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教育落伍,探究初中差异教学策略

传统教育落伍,探究初中差异教学策略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应试教育严重违背了义务教育的思想和精神。这些都说明,传统教育尤其应试教育已经不能顺应新时代教育潮流,不能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传统教育落伍,探究初中差异教学策略

我国著名科学钱学森临终前发出了发人深省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始终困惑着现代中国人,尤其是进入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以后,教育上的问题更加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和振兴迫在眉睫。我们不能不反思我国过去教育的利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沿用苏联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后来又主要走向应试教育

一、传统教育存在诸多弊端

◇1.教学“一刀切”,忽视学生的差异

学校各年级各班统一使用一套教材,教师按照教材进度和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选择权,教师也没有很好地关照学生差异,灵活取舍教学内容,难以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灵活施教,从而适应不同学生的智能差异与相应的发展需求,难以促进学生全体进步。结果是优秀生“吃不饱”,能力未提高,学困生“吃不了”,学到的知识极少。

◇2.教学中心错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中学校的教学大多仍属于“灌输式”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形成了教学“三中心”的状况,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这种状况集中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思考探讨太少。二是教师讲课时分析太多,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所做的指导太少。三是学生作业量过大,做作业的时间太多,而用于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太少。

◇3.应试教育泛滥成灾

由于高等院校主要按高考成绩录取学生,而且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业绩主要看上线人数、平均成绩等,社会和家长也看重上线人数尤其尖子生的比率,于是中学也重点用以上数据评定教学质量。这促使教师不顾教学是否科学,只顾能否取得好成绩,题海战术成为教师让学生考取高分的制胜法宝,打时间仗、拼车轮战成为教师趋之若鹜的教学妙招。“分分分是命根,考考考是法宝”成为家长、学生甚至教师的口头禅。应试教育的观念和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的科学规律,消磨了学生的个性,摧毁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学生成了高分低能的应试机器,难以培养现代化建设召唤的新型人才。

二、传统教育尤其应试教育的危害

◇1.智育目标视野狭窄(www.xing528.com)

应试教育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但智育的目标却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智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但是,应试教育的视野局限于考试,把考试的方向和成绩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杠杆,教学内容过分重视课本,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注重知识的记忆程度和熟练程度,大肆采取时间战术、题海战术,这种指导思想和教学手段导致学生无意识,也无时间参加课堂教学以外的学习、实践活动,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

◇2.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

应试教育的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简单落后。学校培养的学生就像考试的机器,学生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学生现有的个性也受到了打击和压制,现有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受到伤害和扼杀,何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的教育模式和局面彻底与现代教育的精神、需求南辕北辙。

◇3.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

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过分采用时间消耗战、题海战术,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学习任务过重,应有的、基本的娱乐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大量减少,甚至周末时间和其他节假日时间也不得不用于完成作业或者参加辅导班,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受到不良影响,有的学生连心理健康都变得有问题,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

◇4.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

应试教育采用考试成绩甄别学生优劣,把学生人为地、硬性地分为各个等级与层次,人为地制造了很多学困生,厌学现象层出不穷,学困生流失终未避免,应试教育产生了大量的教育不平等。在很多领域,竞争能使事情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但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变得扭曲,在学习、考试竞争中失败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及时的帮助,致使优秀生和学困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面扩大,许多学困生不堪重负中途辍学。因此,应试教育严重违背了义务教育的思想和精神。

应试教育甚至演绎了很多触目惊心的悲剧,如学生难以承受压力而精神崩溃、自杀,同学之间因嫉妒等原因而互相残害,甚至还发生学生杀害教师事件。这些都说明,传统教育尤其应试教育已经不能顺应新时代教育潮流,不能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范例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