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一)从篇目的骈句使用率来看,绝大部分课文使用了骈句
第一单元四篇课文,都使用了骈句,使用率100%。整个单元为写景散文和写景诗词,用了很多骈句。如本册第1课《春》有“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第2课《济南的冬天》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第3课《雨的四季》有“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
第二单元四篇课文,都使用了骈句,使用率100%。整个单元为叙事散文和叙事诗歌,用了很多骈句。第5课《秋天的怀念》有“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第6课《散步》有“有的浓,有的淡”;第7课《散文诗二首》有“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有“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等。
第三单元三篇课文,都使用了骈句,使用率100%。整个单元是写人叙事散文,都用了骈句。如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有“既不惭愧,也不悔恨”;第11课《〈论语〉十二章》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第四单元四篇课文,都使用了骈句,使用率100%。整个单元主要是写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议论文和说理散文,也用了一些骈句。如第12课《纪念白求恩》中有“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有“那么认真,那么仔细”;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有“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第15课《诫子书》中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
第五单元三篇课文,有两篇使用了骈句,使用率66.7%。本单元都是描写动物的散文,也大都用了骈句。如第16课《猫》有“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第17课《动物笑谈》有“时而振翅,时而滑翔”等。
第六单元四篇课文,有三篇使用了骈句,使用率75%。本单元是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大都运用了骈句。如第19课《皇帝的新装》有“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第20课《诗二首·天上的街市》有“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第21课《女娲造人》有“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等等。(www.xing528.com)
整本书22篇课文,20篇使用了骈句,总使用率90.9%。由此可见,整册课本骈句使用率非常高。
(二)从单篇的骈句使用率来看,部分课文骈句使用率超高
先以第1课《春》为例。本课是朱自清著名的散文作品,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课文。从字数上来说,《春》的全文共600多个字,其中使用骈句共150多个字,占总字数的20%以上。骈句在全文所有的修辞格中篇幅最多。从使用修辞次数来说,全文骈句13处,比喻8处,拟人6处,排比5处,引用2处,对偶1处,反复1处。可以看到,骈句的使用率处于明显领先的地位。
文章用“嫩嫩的,绿绿的”描写早春小草的质感;用“园子里,田野里”描写春草的规模;用“坐着,躺着”写孩子们在春天幸福玩耍的姿态;用“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描写春天草地上舒适的环境;用“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生动地描写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花的情状;用“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写出了春天野花众多;用“像眼睛,像星星”来写出野花的漂亮、醒目;用“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描写小鸟儿在春天的快活鸣叫;用“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写出了村庄里生气勃勃的景象;用“披着蓑,戴着笠”真实地表现了农民在春雨中工作的场景;用“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写出了春天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和早春特有的人文景象;用“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写出了春天给人们带来希望;用“笑着,走着”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春天带领人们奔向理想,走向希望。全文13组骈句,生动而优美地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再以第6课《散步》为例。莫怀戚的《散步》也是一篇骈散结合的散文,语言优美,感情浓郁。短文共680多字,有8组骈句,共计约240字,占全文约35%的篇幅。其他修辞数量:对比5处,类比2处,拟人1处,夸张1处,反复1处。显而易见,此文骈句修辞对比其他修辞也占有绝对优势。
作者用“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表现母亲年老后的新型母子关系,骈句和类比兼用,具有诙谐的表达效果;用“有的浓,有的淡”真实准确地描写了早春郊外小草的长势;用“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交代了散步开始时的情况;用“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描写了“儿子”的聪颖和活泼;用“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表现了散步途中产生的矛盾;用“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写出了人到中年的“我”的矛盾心理;用“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写出了理智和情感选择的原因;用“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描写了矛盾的解决,极富象征意义;“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用骈句兼用对比的手法,真实表现了我和妻子“背负”的责任。8组骈句,细致地描写了散步途中的温暖感人的情节,优雅地表达了中年人面对的矛盾和肩负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