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场三十六计:开发石英表的经典案例

商场三十六计:开发石英表的经典案例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明的日本人善于避实击虚,精工集团遂将目标转向石英表以期突破。他们没有居功自傲,而是迅速转移思路,准备将竞赛的成绩转化为生产力,作出了将石英表商品化的战略决策。日本精工集团规定了明确的目标: “生产大众化、小型化的石英表”。其实瑞士的钟表中心CEH 开发石英钟表比日本早,但到了1968 年才开始出售产品,迟到了半年。

商场三十六计:开发石英表的经典案例

瑞士举办的纽沙贴夫天文台钟表比赛,实际上是一场世界钟表行业的擂台赛,专门为弘扬瑞士表的威名而设置的。其实瑞士表是凭钟表调整师的技术取胜的。调整师谙熟机械手表的性能,对调整机械表的温度差,姿势差等整合差有着世界最高的技术水平。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只能望其项背。

精明的日本人善于避实击虚,精工集团遂将目标转向石英表以期突破。石英表的运行机理是在石英上通入电流,使其发生伸缩性规律振动,然后将此振动以电气的方法连结马达来划出时间。从振动的精确性来说,机械表根本无法与石英表相比。只要拥有耐震的能力,石英表计时并不受温度等变化的影响,能达到十分精确的程度。

当精工表在1968年再次参加纽沙贴夫天文台的钟表比赛时,十五块精工牌石英表的参赛成绩令考评者哑口无言:瑞士表都排在了日本精工表的名次之后。这恰如当头挨了一闷棍,瑞士人久久无法回过神来。在沉重打击下,瑞士厂商忧心忡忡,坐立不安,直到第二年才把得分表寄往日本,同时不公开名次,并宣布从此停办纽沙贴夫天文台的钟表竞赛。这意味着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瑞士钟表黄金时代已宣告结束。

纽沙贴夫天文台“比武”的失败,使瑞士人丢尽了面子。为了雪耻,为了有朝一日能夺回失去的自信和荣誉,瑞士人一味追求机械钟表的极致和高精确度,而忽视了竞赛钟表耐性差、成本高等难以商品化的缺点,他们刚从惨败中逃出,却又步入了误区。日本精工集团则恰好相反。他们没有居功自傲,而是迅速转移思路,准备将竞赛的成绩转化为生产力,作出了将石英表商品化的战略决策。这样,大赛中获得的知名度又为产品大规模生产和走向市场鸣锣开道了。

日本精工集团规定了明确的目标: “生产大众化、小型化的石英表”。1967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新产品发布会上,展出了外表直径30毫米、厚3.5毫米的石英表——精工35SQ。这在当时是件重大的事情。整个钟表业界为之震动。其实瑞士的钟表中心CEH 开发石英钟表比日本早,但到了1968 年才开始出售产品,迟到了半年。而此时精工表已经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瑞士钟表厂家又失去了一次扼杀精工表的机会。(www.xing528.com)

不久,“石英10年黄金时代”到来了。这10年间,石英技术发展至一个极限,精工超薄石英表9320A 独领风骚,厚度仅有0.9毫米,比钱币还薄。特殊高性能的水银电池只有0.95毫米,只超过驱动器0.05毫米,使石英表薄形化取得了飞跃发展。

精工集团领导阶层的决策是英明果断的,石英表终于成为钟表业的主流,高质量的精工表在市场上所向披靡,盛销不衰。此后,精工集团进入了鼎盛时期,一鼓作气,乘胜开拓,在国际市场上势不可挡。

首先,精工表强行在瑞士表占统治地位的欧洲登陆,通过其在瑞典的连锁店代理商立足,进行渗透。由于精工表具有低价格和高质量的优势,加上流通网的支持,很快就占领了瑞典市场。在此基础上,精工表又进军希腊,然后又挥师挺进法德市场,将瑞士名牌表逼得步步后退。精工集团还为欧洲的许多运动会免费提供计时钟表,来大造声势,树立威望。在美国,精工表照样畅销,而且销量逐年递增。

如今,“精工”已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商标,精工企业是全球闻名的大钟表生产公司。“精工表”在与“欧米加”的竞争中,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夺走了瑞士“钟表圣地”的美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