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初中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教师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初中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冥思苦想个中原因,觉得其根本在于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放下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姿态,不要把课堂当作自己涂抹的空间,而要把课堂变为学生描绘的领地。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教师要贯彻这一理念,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感

教师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初中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杨宇恒

最近,听了几位教师的公开课,总觉得课堂氛围太沉闷,学生仿佛是在看教师表演,学生学得很被动,教师教得很疲累。我冥思苦想个中原因,觉得其根本在于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国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很明显,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变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在新课堂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因此,我们要注重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前面提到的几位教师的公开课,实质上还是传统教学,没有建立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两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这样实施教学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以下方面做起,把课堂还给学生吧!

一、平等交流法

在学校教育中,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要牢记,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师更应致力于促进学生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放下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姿态,不要把课堂当作自己涂抹的空间,而要把课堂变为学生描绘的领地。教师要把课堂组织成朋友间的促膝谈心,兄弟间的携手合作。

这样的课堂,难道还会沉闷吗?

二、微笑亲和法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微笑,能让人保持良好的心态。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有谁不是面带微笑主持?他们的微笑那么亲切、幸福,让人陶醉在节目中。教师在课堂上实质就是一个主持人,面带微笑,让学生备感亲切,心情愉快,轻松,毫无顾忌地融入课堂学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幸福、温馨的享受,何乐而不为?如果老师板着面孔说教,学生就会感到紧张,思维和表达受到束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厌弃课堂。

教师,课堂上我们能不微笑吗?

三、快乐活动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天性活泼,如果课堂太抽象、太枯燥,他们便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堂活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学习。比如我教《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组织学生扮演角色,通过扮演角色,让学生感受事件,明白了道理;通过学生评议扮演效果,让学生领会到作者表达的意思,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这样的英语课,难道学生会没有兴趣吗?

四、学习竞赛法

竞赛,能激发人的潜力,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拼搏。学习竞赛,能激励学生为获得优异成绩而勤奋学习。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情。比如我教《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便组织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锻炼的方法,这样就调动了学生主动运用英语交谈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再比如我教《Why do you like pandas》,就开展动物解说比赛,激励学生模仿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解说员赵忠祥那样解说熊猫,看谁最像赵忠祥,这样迅速把学生带进课文中。(www.xing528.com)

这样的英语课,难道学生会没有激情吗?

五、表彰激励法

一句小小的激励,可能让一个人重新点燃生命的火把;一个小小的打击,可能让一个人从此一蹶不振,颓废终生。所以,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激励,而要吝啬对学生的批评。即使学生回答问题错了,也要首先鼓励他积极发言、认真学习的态度,然后再指点他解答问题的方法。我在课堂教学中表彰激励学生的方法很多,口头表扬、学分奖励、物质表彰等多管齐下,虽然只是一支价格便宜的笔,一本薄薄的笔记本,却让学生欣喜万分,从此喜爱语文,喜爱语文教师。

教师,难道这样做不值得吗?

六、师生换位法

新课程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有时完全可以与学生交换身份,教师当学生下台听课,让学生当教师上台讲课,这样上课既让学生耳目一新,也促使学生为了上台讲好课而深入理解课文,还让学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比如我教《I'm more out going than my sister》,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派代表上台模仿我带领大家学习,朗读、讲解、表演全由学生组织完成,我只在中间和最后补讲了几个疑难问题,就这样很轻松地解决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这样上课,教师还会疲累吗?

七、对症下药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因种种原因,理解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在课堂上非常重视这一点,简单点的学习任务,浅显些的问题交给能力差一点的学生解决,复杂、难一点的学习任务交给能力强一点的学生解决。比如我教《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就把朗读课文的任务交给成绩差一点的学生,而把用英语介绍自己知道的电影院的任务交给了成绩好一点的学生。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公平,也调动了全班学生共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共同学到知识。

这样上课,难道全体学生不能共同发展吗?

八、生活体验法

现象学大师埃德蒙德·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的被遗忘了的意义的基础。”他的理论启示我们,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的生活世界中的,生活世界是教育发生的场所,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验教育意义的真谛。因此,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理念:课程向学校日常生活回归。我们教师要贯彻这一理念,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感受到课堂学习的意义,透彻消化知识,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我教《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在学生学习了课文后,我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学电脑、用电脑的动人小事,学生讲得津津有味,其他同学报以热烈掌声。

这样的课,难道能让学生心灵不受震撼吗?

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吧,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才是新课程改革的忠实践行者;只有这样,我们才是新世纪合格的人民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