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澜沧江两岸,居住地多为今日云南盛产茶叶的地区,如临沧的双江县、普洱的澜沧县、版纳的勐海县都是云南大叶种茶叶的主产区。自古以来,茶叶是布朗族先民栽培的著名经济作物。清代茶成为云南珍贵的贡品,也为当时国内的珍贵饮料,到了清代晚期普洱茶已为士庶人家普遍饮用。分布在云南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景迈村辖区内的“千年万亩古茶园”,据芒景原缅寺木塔石碑文记载,为当地布朗族和傣族的祖先所开创。古茶园中茶树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69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被誉为天然茶文化历史博物馆。据芒景布朗族传说,芒景的布朗族是由其部落首领帕哎冷率领从“绍兴绍帕”迁来的。在迁徙过程中,族人无意间发现了茶叶的功用,从此,这种野生植物的叶子就被布朗人随时携带在身边,并逐渐变成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布朗族的祖先在芒景山安营扎寨、建房盖寺、驯化野生茶、种植古茶树的过程中,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则遗训:“我要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遭自然灾害而死光;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你们也会吃光、用光;就给你们留下茶树吧,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完、用之不竭。你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茶树,不要乱砍乱摘,不要让火烧茶树,要一代传给一代,继承发展。”
图93 布朗族采春茶
布朗人自从发现茶叶以后,就以茶为生,因此他们对茶树非常敬重,把它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并且认为茶树都有灵魂,会流传四方。采摘时要对茶树进行祭拜仪式。在部落时代,每当春茶开采前,都要由部落头人预先挑选一个黄道吉日,到某一棵茶树前进行祭拜仪式,然后由头人亲手开采第一把茶叶,之后其他族人才能采摘。这成了布朗族保留至今的祭茶魂习俗。为了保护好茶园,布朗人还摸索出一套茶园的管理经验。由于茶树是布朗部落族人共同种植的,因此茶园最早是作为布朗部落的共有财物,共同种植,共同管护,共同享有。随着部落族群的不断繁衍壮大,必须分寨移居部分族人。于是每分出一个寨子,就分出一片茶园。后来又将茶树分到各家各户。分开后的茶园设有防护线,在防护线内不得种田种地。茶园所在的山岭作为神山进行保护,不得乱砍滥伐,也不得超越各自分得的茶园界线采摘。
图93 布朗族采春茶
布朗人自从发现茶叶以后,就以茶为生,因此他们对茶树非常敬重,把它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并且认为茶树都有灵魂,会流传四方。采摘时要对茶树进行祭拜仪式。在部落时代,每当春茶开采前,都要由部落头人预先挑选一个黄道吉日,到某一棵茶树前进行祭拜仪式,然后由头人亲手开采第一把茶叶,之后其他族人才能采摘。这成了布朗族保留至今的祭茶魂习俗。为了保护好茶园,布朗人还摸索出一套茶园的管理经验。由于茶树是布朗部落族人共同种植的,因此茶园最早是作为布朗部落的共有财物,共同种植,共同管护,共同享有。随着部落族群的不断繁衍壮大,必须分寨移居部分族人。于是每分出一个寨子,就分出一片茶园。后来又将茶树分到各家各户。分开后的茶园设有防护线,在防护线内不得种田种地。茶园所在的山岭作为神山进行保护,不得乱砍滥伐,也不得超越各自分得的茶园界线采摘。(www.xing528.com)
图94 布朗族采茶姑娘
随着茶树的大量种植和茶叶的普遍食用,布朗族逐渐摸索出一套茶叶的加工制作方法。他们把鲜叶采来后,用铁锅炒热,然后用手反复揉搓,使茶叶裹紧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如果逢雨天就放到火炕头的篾笆上烘干,而后筛选,分出三个等级:一级是叶子裹得不紧的称为“腊然”,一级是叶子裹得很紧的称为“腊标”,一级是只有一芽的称为“腊各醒”。不同的等级,交换和出售的价格也不一样。为方便携带、运输和交易,布朗族在干毛茶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扁茶(“团腊”)和竹筒酸茶(“棉”)。扁茶是把加工好的干毛茶放入小布口袋,蒸熟后,用木制的模具挤压而成的,与普洱饼茶的成型过程一致。今日芒景的一些村民仍在用此方法加工饼茶或砖茶。
图94 布朗族采茶姑娘
随着茶树的大量种植和茶叶的普遍食用,布朗族逐渐摸索出一套茶叶的加工制作方法。他们把鲜叶采来后,用铁锅炒热,然后用手反复揉搓,使茶叶裹紧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如果逢雨天就放到火炕头的篾笆上烘干,而后筛选,分出三个等级:一级是叶子裹得不紧的称为“腊然”,一级是叶子裹得很紧的称为“腊标”,一级是只有一芽的称为“腊各醒”。不同的等级,交换和出售的价格也不一样。为方便携带、运输和交易,布朗族在干毛茶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扁茶(“团腊”)和竹筒酸茶(“棉”)。扁茶是把加工好的干毛茶放入小布口袋,蒸熟后,用木制的模具挤压而成的,与普洱饼茶的成型过程一致。今日芒景的一些村民仍在用此方法加工饼茶或砖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