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骈句修辞教学:转折的奥妙与实践

骈句修辞教学:转折的奥妙与实践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何择于转折也。用于首段,开篇即围绕主题“转折”在铺展材料。第3组骈句描写泉水的“转折”情形。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第6组骈句转到人类社会,用“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说明成大事者都会遭受挫折,以此进一步表现主题。

骈句修辞教学:转折的奥妙与实践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于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1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2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3而不名于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4此风之转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5择挺进者,夫天地万物,转折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何择于转折也。

第1组骈句描写的不同行为特征,是对比式骈句。雄鹰搏击长空,求索于高山之巅;秃鹫收敛翅膀,满足于腐尸烂肉。骈句对比鲜明,刻画逼真。用于首段,开篇即围绕主题“转折”在铺展材料。

第2组骈句还是对比式骈句,“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承接第1组骈句,第1组描述的行为是“因”,第2组肯定表述的是“果”。

第3组骈句描写泉水的“转折”情形。“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藏于溪石之下,隐于山涧之中。生动具体。

第4组骈句是隔句相骈,为特殊骈句。上句“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中间隔了几个句子,才出现下句“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骈句列举两类不同事物“泉水”和“清风”的转折情况,突出主题。

第5组骈句描写风中之清风,选择躲避,故在群山之中,一会儿就消失了。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6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7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8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9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www.xing528.com)

乃知骅骝骋于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10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11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第6组骈句转到人类社会,用“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说明成大事者都会遭受挫折,以此进一步表现主题。

第7组骈句描写司马迁坚持大志而不放弃,遭受酷刑而不气馁。句式整齐对称,用词精准工稳。

第8组骈句叙述司马迁克服挫折的结果:“绝唱之史、无韵之骚”。高度赞颂了他的成就。

第9组骈句从形式上看是对举式骈句,从内容上看是递进式骈句。“承先帝之德”动作在先,“尽报国之忠”动作在后。骈句赞美了诸葛亮的高尚品德。

第10组骈句是长骈句。上句描写骏马在旷野中驰骋,失去斗志向地死去,有志者则成为千里马猿猴在悬崖绝壁腾挪,总有失手受伤的时候,选择灰心的死亡,选择继续拼搏的则练就攀缘神技。两句述说不同动物“骏马”和“猿猴”,但阐述的是同一个道理,这是对举式骈句。但是,上句和下句本身的分句之内,运用了对比手法。

第11组骈句用于最后一段,强调只有不畏困险、笃志愤发的人才能“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再次表达了对“转折”的深刻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