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殊学生啦啦操:功能与作用

特殊学生啦啦操:功能与作用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啦啦操动作除了强化小肌肉群、小动作的发展,同时也重视大肌肉、大动作的舒展和协调。由此可见,通过啦啦操教育手段和形式,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特殊学生体质健康、体型匀称、体态端正、动作矫健等。啦啦操的练习不仅是对特殊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技术的要求,同时也对队员之间的配合和默契能力十分看重。因此,啦啦操的练习对特殊学生的团队凝聚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和良好的促进作用。

特殊学生啦啦操:功能与作用

(一)身体发展的良好手段

啦啦操练习讲究短促发力,强化速度力量的锻炼方法,此种练习对于培养特殊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较为有效。啦啦操动作除了强化小肌肉群、小动作的发展,同时也重视大肌肉、大动作的舒展和协调。比如:各种姿势的平衡要求在最小的支撑面上完成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时间,这是培养学生平衡能力和身体各部位控制能力的较好方法;各类转体动作最能体现在动态运动的控制力及时间判断能力;通过身体与花球动作的巧妙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协调性及反应能力。

在教学中,教练员应经常鼓励学生使用双手和利用身体两侧做动作,以此可以提高大脑的均衡性及肢体的协调性。由此可见,通过啦啦操教育手段和形式,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特殊学生体质健康、体型匀称、体态端正、动作矫健等。

(二)情感培养的重要内容

情感培养是促进特殊学生个性和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啦啦操中所包含的绝大部分基本技能,相对容易掌握和获得,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初期就能感受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从中体验到快乐。

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目标,使每个人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达到目标,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信心成就感。此外,对于因某些原因而引起焦虑不安、孤独少言、消极离群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有意识地设定一些激发情感的情境,如难度动作挑战、新奇器械技能学习等,可鼓励这些被不同情绪压抑的学生更有冒险精神,带动他们积极参与活动,使内心变得更加阳光,从而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认识能力,减轻心理压力和宣泄释放情绪等。

(三)培养团队凝聚力

传统的教学教育方法,一定程度上受限于特殊学生的个体发展,极易忽略特殊学生中的团队配合以及团队凝聚了的全面发展。啦啦操的练习不仅是对特殊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技术的要求,同时也对队员之间的配合和默契能力十分看重。例如,在技巧啦啦操中包含有难度性的托举、抛接等动作,要求队员之间必须相互信任、相互激励,从而达到团队的共同目标;在舞蹈啦啦操的练习中,会根据团队的配合默契程度,设置相当一部分的队伍成套分层和相互搭配的动作组合,这都是对特殊学生团队配合能力的考验。因此,啦啦操的练习对特殊学生的团队凝聚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和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智能开发的有效途径

智能是智力与能力有机发展的结合,智力是指一个人的智慧或聪明的程度,而能力是在智力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从特殊学生啦啦操的特点出发,赋予了它在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中很好地锻炼智力和能力的作用,能增强特殊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和思维能力,保证了今后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特殊学生的体力和智力相得益彰、和谐发展。其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空间、色彩、语言、数量形的认知上,并在方向、速度、力度上都明显地表现出运动的主动色彩。通过啦啦操技能的学习,可以提高特殊学生对时间、空间与力度关系的认知。(www.xing528.com)

(五)发展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热爱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啦啦操运动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其教学过程由始至终都贯穿对美的要求。在教学中,学生除了要学习动作技术外,还要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和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如对姿态及形体的特殊要求,对表现力的要求,观察和评价他人的表演动作等,使特殊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逐步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增强审美技巧和审美能力。啦啦操还具有艺术的愉悦作用,音乐伴奏是抒发情感及情绪的有效途径,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可使学生在充满音乐艺术的氛围里,随着音乐的高低、旋律的快慢来舞动,提高对音乐的理解,享受创造的乐趣,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领略动作的美感、陶冶性情、提高艺术素养。此外,老师有组织的教学节奏、规范的形体动作和姿态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有助于领悟其中的艺术内涵、培养艺术兴趣、艺术才能和特长的发挥。

【注释】

[1]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宁生. 聋哑学生的心理与教育[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3]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胡永斌,唐慧丽. 聋校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理论支持和开发策略[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145-148.

[5]刘绍曾. 对盲童体育教学的初步研究[J].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2(3):49-54.

[6]仇子龙,李霄. 孤独症神经生物学研究[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45(8):725-7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