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似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人本主义”的,并努力使自己的理论普及。近年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在西方不再那么“流行”。一般认为,以下四个方面是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
人的责任。在特定的时刻行为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人们选择维持人际关系,但是他们并不是必须这样做。我们选择被动地行动,但也可以选择积极地去行动。我们并不是必须去做这些事情。与弗洛伊德和行为主义把人的行为说成是无法控制的不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看作是他们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
此时此地。只有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心理健全的人。对过去和将来的思考虽然有益,但是多数人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去反省过去、计划未来,这其实是浪费时间,因为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地,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人本主义观点认为我们不应该成为过去的牺牲品。当然,过去的经验会塑造和影响我们成为谁以及我们的表现,但这些经验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能够变成什么样。人不能因为他们“过去很害羞”就永远害羞,也不能因为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就不得不维持不愉快的人际关系。过去会对现在造成影响,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www.xing528.com)
个体的现象学。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假如治疗师听了来访者的倾诉后就判断他们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强迫他们接受意见,这是极为荒谬的。相反,应该努力去理解来访者的背景,然后给来访者提供指导,使他们能够帮助自己。让别人决定怎样做最好可能并不令人满意,而且也没有用。如果能和许多人一样,权衡别人的建议,自己做出决定,就能解决问题。
人的成长。让所有需要立刻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人们眼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而是会积极地寻求发展。哪怕是独自一人,只要没有生活中种种困难的阻挡,我们就会朝着最后的令人满足的状态不断进取,这样的人就是心理健全的人。亚拉伯罕·马斯洛用自我实现这个词来描述这种人,认为当我们变得“更像自己,并成为自己能够成为的任何人”的时候,我们就达到了自我实现的境界。这一通过自我获得发展的过程被称为成长过程。[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