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实验的基础建立在对本底计数率产生原因的合理分析和推断之上:既然本底计数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宇宙射线,而地球受到的宇宙射线又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太阳风),那么太阳的活动如黑子、耀斑等,势必会引起宇宙射线强度的变化,该变化应该能够通过本底计数率的变化体现出来。
事实上,国际天文和海事组织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太阳这颗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对地球的影响。在发生了多次太阳辐射激增导致卫星失控、通信中断甚至大型输变电设施事故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了由太阳风主导的宇宙射线的威力。
引导学生根据太阳大约每11年出现一次活动高峰的规律,结合国际上针对太阳活动的短期预报,可选择太阳活动最猛烈的一段时期持续观察、记录本底计数率,并将其平均值与太阳活动平静期测得的本底计数率进行对比。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有关放射性知识本身的深入了解,而且能够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将其置身于极为宏大的自然坐标系之中,激发起他们探索世界的无穷动力。
让实验联通大地与星空:
虽然在研发之初我们并没有这么宏伟的目标,但G—M传感器研发完成后,我们发现它确实可以承担这份重任!而利用该传感器研究太阳辐射强度,甚至还可以成为一个长期开展的课题……只可惜,我们的学生就似乎缺乏那么一点点时间。
放射性观察和测定实验是将物理学由宏观、中观引入微观尺度的理想途径。通过对放射性的验证,可以在了解放射性物质、裂变现象和高能粒子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进一步深化对物质构成理论的认识,这对于促使中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思维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能够为其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www.xing528.com)
传统的放射性探测仪器包括晶体闪烁计数器、G—M计数管和威尔逊云室等。尽管这些仪器都成功地揭示放射性的存在,但普遍存在设备维护保养不易、操作过程复杂等问题。再加上仪器的灵敏度受限,不仅不易测出本底计数率,而且引发了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实验中需要配套较强的放射源,实验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DIS G—M传感器选用进口高精度G—M计数管,并将其与测量电路封装在体积不大的传感器外壳中,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保证了灵敏度,使用微弱放射源(如汽灯纱罩)即可获得显著的实验效果。而微弱放射源的安全性又消除了人们的质疑,使得放射性测量实验终于可以回到课堂上。
从初中到高中,光学部分的内容跨度是相当大的。初中几何光学的基础是牛顿的“光微粒说”,而高中涉及的波动光学的基础则是惠更斯的“光波动说”,并引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物理学的发展演进表明:几何光学只不过是波动光学的近似和特例。因此,高中光学实际上是物质的构成学说、波动学说(机械波)以及高中数学(主要是三角函数和解析几何)知识的综合体,具有多学科高度整合的特征。
从坦克上最昂贵的部件说起:
坦克上的哪个部件是最昂贵的?有的学生回答是发动机,有的回答是主炮,有点军事基础的还可能说是装甲。所以当老师给出答案:坦克上最昂贵的部件是光瞄系统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目瞪口呆。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坦克越是现代化,光瞄设备的权重就越高,否则坦克就成了任由对方攻击的瞎子。也许这个故事,可以成为高中物理光学部分的导入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