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犯罪的最佳方案:《人格与犯罪》登场!

预防犯罪的最佳方案:《人格与犯罪》登场!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奥斯卡·纽曼在《可防卫的空间》一书中详细地阐述了空间防卫思想。他认为应该有尽可能多的空间处于“私人的”一端,这样可以鼓励人们去保护“他们的”空间,从而可以反过来使居民的安全感上升,并且可以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指空间或事物所表现出的所有权归属。[133]空间防卫可能成功的原因可归于三个基础理论:第一,日常生活中空间距离理论。

预防犯罪的最佳方案:《人格与犯罪》登场!

奥斯卡·纽曼在《可防卫的空间》(Defensible Space)一书中详细地阐述了空间防卫思想。他直观地观察到,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中,不同区域的犯罪也有很大差异。纽曼将这种现象与不同区域的居住环境联系起来。经过研究发现,那些大规模的住宅建筑群与那些小规模的低层住宅社区相比遭遇到了更高的犯罪率。他将一组高层公寓大楼Van Dyck与一组低层小规模的建筑物Brownville进行了对比。发现,尽管二者的住户具有相似的地理学特征,然而前者内的犯罪率几乎要比后者高出一倍。于是纽曼认为,可以在这两个建筑群的物理设计上找出存在这种巨大差异的原因。他进而提出了“可防卫的空间”这一概念,将其作为分析犯罪易感性(criminal susceptibility)差异的一种方法。根据纽曼的观点,可防卫的空间有四个组成部分:(1)区域性,指某些环境具有的特点,能够鼓励居民采取措施来划定并保护被他们视为自己的“领地”。居民所采取的这种行为,也会阻碍外面的人进入已经被划分出来的区域。(2)监控,即环境设计中的某些方法,可以让“自然的”监控代替居民的监控。如俯瞰大楼入口的窗户就可以提供自然监控,来检视任何进入大楼的人。提高自然监控的方便性,会使入侵者感到更易被观看到和被警察发现。(3)印象,指设计建筑物时要避免瑕疵和产生容易被侵入的暗示,公共住宅区尤其要注意这种问题。(4)环境,公共住宅要与近邻地区的“安全地带”(safe zones)相毗邻。新社区的地点要远离不断存在威胁的地区。纽曼将空间划分为四个部分,即私人的、半私人的、半公共的和公共的。他认为应该有尽可能多的空间处于“私人的”一端,这样可以鼓励人们去保护“他们的”空间,从而可以反过来使居民的安全感上升,并且可以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130]。在后来的著作中他又增加了出入控制(access contro1)、目标强化(target hardening)、活动支持(activity support)三个要素。[131]

纽曼的研究强调环境与犯罪原因的相关作用。也许他说的“新城市环境的那种物理形式,是犯罪人在危害社会的过程中最强有力的同盟”使人感到震惊,因此他的研究在最初并没有引起重视。但是现在,很多心理学家承认环境在影响人的行为方面的显著作用,环境心理学的地位在继续上升,人们相信可以通过设计或改造环境来降低犯罪率。“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CPTED)运动就是以此学说作为基础。

CPTED理论包含六种要素:(1)领属性(territoriality)。指空间或事物所表现出的所有权归属。如果某种事物或空间的所有权归属不明确,那么这些事物遭到破坏的风险就会增加,在这些空间中发生犯罪的风险也会增加。如果所有权归属明确,所有权人或管理人就会对这些破坏或犯罪行为作出反应,对这些事物进行破坏或在这些空间内实施犯罪的风险就会增加,犯罪的概率就会降低。(2)监控(surveillance)。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发生犯罪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些地方的监控因素很强,所以增加街道、社区的监控能够有效防止犯罪的发生。(3)出入控制(access control)。如果某一空间、建筑的使用需要对特定人员的身份进行审核,该空间和建筑中发生犯罪的概率便会大大降低。(4)目标强化(targethardening)。指对特定目标加强其保护措施,如建设围墙、加高围墙、布置铁丝网、加装防护栏等。(5)景观保养(imagemaintenance)。如果某个环境呈现出衰败、混乱的景象,该环境中发生犯罪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必须对环境加以维护,防止环境出现衰败和混乱以防止犯罪的发生。(6)活动支持(activity support)。对于某些衰败混乱的环境需要人为增加活动来增强其中的监控,营造欣欣向荣的景象。商业植入(business implant)是活动支持的典型做法。[132]应该说,CPTED在很多项目上是成功的,并引发了更多改良居住和商业环境的设计,我国学者也已经开始此方面的研究。[133]

空间防卫可能成功的原因可归于三个基础理论:第一,日常生活中空间距离理论。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其经典性著作《无声的语言》一书中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四种,每一种距离又有近范围与远范围之分。[134]人与人之间所保持的空间距离,直接反映着彼此相互接纳的水平。一个人的自我空间只允许在心理上已经建立起了安全感、情感上已经接纳的人来分享。如果没有情感上的相应接纳,则任何人闯入一个人的自我空间,都会被认为是严重侵犯,使人心理上感受到很大压力,并产生强烈的焦虑体验。这种体验会迫使人们调整自己与别人的空间距离,直到重新有了完整的自我空间为止。即使在公共场合的短暂停留也是如此,与没有受到陌生人侵犯而单独一人的情况相比,他人对个人自我空间的侵犯明显缩短了人们离开的时间。[135]CPTED强调的领属性,其实是通过强调空间距离感,使物主和“入侵者”感到不适,从而积极地采取自我彰显领地和及时退出的策略。(www.xing528.com)

第二,视觉流域(optical flow)理论。人类和动物习惯于穿越杂乱的环境而不伤害自己,在环境中躲避障碍物并能安全、有效地抵达目的地。大多数研究表明,支撑运动方向的基础是在一个运动的观察点处可利用的光的分布形式,通常称为视觉流域(optical flow)。视觉流域的基本特性或视觉变量为人类和动物的运动提供方向。[136]现代小区的建筑往往有特定的人行道和固定的出入口,对于人的流动性的规定也可以控制出入者的视觉流域,使之更容易看到建筑者和使用者想传达的信息,如严密的监控和欣欣向荣的景象。之所以空间防卫应用于非居住环境时不太有效,原因也在于此:在非居住环境中可用于人员流动的轨迹太多,视觉流域极其复杂,很难控制。

第三,人类处理信息时特质化归因的基本归因错误或对应偏差。[137]因为人类处理日常信息时以定势为主,这样可以满足快速处理信息的要求。因此,刻意传递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欺骗”那些并不打算在空间利用上花费太多心思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