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国参战:春秋中后期主要战争

齐国参战:春秋中后期主要战争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认为,从公元前643年桓公去世起,齐国进入了春秋中后期,而到公元前476年齐国之政尽归陈恒为止,可以作为这段历史的终结。而笔者认为,从发生、进行及结果的显著变化来看,春秋中后期齐国参加的战争以公元前547年为界,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齐国参加的战争中,以晋齐鞌之战影响最大。据统计,这期间齐国正式参加的对外战争共15次,试列举如下。

齐国参战:春秋中后期主要战争

我们认为,从公元前643年桓公去世起,齐国进入了春秋中后期,而到公元前476年齐国之政尽归陈恒为止,可以作为这段历史的终结。这一时期齐国的对外战争,从总体上看是以继续向周边邻国扩张和维持其大国地位为目的的。而笔者认为,从发生、进行及结果的显著变化来看,春秋中后期齐国参加的战争以公元前547年(齐景公元年)为界,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历经齐孝公、齐昭公、齐懿公、齐惠公、齐顷公、齐灵公、齐后庄公七位国君的统治,在时间上略当于春秋中期。据统计,这期间齐国正式参加的对外战争共26次,试列举如下。

公元前634年(齐孝公九年):鲁、莒、卫盟于向,齐孝公以三国擅自会盟,命师伐鲁西鄙、北鄙。鲁引楚师伐齐、宋,取谷邑。公元前632年(齐昭公元年):晋伐曹、卫以救齐、宋,齐、秦会晋师,城濮之战。公元前612年(齐懿公元年):齐伐鲁西鄙,晋以齐擅伐鲁,谋讨之,齐贿晋,诸侯之师退,齐又伐鲁西鄙。公元前610年(齐懿公三年):齐伐鲁西鄙,鲁请和,齐鲁盟于谷。公元前602年(齐惠公七年):齐惠公会鲁宣公伐莱。公元前596年(齐顷公三年):莒不事齐,齐伐之。公元前591年(齐顷公八年):晋景公会卫太子伐齐,至齐阳谷,齐请和,晋、齐盟于缯。鲁不事齐,齐与晋盟,鲁乞楚师伐齐。公元前589年(齐顷公十年):齐师伐鲁北鄙,取龙,南侵到巢丘。晋、齐鞌之战,齐师大败,齐请和,许复所夺鲁、卫之田。楚师伐卫伐鲁以救齐。鲁请和,楚与齐、秦、卫、陈、宋盟于蜀。公元前581年(齐灵公元年):晋会齐、宋、鲁、卫、曹伐郑,郑贿晋请和。公元前578年(齐灵公四年):晋率诸侯伐秦,齐与宋、卫、鲁、郑、曹会于京师,败秦。公元前575年(齐灵公七年):齐参与晋、楚鄢陵之战,又参与伐郑之战,为郑所败。公元前574年(齐灵公八年):齐参与晋伐郑。公元前572年(齐灵公十年):晋会诸侯围彭城,为宋讨鱼石,因齐国不参加彭城之会,遂发兵攻打齐国,齐太子为质于晋国。公元前571年(齐灵公十一年):齐灵公伐莱,莱贿赂灵公幸臣夙沙卫,齐师乃还。公元前567年(齐灵公十五年):齐灭莱,一次赐给叔夷冶铁工人四千。齐晏弱破棠。公元前564年(齐灵公十八年):晋会诸侯师伐郑,与盟于戏。公元前559年(齐灵公二十三年):晋会齐、宋、鲁之师伐秦,是为迁延之役。公元前558年(齐灵公二十四年):齐伐鲁北鄙,邾为齐伐鲁南鄙。公元前557年(齐灵公二十五年):齐再伐鲁北鄙。公元前556年(齐灵公二十六年):齐伐鲁,围桃与防,鲁师援防,齐师还。邾为齐伐鲁南鄙。公元前555年(齐灵公二十七年):诸侯围临淄。齐师又伐鲁北鄙,晋平公会诸侯伐齐,焚四郭,攻扬门东闾,齐师不敢出,诸侯东侵及潍,南侵及沂,齐师皆城守。公元前550年(齐后庄公四年):齐师伐晋,为报临淄之辱,为接应栾盈,先伐卫,再伐晋,兵分两路,一路入孟门,一路入太行陉,及闻盈氏之败,齐师还。公元前549年(齐后庄公五年):晋会宋、鲁、卫、郑、莒、滕、邾、薛等国于夷仪,将以伐齐,齐乞师于楚。楚伐郑以救齐。公元前548年(齐后庄公六年):晋会诸侯伐齐,齐请和,归罪庄公,伐齐诸侯与齐盟于重丘。[15]

通过对上述战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这一阶段齐国参加的对外战争虽然有胜有负,在军事上尚能保持一定的实力,但是它在诸侯国中的威望和影响力已很难同晋、楚等国相抗衡了。另一方面,与此同时,齐国仍维持着地区霸主的地位,在晋、楚两大军事集团争霸中原的间隙,利用一切机会蚕食周边国家的土地。

在这一阶段齐国参加的战争中,以晋齐鞌之战影响最大。这次战争的大致情况是:晋景公因齐顷公侮辱其使郤克并背盟结楚,于公元前589年(齐顷公十年)春联合鲁、卫两国军队伐齐。晋国出动兵车800乘、将士6万人,由执政郤克等率领向齐军进击。六月,齐军撤至鞌地(今山东济南东北任庄附近)与晋、鲁、卫三国联军对峙。双方决战前夕,齐顷公骄妄轻敌,扬言:“余姑翦灭此而朝食。”[16]齐军马不披甲就发起追击。在战斗中,晋军统帅郤克被箭射中,血流到鞋里,但仍击鼓督战。晋军士气高昂,奋力拼杀,齐军大败。晋军司马韩厥替代郤克指挥,继续追击溃败的齐军。齐顷公逃至华不注山下,被晋军包围,幸亏齐将逄丑父与其换装才未被擒获。鞌之战以齐军的惨败而告终。这场战争晋军之所以能够取胜,除了实力对比齐军略占优势外,主要是由于战略方针正确,战术运用得当。这里要说明的是,晋国虽然在鞌之战中击败了齐国,但它从战略高度进行考虑,为了改变在与楚国争霸中原时的不利态势,并不真想彻底打垮齐国,而只是想通过战争达到制服齐国、使之与己结盟的目的。齐国虽然遭到惨败,被迫接受了晋国比较苛刻的媾和条件,但其军事实力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削弱,故而战后仍能维持其大国的地位,在春秋中期的列国事务中继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第二阶段历经齐景公、安孺子、悼公、简公、平公(在位的前五年)五位国君的统治,在时间上略当于春秋后期。据统计,这期间齐国正式参加的对外战争共15次,试列举如下。

公元前536年(齐景公十二年):齐侯至晋,请伐北燕,以纳燕惠公,齐遂伐燕,晋参加此役。公元前526年(齐景公二十二年):齐景公取道莒、郯伐徐,徐君赂齐以甲父之鼎,齐侯许之。公元前523年(齐景公二十五年):齐伐莒,莒共公逃亡纪鄣,同年齐军攻陷纪鄣。公元前521年(齐景公二十七年):诸侯之师平宋乱,华登率吴师援华氏,齐、宋之师败吴师于鸿口,诸侯之师败吴师,华登赴楚乞师。公元前520年(齐景公二十八年):齐大夫北郭启伐莒败绩,齐景公亲伐莒,莒君请和,与齐盟于稷门之外。公元前516年(齐景公三十二年):齐师取郓,使鲁昭公居之。公元前503年(齐景公四十五年):齐侯以鲁君不会于咸,使国夏率师伐鲁西鄙。公元前502年(齐景公四十六年):齐叛晋,鲁为晋伐齐,攻齐阳州、廪丘,齐攻鲁西鄙。公元前501年(齐景公四十七年):齐与晋战于夷仪,齐先胜后败。公元前494年(齐景公五十四年):齐景公、卫灵公会于乾侯,谋救范氏,齐、鲁、卫之师共伐晋,取棘蒲。公元前491年(齐景公五十八年):晋伐荀寅、范氏,荀氏、范氏奔齐。公元485年(齐悼公四年):吴王夫差为称霸北方,率师北上,会鲁、郯、邾之君,伐齐南鄙,吴大夫徐承率师自海上入齐,为齐所败,陈乞杀悼公,吴还。晋乘齐有吴患,伐齐,取犁及辕,毁高唐、赖而还。公元前484年(齐简公元年):齐以二卿国书、高无邳率师伐鲁,讨其去年会吴师伐齐,冉求率左师冲入齐军,齐军大乱,夜遁。齐、吴艾陵之战,吴闻齐师伐鲁,率吴师会鲁师以讨齐,吴师中军大败齐师,俘国书等五大夫、革车八百乘、甲盾三千。

通过对上述战争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如下几个特点:首先,由于齐国国内的政治局势时好时坏,内部斗争此起彼伏,所以从总体上看,参加的对外战争次数有限,而且一般来讲规模都不太大。其次,齐景公当政的前半时期,在贤相晏婴的协助下,执行了一条较为灵活的军事外交政策,在基本上维持与晋国的结盟关系的同时,继续对周边的小国采取攻势,利用一切机会捞取实利。如齐伐燕之战、齐取道莒、郯伐徐之战、齐伐莒之战等就是典型的战例。再次,齐景公当政的后半期,齐国的军事力量已恢复到相当程度,加之晋、楚两国均面临着一系列的国内问题,对外影响力有所减弱,齐国乘机笼络一些诸侯国与两强抗衡。虽然齐景公“复霸”的企图并未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过,但其在军事上的努力毕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后,随着齐景公的去世,齐国恢复霸权的努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自安孺子以下的几代齐国国君在位时间都很短,无暇对外用兵,特别是陈氏的势力渐大,实际控制了齐国政权,处在新老交替时期的齐国军队内部矛盾重重,战斗力大打折扣,因此齐国这段时间在仅有的几次对外战争中多遭挫败。如公元前485年的晋伐齐之战、公元前484年的冉求率鲁军破齐之战及同年的齐吴艾陵之战等,均属这种战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