵东京,赴任新的要职。他一下飞机就到美国大使馆看望麦克阿瑟。李奇微后来回忆说:

我从羽田机场直接前往他的办公室。他以非常谦恭的态度立刻接见了我,我怀着像常人一样的好奇心,想看一看解除他高级职务的命令对他产生什么影响。他完全保持着以往的神态——镇定自若、平静、稳健,乐于帮助他的继任者。他几次谈到他被突然解职的事实,但他的语调中几乎没有流露出丝毫苦恼或愤怒。我认为,他如此镇静地、不在外表流露出一丝惊愕地接受了对于处在事业顶峰的一名职业军人来说不啻为致命的一个打击,这很好地帮助这位伟人迅速恢复了愉快的心情(www.xing528.com)

李奇微就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华盛顿报告:“虽然敌军自2月中旬以来一直处于防御状态,但他们动用了其富有极大潜力的60多个师中的一部分兵力,他们仍具有随时进攻的能力。”

李奇微仔细分析了麦克阿瑟之所以公开声称不能理解或违抗给他的指示的原因。远东司令部总司令和“联合国军”的两项职责,虽然在名义上是不同的,但实际上却是紧密相关的,而且还时有可能混杂在一起以致互相干扰。第二天,他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授权给他,即一旦苏联发起进攻的话,要由他自行斟酌决定是否把“联合国军”撤出朝鲜以保卫日本。

参谋长联席会议对这个问题很快做出答复,他们拒绝了李奇微的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虽然原则上同意一旦苏联发起进攻可以从朝鲜撤出“联合国军”,但控制这种撤退行动的权力仍由他们掌握。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当我们从你处获悉撤退条件已成熟的情报时,我们会根据你在朝鲜和日本的军队的直接安危状况,给你发出指示。你只能根据这些指示指挥部队从朝鲜进行大规模撤退。”

在处理与范佛里特以及其他军长们的关系上,李奇微有意避免像麦克阿瑟在他指挥第8集团军之前那样大权独揽。他决定将根据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的声望和出色的才干给他以适当的行动自由,与此同时,对他的主要作战方案仍然保留批准权和否决权。

在接到华盛顿的有关最新任务和方针的指示之前,李奇微对第8集团军和南朝鲜军的进攻行动采取了适当的限制。4月19日,他明确限制了范佛里特所属师的推进,因为他相信中国人不久就可能发起进攻,而范佛里特若是越出自己的防线发动进攻,则可能遭到危险。这样,范佛里特在事先没有得到李奇微的许可时,是不能向“怀俄明线”以远派遣任何大规模部队的。

在李奇微的催促下,参谋长联席会议责成陆军参谋长为李奇微准备了一份关于如何指挥朝鲜行动的指示。经杜鲁门批准,5月1日,美陆军作战部给李奇微下达最新指示,“联合国军”总司令部总的使命是帮助南朝鲜击退“侵略”并恢复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他要达到的目标是摧毁在韩国地理边界及其邻近水域作战的北朝鲜和中共武装力量,不能侵犯中共或苏联领土。倘若中国在朝鲜领土以外的海上或空中攻击美军,例如在日本,则允许对中国大陆进行报复。这种报复仍须征得参联会的特别准许方可实施。

参联会第一次限制了“联合国军”的推进,在未经得到事先许可的情况下,李奇微不得超越“堪萨斯—怀俄明线”[1]最初的起始线进行大规模推进。但参联会给了李奇微一些限制较小的行动指挥权。他在该线以北可根据情况自行决定,实施一些有限作战行动,包括两栖作战和空中作战,以造成敌军的不平衡态势并保持与敌军的接触,或者是达到保证所属部队安全的目的。

此时,美国当局一致认为,朝鲜战争的发展明显地趋向持久。美国把人力、物力长期陷于朝鲜战争,同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明显地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同时,经过与中朝军队较量,不得不承认单纯依靠军事手段解决朝鲜问题已不可能。因此,不得不重新考虑解决朝鲜问题的途径。经过几天的热烈讨论,终于在1951年5月16日形成新的政策。

这一政策确定“关于朝鲜问题,我们将政治目的(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民主的朝鲜)和军事目的(击退侵略并按停战协定结束敌对行为)区分开来”。

5月31日,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5月16日决定,对5月1日发给李奇微的命令稍加修改又重新发给李奇微。这个命令的主要内容是:

作为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你要始终以你的部队安危为重,迫使在朝鲜境内及其附近水域作战的北朝鲜军队和中共军队在人员和物资上付出重大牺牲,至少完成下列几项任务,而为解决朝鲜冲突创造有利条件:

1.缔结合理的停战协定,终止敌对行动。

2.在适于行政管理和军事防卫的北部边界线以南地区,建立领导整个朝鲜的大韩民囯政权,而这条边界线不得划在三八线以南。

3.为分阶段从朝鲜撤出所有非朝鲜籍武装部队做好准备。

4.强化南朝鲜武装力量,使之足以阻止或击退北朝鲜的再次侵略。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谈判一开始,美方便采取了拖延政策,不愿公平合理地解决问题。当谈判进入划定军事分界线这一实质问题时,美方竟以海、空军优势要在陆地分界线上得到“补偿”的强盗逻辑,拒绝中朝方面提出的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合理建议,企图不战而攫取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中朝方面的严词驳斥和坚决拒绝。8月,李奇微为了配合谈判,对志愿军和人民军施加压力,下令发动夏季攻势,同时以空军对朝鲜后方发动了大规模的“绞杀战”,尔后又发动了秋季攻势。在中朝军民的猛烈反击下,李奇微发动的各种攻势均遭到失败,不得不又回到谈判桌上。

1952年5月,李奇微离开朝鲜,接替艾森豪威尔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

克拉克创造的“第一”

李奇微离任后,由马克·克拉克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及美国远东总司令。

克拉克生于纽约州,与李奇微是西点军校的同期同学,1917年西点军校毕业后,前往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回国后,任陆军部长助理参谋、印第安纳州国民警卫队教官。1935年毕业于指挥与参谋学校。1937年毕业于陆军军事学院。1940年任该校教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陆军地面部队副参谋长。1942年5月任参谋长,6月任美第2军军长,7月任驻欧美军地面部队司令,8月任北非远征军副总司令。1943年1月调任美第5集团军司令。1944年12月任驻意大利盟军第15集团军司令。1945年3月晋陆军上将。战后,克拉克作为驻奥地利美军占领军司令兼盟军奥地利管制委员会美方代表,代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与苏联的科涅夫元帅就奥地利的中立问题,进行了长达两年之久的艰苦谈判。因此,他不仅具有较强的军事才能,又精通政治之术。

克拉克上任时,正赶上板门店谈判因美方顽固地坚持扣留朝中被俘人员的无理主张而继续陷入僵局。

上任几天后,克拉克就命令新任美方谈判首席代表哈里森不打招呼就突然宣布会议中断数天。6月7日,哈里森傲慢地告诉朝中谈判首席代表南日:“我们明天不来,6月11日再来。”

克拉克后来在回忆中,对自己的这一伎俩洋洋得意地自夸道:

这句话竟产生了出乎意料的结果。南日这个平素沉着、极其冷静的精明圆滑之徒,这次几乎失去了自制力。哈里逊向我详细报告了当时的情景。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南日当时竟然惊愕万状,以至恳求哈里逊再坐下来商量商量。哈里逊说,他从未见到过仅仅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会使一个人有这样大的变化。他惊呆了。很显然,南日受命把谈判不间断地进行下去,以便他每天都可以公开地向全世界新闻界进行共产党的宣传。眼下共产党正强调谈判斗争,而板门店是主要战场。现在哈里逊却使他不能忠实地执行上级指示了。哈里逊已夺走了宣传阵地,尽管这才短短3天时间。

6月21日,克拉克发表了一个措辞强硬的声明,拒不承认中国对美国实施细菌战的谴责,同时警告中国对如何处置“联合国军”被俘人员负有完全的责任。

6月23日,远东空军出动约500架飞机对位于鸭绿江边的水丰水力发电站狂轰滥炸。这时正是美国总统竞选的关键时刻,朝鲜战争问题成为选战中争论的焦点。杜鲁门总统为了给民主党的侵朝政策壮声色,继续对朝中方面进行威胁。美国军事当局为了适应其政治上、军事上的需要,在积极策划和进行新的作战准备活动。

8月,克拉克、范佛里特以及李承晚等接连视察其前线防务,并在美第7师师部召开高级军官会议。同时,中部前线“联合国军”调动、运输非常频繁,并频频举行各种战斗演习。

克拉克认真回顾了美国关于朝鲜战争的政策,他认为,美国的政策不是寻求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胜利,不得已而求其次。最好的办法是使僵持对共产党比对我们更不合算,迫使他们相信停战对他们的价值是在上涨而不会降低。

于是,克拉克向华盛顿建议“增强李承晚的军队”,“使用蒋介石的力量”和向“中共甩原子弹”。

接着,克拉克又考虑了寻求尽快结束谈判的8项措施:轰炸水丰发电站、轰炸平壤、轰炸平壤至开城的供应线、轰炸北朝鲜所有大大小小的目标、“释放”“反共”战俘、中断谈判、增强李承晚军、施放调用蒋介石军队计划的烟幕。

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克拉克再次下令对朝鲜北方实施大规模轰炸。

8月29日,远东空军又对平壤进行了规模更大的空袭。这次行动定为“联合国军所有空军力量全力以赴的一次行动”。

“联合国军”共出动1403架次飞机,重点轰炸了政府大楼、平壤电台及铁道交通部所在地。

由于美第8集团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在战场上越来越被动。官兵们作战精神处于萎靡状态,地面作战的主动权正逐步失去。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范佛里特致信克拉克,建议实施名为“摊牌作战”的计划。他认为那样将会改善金化以北的防线态势,并可扭转当前战局。

10月8日,克拉克批准了“摊牌作战”计划,但他还是提醒范佛里特对该行动只做例行的新闻报道,同时要特别考虑夺取高地的战术意义。同一天,他命令哈里逊宣布停战谈判无限制休会。

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在上甘岭地区不到4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联合国军”进攻40余天,先后投入2个多师共6万余人的兵力,动用大批火炮、坦克、飞机也没有达到作战目的。

西方的新闻媒介连篇累牍地评论这场战役,称“这次战役实际上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

克拉克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他在回忆录中写道:“铁三角的猛烈战斗,又使韩战在竞选总统高潮时变成了头条新闻。事实上,它已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不得民心的战争,而使共和党候选人艾森豪威尔对大众允诺,假使他当选总统,他将莅临韩国并想法结束战争。”

上甘岭战役之后,克拉克写信给陆军参谋长柯林斯,他在信中表示担心,由于军事上缺乏对共产党人的压力,可能导致达成协议的努力彻底失败。克拉克认为,使用现有的联合国军是无法采取一项决定性的行动的。克拉克提出一份旨在迫使共产党寻求和接受停战的计划大纲。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为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强攻作战把战线推至元山—平壤一线,整个进攻作战分成3个阶段,大致需要3个星期的时间。其包括地面部队的合围性攻击,大规模的两栖突击与在时机成熟时进行空降作战,并从空中和海上对中国境内的目标实施突击。为此,必须考虑增加兵力。需要增加美军(或其他国部队)3个师、2个南朝鲜师、台湾国民党部队2个师、12个地面炮兵营和20个高射炮兵营。

美国政府权衡利弊,没有采取克拉克的建议。随着“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的处境愈加被动,美国当局再次考虑结束朝鲜战争的途径。

1953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终于达成协定。克拉克后来回忆朝鲜战争的情况时说:

1952年5月,我受命为联合国军统帅,代表十七个国家在韩国抵抗共产党国家的侵略。15个月以后,我签订了一项停战协定,这协定暂时停止了……那个不幸半岛上的战争,对我来说这亦是表示我40年戎马生涯的结束。它是我军事经历最高的一个职位,但是它没有光荣。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和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和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1].位于“堪萨斯线”以北20英里,西起临津江、汉江交汇处,向东北至“犹他线”以北5至6英里处铁原南端,向东,再向东南至华川水库,与“堪萨斯线”汇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