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讲述了木兰的故事,木兰的英雄事迹千百年来被广为传颂。整首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诗歌使用了很多骈句,语言极有特色,通俗易懂又不失典雅,富有情趣又暗含哲理。
《木兰诗》全诗约300字,使用了七组骈句,骈句修辞句子超过130字,占了全诗篇幅的40%以上。因此,可以说骈句修辞对于木兰诗具有重要的语言价值。下面就其骈句特色作简要赏析。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个骈句,内容相反,是对比式骈句,用于故事开头部分。上句说,听不到织布机的声音,说明木兰将织布机停下了;下句说,只听见木兰在暗自叹息,可见木兰心事重重,这是为下文做了铺垫。“不闻”与“惟闻”相对,写明了两种相反的状况;上句和下句中的“闻”字是本组骈句的同字相对。这组骈句设置了悬念,以引出下文情节。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这组骈句意思是:问姑娘在思考什么,问姑娘在想念什么。相当于现代文的设问。“问女何所”是同字相对;“思”和“忆”是同义词,都是想念的意思。骈句中经常把同义词放在上下两句中,内容并列,构成对举式骈句。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意思是:我没有在思考什么,也没有在想念什么。这组骈句字面上说没有想什么,其实,就跟我们现在说“没什么”一样,字面下的意思还是有事情要说。用在这里,起到了类似过渡句的作用。这组骈句上下句内容也是相似的,也是对举式骈句。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组骈句意思是: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上句从父亲的角度说,下句从木兰的角度说,两句说的是一个意思:木兰没有哥哥可以出征,政府只能征召父亲。这就说明木兰家庭面临前所未有的窘境。在前文说每卷征兵文告上都有父亲名字的情况下,实际上是交代孝顺的木兰将要代父从军的家庭环境。(www.xing528.com)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是一组篇幅很长的骈句,意思是: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在黄河边宿营,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这组骈句中,有多个同字相对。作者用“旦辞”“去”“暮”“不闻”“但闻”“鸣”等字词,将万里征途辛勤跋涉的过程浓缩在这组骈句中。同时,这一组骈句表现了作为女儿的木兰,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怀想,也描写了木兰从居家女子到沙场战士的转变。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这组骈句与下组骈句“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风格一致,看上去好像构成排比,但是,“东阁门”与“西阁床”是房间用品,而“战时袍”与“旧时裳”是身上衣服,属于不同类物品,所以还是应当归类为骈句。前组骈句字面上意思是: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但是,这里同时使用了互文修辞,所以,真实的意思是:打开我闺房东面西面的门,坐在我闺房东面西面的床。描写了木兰离家多年,在外征战,现在回家了,东走走、西看看的场景,也许她想要找到熟悉的家的感觉。后组骈句意思是: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做姑娘时的衣裳。此处描写了木兰为国沙场征战回家后,又恢复了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与前文的“将军百战死”的英勇和“策勋十二转”的功高完全不同。“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说明木兰从军戍边,建功立业是为家,也是为国。功成之后,“木兰不用尚书郎”,说明木兰身退返乡,依然还是愿意做一个农家女子。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这组骈句意思是: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其与后文“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起,构成另外一种修辞:比喻。此句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女儿身的奥秘进行了巧妙而形象的交代,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此处骈句形式整齐而富有情趣。
木兰替父从军的勇气、女扮男装的智慧、征战沙场的英勇,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爱心,体现了子民对国家的忠心,这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精神的高度凝聚。所有这些,都离不开骈句的恰当表达。骈句在形式上整齐均衡,在用词上简明精练,在音韵上节奏和谐,在意味上富有情趣。《木兰诗》不愧是传诵千古的佳作,不愧是学生学习欣赏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