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姜太公封齐前后面临的军事形势
商灭周兴,天下更始。为屏藩周室,周武王以及后来辅佐周成王的周公旦大搞分封,在宗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地区周围建立起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其中,因为姜太公在创建周王朝的过程中功勋卓著,所以他在被封的功臣谋士中居于特殊地位,“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22]。姜太公封齐前后除遇到国内外政治上、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外,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军事形势。其一,莱夷的武力侵犯。莱国在今山东省龙口市境内,是一个实力较强的夷人侯国。“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23]可见,莱本为商的属国,乘殷末大乱及周初无力东顾之机,积极向外扩张,当时已成为齐国的一大劲敌。[24]其二,管叔、蔡叔勾结武庚作乱。武庚即禄父,为商纣之子,武王灭商后将其封在殷商故地,意在笼络商族上层贵族。为防止武庚反侧,武王还“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25],以两位王弟对武庚进行监视和震慑。但当武王去世、周公旦摄政后,管叔、蔡叔等勾结武庚发动武装叛乱。其三,南方的淮夷等也乘机叛周,策应武庚。这样,不但齐国的存在经受着严峻考验,就连周王朝的统治也面临“大艰,民不静”的巨大威胁。[26]那么,具有周王朝太师和齐国首任封君双重身份的姜太公该怎样应付这些挑战呢?
(二)从姜太公的用兵看其军事谋略
姜太公封齐前后的用兵情况,我们现在虽然只能依据有限的记载知其大概,但还是能够从中看出其军事谋略的主要特点。(www.xing528.com)
姜太公清醒地认识到,在各项军务中,解除莱夷的武力威胁、稳定齐国的局势是当务之急。他决定尽快亲自就国,整顿好齐国的军队,加强防务力量。从周都镐京到齐都营丘,路途遥远,如果按照常规速度行走需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到达,而当时的形势已是一触即发,刻不容缓。《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师尚父……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因为姜太公日夜兼程,及时就国,在军事上有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才在对莱夷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以看出姜太公善用谋略、料敌在先、当机决断、以谋取胜的用兵特点。
周公旦东行平叛时,齐国奉命派军队配合周公东征。当时姜太公年事已高,但他以一个战略家特有的眼光去看待面临的军事形势,认识到危险和困难中往往也蕴含着难得的机遇。因此,他不顾年迈,毅然率兵出征(后来齐军由其子丁公吕伋指挥)。经过三年艰苦奋战,姜太公父子协助周公旦平定了武庚及三叔叛乱,杀死管叔,流放蔡叔,也击溃了淮夷的势力。《逸周书·作雒解》对这场战争有较详细的记述:“二年,又作师旅,临卫征殷,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管叔经而卒,乃囚蔡叔于郭凌,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国。”《夨令簋》铭文也记载:“隹王于伐楚……公尹白丁父兄于戍。戍冀辞三,令敢□皇王室,丁公文报,用后人享,隹丁公报,令用□□于皇王……用作丁公宝簋。”东征平叛的胜利,不仅稳定了周王朝的统治,而且进一步提高了齐国的地位。周王室派召公奭授予姜太公特权:“五侯九伯,实得征之。”[27]在东至大海、西到黄河、南至穆陵(今山东临朐南)、北到无棣(今山东无棣北)的广阔地域里,齐国都可以进行征伐。这里所说的“五侯九伯”,据考证当为齐国附近的东夷等族而不是泛指各方侯伯。[28]这一特权的取得意义非凡,它使姜太公父子的雄才大略有了用武之地,齐国军队可以“夹辅周室”[29]为旗号,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四处扩张。周康王六年,姜太公去世之后,他的子孙继续用兵,开拓疆土,齐很快就成了一个大国,对后来春秋霸业的建立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姜太公正确的战略决策和高超的智慧计谋,齐国在较短时期内获得如此迅速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