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膑的用兵特点及军事思想——来自《齐国军事史》的成果

孙膑的用兵特点及军事思想——来自《齐国军事史》的成果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一不胜而再胜”的策略孙膑的用兵思想和军事理论,大多反映在《孙膑兵法》一书中,对此我们暂不议论,而是根据史书所载,对他本人用兵的几个主要特点及其反映的军事思想加以评介。孙膑的这一用兵方略,是在魏军主力围攻邯郸一年有余,田忌打算率领齐军杀奔赵国解邯郸之围时提出的。

孙膑的用兵特点及军事思想——来自《齐国军事史》的成果

(一)“一不胜而再胜”的策略

孙膑的用兵思想和军事理论,大多反映在《孙膑兵法》一书中,对此我们暂不议论,而是根据史书所载,对他本人用兵的几个主要特点及其反映的军事思想加以评介。

其中,“一不胜而再胜”[149]是孙膑到齐国后为田忌贡献的第一条妙计。

齐国君臣间经常举行赛马活动,当时田忌的上、中、下三等马均比齐威王的稍差一点,如果按正常顺序比赛,必然三赛三负。孙膑经过仔细观察后,建议田忌:“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150]结果三场比赛之后,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151]。孙膑提出的这一策略,虽然只是用在赛马中,但在军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二)“批亢捣虚”、围魏救赵方略

“批亢捣虚”、围魏救赵方略的提出和实施,是孙膑军事指挥生涯中最为得意和辉煌的一页,也是他对传统兵家军事思想的创造性的发挥。

孙膑的这一用兵方略,是在魏军主力围攻邯郸一年有余,田忌打算率领齐军杀奔赵国解邯郸之围时提出的。他指出: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152](www.xing528.com)

所谓“批亢捣虚”,其实就是避实击虚、出其不意。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引兵疾走大梁”。以后的战争进程,几乎完全是按孙膑的预计展开的,齐国军队既解了邯郸之围,又“收弊于魏”,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取得了对魏决战的主动权,以逸待劳,以有备击无备,局部以多打少。孙膑用兵方略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使敌军不得不救大梁,然而回救大梁即被动,陷于两难的境地。而齐军只付出极少的代价,便一举多得,赢得了极大的胜利。

“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方略,在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宝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成为后世用兵者必须掌握和经常使用的经典战法。

(三)退兵减灶、设伏聚歼的谋略

如果说“批亢捣虚”、围魏救赵是孙膑在战争指挥艺术上的一大创举,那么退兵减灶、设伏聚歼则是他在此基础上更熟练地运用谋略诱敌误敌的有力证明。我们认为,孙膑在马陵之战前成功地实施退兵减灶、设伏聚歼的谋略,是取得整个战役胜利的关键一环。

当时,魏国军队进攻韩国,齐军应邀发兵解韩之围。孙膑从战局发展的实际出发,审时度势,建议田忌等人率军“直走大梁”[153],迫使魏将庞涓不得不“去韩而归”[154]。这一战法表面上看似乎是桂陵之战的重演,但实际上这次孙膑所使用的谋略更加奇妙,策划得更为周密。他对田忌等人说:“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155]上次是围点打援,以攻大梁为名,在其必救的路上伏击魏军。而这次是佯装怯阵,在退兵中以减灶使敌军骄傲轻敌,导致庞涓再次上当。庞涓“行三日,大喜……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156],即只率骑兵向前追击,使兵力对比陷入了劣势。而孙膑通过侦察判断,“度其行,暮当至马陵”[157],预先埋伏重兵,一战聚歼了魏军的精锐部队。

退兵减灶、制造假象、因势利导、设伏聚歼等一系列战法,被永远地载入了史册,不仅充分显示了孙膑高超的军事谋略,而且使后人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