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既亡,其上地圖也難以還原,只能據《左傳》的“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和《漢書·郊祀志》“鑄九鼎,象九州”等記載加以推測,例如,《九鼎圖》包含了全國地域,即冀、兖、青、徐、揚、荆、豫、梁、雍九州,每州地圖上均著其地的山川、城池、方物。由另一綫索,即與《山海經》的關係,亦可略窺該圖的其他内容。
圖1—2 傳説的九鼎圖
圖(1) 美索不達米亞的尼普爾城市圖(Mesopotamian City Plan for Nippur),約公元前1500年(www.xing528.com)
此圖約於公元前1500年繪製在泥版上,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城市規劃圖。地圖以尼普爾城爲中心,繪有城牆、神廟、横穿城中心的運河,以及幼發拉底河。泥版横21厘米,縱18厘米,現收藏在德國圖林根州耶拿大學的Hilprecht 博物館。
明代楊慎的《山海經後序》有云:“《左傳》曰:‘昔夏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入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此《山海經》之所由始也。神禹既錫玄圭以成水功,遂受舜禪以家天下,於是乎收九牧之金,以鑄鼎。鼎之象則取遠方之圖,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獸之奇,説其形,著其生,别其性,分其類。其神奇殊彙駭世驚聽者,或見,或聞,或恒有,或時有,或不必有,皆一一書焉。蓋其經而可守者,具在《禹貢》;奇而不法者,則備在九鼎。九鼎既成,以觀萬國……則九鼎之圖,其傳固出于終古、孔甲之流也,謂之曰《山海圖》,其文則謂之《山海經》。至秦而九鼎亡,獨圖與經存。晉陶潛詩‘流觀山海圖’,阮氏《七録》有張僧繇《山海圖》可證已。今則經存而圖亡。”漢代劉歆在《上山海經表》中則指出:“禹别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認爲《九鼎圖》和《山海經》均源於夏禹之時,彼此或圖或文、密切配合,後經存而圖亡。若依所見,則《九鼎圖》當含有《山海經》的一些内容,包括海内外諸國的風土人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