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李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众所周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好的事物与现象总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与良好的情感。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他们对美好的事物很敏感。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点,善于发现和把握课文中的各种美,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美,从而改变过去课堂上空洞、抽象说教的局面,把语文课堂变成美丽的殿堂。这样开展语文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语文的情操。
怎样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点滴做法,以和同仁探讨。
一、让学生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语言生动、优美,鲜明地展示了中华民族母语的独特魅力。如果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这些课文中美丽的语言,对学生锤炼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比如课文《济南的冬天》,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示了济南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美丽。“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一句,我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拟人修辞手法,感受采用的拟人修辞效果,烘托出一个美好、舒适的理想境界。“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我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比喻修辞手法,联想日本姑娘与这种景象的相似处,从而让学生明白了济南冬天雪景的秀美。又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照个影儿呢”一句,我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清新,感受济南冬天水色的亮绿,也让学生得到了语言美的享受。
又比如唐诗《钱塘湖春行》,我引导学生品味“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争”和“啄”,感受钱塘湖春天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景象;我引导学生品味“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形容词“乱”“浅”和动词“迷”“没”,感受钱塘湖春天百花争奇斗艳、绿草柔嫩怡人之美,使学生陶醉在西湖的明媚风光中。
二、让学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
人人都喜欢音乐,因为音乐很美,欣赏音乐让人心旷神怡,让人遐思万里。音乐这么美,这么迷人,我们语文教师为什么不把课文当作音乐来让学生欣赏呢?其实,好的诗文就是一首乐曲,只不过是无声的乐曲。一首乐曲往往咏唱了一个故事或描绘了一个情景,一首乐曲往往有美丽的旋律,一篇课文往往也有鲜明的节奏。正因为好的诗文很多方面都是与音乐相通的,所以古今很多好诗文都被谱上曲调用来歌唱。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将音乐与语文教学紧密配合起来,促进语文教学。
比如《音乐巨人贝多芬》,文中写到贝多芬的行为、语言、思想、精神都与他的名曲《命运》相一致,于是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用《命运》作为背景音乐,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然后组织学生感受、探讨,课文的各部分内容分别与《命运》的哪一章节相对应,这样就将无声的课文有声化、形象化,让学生很好地感受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伟大精神。
又比如《沁园春·雪》很早就被谱上乐曲,歌唱家杨洪基等在多个舞台上表演过,那词曲真是气壮山河,响彻云霄。我在教学毛泽东的这首词时,就引导学生边欣赏歌曲《沁园春·雪》,边鼓励学生感受并说出歌曲唱出了雪的什么景象,唱出了毛泽东的什么精神和理想,这样欣赏完了歌曲也就欣赏完了词的内容和情感。最后我再和学生一起演唱《沁园春·雪》,以唱代背,让学生很轻松地背熟了这首词。
这样开展语文教学,师生都很快乐,学生兴趣浓厚,效果也很好,何乐而不为?
三、让学生受到构思美的熏陶
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构思精美、巧妙,令人叫绝,实在是一种艺术,体现了作家的智慧和才干。如果能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构思的精巧,不仅能让学生得到一种构思美的享受,也能提升学生构思文章的能力。
比如《山中访友》,作者全篇采用拟人化的写法,将山中各种景物拟人化,一路写到的景物就像亲朋好友般一个个向我们走来,那样的亲切,那样的动情,因此这篇写景散文就变成了童话般的世界和充满诗意的画面。如果能让学生领会到本文构思的精美,一定会使学生在构思作文方面豁然开朗。
又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题目就展示了两个事物,而且有个先后过程,于是课文正文内容也按这种顺序写,前半部分先写作者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后半部分再写作者在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前后两种生活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儿时生活的情况,也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分明的爱憎。抓住这个特点教学这篇课文,一定能达到长文短教的效果。
四、让学生受到图画美的熏陶
如果说图画是眼睛看得见的显形的图画,那么课文就是隐形的图画。语文教师应设法把图画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课文的隐形图画变为显形的图画,将语文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www.xing528.com)
比如教学《苏州园林》,我就运用多媒体边放映苏州园林风景录像,边播放课文朗诵录音,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丽;在欣赏苏州园林独具匠心的设计时,我又利用很多图片,激励学生观察,让学生轻松地领会了课文中的介绍,感受到了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的卓越才智。
又比如教学《三峡》,课文描绘了三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物,我班学生都没有到过三峡,如果仅凭解说课文中的描写,是难以让学生感受到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美感的。于是我再次利用多媒体放映三峡风景纪录片。边引导学生观赏风景片,边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相应的描写片段,仿佛带学生旅游一般,教学非常轻松愉悦。
这样开展语文教学,既让学生受到语文美的熏陶,又让学生受到图画美的熏陶,真可谓一箭双雕。
五、让学生受到板书美的熏陶
板书是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板书是体现教师才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方式。板书设计在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在语文教学中精美的板书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熏陶,让教师受到学生的赞赏。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为了让学生领会课文“盼春—绘春—赞春”的清晰思路,徐抒芳老师这样设计板书:
这个设计,使整个板书像一盆美丽的鲜花,既能让学生领会课文精巧的构思,又能给学生赏心悦目的美感。
这个板书无论图案、文字都很简洁,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既能让学生对诗的意境领会透彻,还能得到一种情与景相互映衬的美的享受。
六、让学生受到文化美的熏陶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语文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把宣扬民族文化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和祖国的自豪、热爱之情。
比如《安塞腰鼓》,为我们描绘了黄土高原上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表演,体现了黄土高原人民卓越的才智和远大的追求。安塞腰鼓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地方舞蹈艺术,长期以来难以为外界知晓,但是自从刘成章写成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后,安塞腰鼓便迅速蜚声国内外,走上国内外众多舞台,得到发扬光大。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一边观赏安塞腰鼓表演录像,一边品味课文中的描写,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课文描写的精美,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震撼美、姿态美、精神美,受到了腰鼓艺术美的熏陶。
又比如《核舟记》,课文为我们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一件微雕艺术品,它的工艺复杂,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技艺精湛。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受到我国古代微雕技术的卓越。
七、让学生受到思想美的熏陶
伟大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也是一个人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社会认同的重要条件。语文是一门思想性、情感性非常浓厚的学科,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挖掘课文中的重要思想和情感,将思想情感教育贯穿在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重情感的人。
中学语文教材中这样的课文非常多,比如《背影》,文中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爱催人泪下,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受到良好的亲情教育;又如《最后一课》,文中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可歌可泣,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再如《荒岛余生》,文中鲁滨孙那面对绝境毫不气馁,面对困难勇敢奋斗的伟大精神鼓舞人心,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挫折教育。
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就看我们是否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在语文教学中无处不在,就看我们语文教师是否有挖掘美的本领。愿我们语文教师带着审美的眼光去钻研课文,去开展语文教学,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美育的殿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