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是莫怀戚1985年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散文。后被编入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也是这些年来各个语文版本教材的必选篇目。从1996年起,也一直是新加坡华文教材的重要课文。《散步》之所以如此备受青睐,就在于其文质兼美。
从“质”的角度来说,《散步》一文描述一家四口散步的过程,有陪伴,有关爱;有亲情表达,有引导示范。文章营造了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家庭氛围,表现了敬老爱幼、勇于担当的传统美德。
从“文”的角度来看,《散步》一文具有语言美的特质。风格清新自然,用语隽永,耐人寻味。
在课后练习“积累拓展”中,第四题题干要求:
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部编版配套《教师教学用书》在“教学重点”中提示:(www.xing528.com)
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讲解什么是“对称句”“回环句”,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加以品味。
这说明教材编者和教参编者也充分注意到《散步》的语言美,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来学习和欣赏。只是编者表述用的是“对称句”这样的称谓,这一称谓不是修辞手法,只是句式特点。其实,文中这些所谓的“对称句”“回环句”,所指的都是骈句。因此,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学习骈句修辞就可以达到这个教学目标了。
《散步》的语言美,突出表现在大量使用骈句。全文约580字,骈句共计约180余字,占全篇字数约31%。骈句跟其他任何修辞手法相比,都占了绝对优势。文中的骈句有:①“有的浓,有的淡”,这个短短的骈句,通过描写早春的草色表现了田野的生命力;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这个骈句交代了散步时陪伴的情态;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上下句只有一字不同,其他都是同字相对,表现了孩子的机灵可爱,说明孩子已经具有了初步的逻辑归纳能力,这一事实让家长感到惊喜和欣慰;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叙述了散步之中出现的矛盾,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也隐喻了人生漫漫长路中,家庭内总有这样那样的矛盾;⑤“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这组骈句,揭示了中年人面临的重大家庭责任;⑥“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此句表明“我”做出抉择的理由,合情合理;⑦“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这描写了“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象征的意味很浓:“我”和妻子背负着工作和生活的重担,责任重大,不容有失;⑧“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组骈句,具体描绘了母亲和儿子外形和体重的对比,突出了各自的特点,真实自然。
文中这些所谓的“对称句”,也就是“骈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从内容上来说,增加了表现亲情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音韵美感上来说,句式整齐对称,音节铿锵和谐,富有均衡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又有情趣之美。
《散步》选入中学语文课本30多年,被语文教育界同行誉为“新经典”,不但在于其表达了亲情、责任的主题,更在于其清新优美的语言运用,而骈句修辞在语言美的构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