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社区服务网:电子社区的发展与价值

上海社区服务网:电子社区的发展与价值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上海社区服务网由于背靠大城市的有利条件,采用现成的有线电视线路,社区又在电话亭安上了公用电脑,这就绕过了全面基础设施建设的难题,使社会的信息化忽然成为了可能。电话亭式的社区网给人的第二个触动,在经济上的价值判断。上海社区服务网的信息商之所以不往邮电口去靠,是因为他们看准还有一个更粗的“腿”——社区。

上海社区服务网:电子社区的发展与价值

人们头脑中容易有两个“洞穴”偏见。一是认为信息化是政府行为,走向市场必赔钱无疑。作为印证,ISP们果然一个个向有关部门“缴枪投降”,甚至被收编。而这又反过来加强了另一种说法,认为百姓上网还是相当遥远的事情,网络信息化就应当是国家自个儿的事。中经网不就明确转向了吗?另一种偏见,是技术上的,认为宽带通信对美国来说都是耗资巨大的工程,在中国,向社会推广近期没戏;而拨号上网邮电通信又这么贵,横竖个人上网是走不通了。

然而,从解决这些问题的新突破中,我却觅到一个新的亮点。这个新亮点是上海英特奈有限公司承担开发的上海社区服务网。它的主要特点是用居委会的电话亭上网,这些电话亭走广电有线通信线路,可以让没有电脑的居民上网。我看过这种信息服务亭,外观上有点象电子游戏厅里的台式游戏机或邮局里的触摸屏电脑查询台。台上内嵌有显示器、键盘、打印机和IC卡插口等。用鼠标操纵一个图形化的全中文界面,进入需要的服务项目。在这里,可以逛“上海商城”,沿着楼梯,上到楼层平面,再按柜台选购商品;可以逛CD唱盘店,挨个试听每张新碟的片断,不会有人嫌你占便宜;可以输入密码,查看自己孩子今天在学校的表现,看看测验考得如何,作业完成没有;可以在网上看看影片《达赖喇嘛》,了解《西藏七年》有哪些不实;可以翻翻今天的《新民晚报》,最好与《文汇报》合起来读;可以在网上向派出所申报户口;可以让小时工去家里擦擦窗户;可以收发自己的电子邮件;可以查看实时股市行情;可以……,在网上可以干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这个网上的栏目还有《政府之窗》、《科普新苑》、《中学科技》、《电脑流行街》、《教子有方》、《上海旅游》、《渡假乐园》、《卫生保健》、《社区房修服务》、《销售楼盘推荐》、《房屋出租》、《物业管理》、《网上商厦》、《网络街市》、《交通指南》、《电视新闻》、《广播新闻》、《在线新闻》、《异域风情》等等。开始还没觉得建立电脑亭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仔细一琢磨,可是不得了:电话亭式的社区网给人的第一个触动,在社会上的价值判断。

电话亭上网和在家拨号上网含义完全不同。在家拨号上网,必须走邮电线路,于是电话费、垄断、……一系列的问题就来了,于是个人上网不成熟的种种推论就自然成立了,于是用户群怎么也扩不大了;而在电话亭上网,可以走广电线路,不必再为昂贵的电话费发愁,于是普通市民也可以上网漫游,于是个人上网不成熟的推论竟意外地不成立了。再进一层想,过去因为个人用户上网少,企业上网也提不起兴趣,现在忽然发现了新的商机。举例来说,商家要在网上开店,面向拨号上网用户,一来想买主还没普遍上网;二来想送货上门实在太难,于是念头就打消大半;而面向电话亭上网的用户,商家就会重新盘算:上海有电话亭的居委会好几百个,在“网上商厦”开个店,不过花一次主页制作费,等于开了好几百个连锁店;而且居委会大妈可以就近送货,大件商品雇下岗职工送,一个月不过400-500元,比盖商场省多了。这样一来,店家上网的积极性也就有了。这种网络模式,实际在对中国信息化做出一个新的价值阐释。就是说,在国家信息化之下,将信息化扩展到了社会的范围;让网络建设从国家政府行为,转向民间社会行为。

过去,我们之所以不强调社会信息化,理论根据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国家,没有足够的社会需求支撑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投资,因此只能由国家来搞。但上海社区服务网由于背靠大城市的有利条件,采用现成的有线电视线路,社区又在电话亭安上了公用电脑,这就绕过了全面基础设施建设的难题,使社会的信息化忽然成为了可能。可以想见,如果市民普遍上了网,那我们的信息化本身,恐怕就要重新定义了。在十五大报告中,我们注意到,江泽民提的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如果“国民”普遍都不上网,“经济”怎么信息化呢?上海社区服务网好就好在让“国民”真的上网了,它推动的是围着“国民”转的国民经济,而不光是围着企业和政府转的国民经济。这是上海社区服务网的社会意义所在。

电话亭式的社区网给人的第二个触动,在经济上的价值判断。让我们回头想一想97年ISP的惨状。我正好在NETCHINA上网时,亲身经历了国际出口被掐断,后来听说是因ISP交不起为我们用户而付的线路费被“惩罚”,我和其他拨号用户一样,内心感到了极大的震惊和伤害。昨天,一上网,只见又一家ISP“壮烈牺牲”——山东第一家ISP象喜儿一样,卖给了业界的垄断者。报上的看法居然说这是企业依靠政府。我想,在半农业化、半工业化和半信息化的中国,ISP是离不开政府,但不是这种靠法。正因此,我才特别欣赏上海社区服务网的做法。在这里,企业靠的是社区。中国传统文化,既不是国家至上,也不是个人至上,而是一些中间组织至上。过去是家庭,现在是单位和社区。ISP为什么没想到和社区结合呢?中国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居委会和街道组织,它管辖的人口可能比美国的电脑总人口还多,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政府性组织,又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性集合。它正是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一个理想结合点。

观察一下上海社区服务网的运行模式,就不难发现,这里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兼而有之。举例来说,这个网当初本是为政务公开而建,只是为了让居民方便了解区里、街道里、居委会里干了些什么,有什么政策政令,有什么工作程序之类。但企业介入后,转向了为居民提供市场化的服务,如:在“网上商厦”购物,到CD店试听新唱盘,点菜,订票,请保姆,修水电气家教,看网上报刊新闻等等。网上商务,有些还真是非社区莫属。比如,没有居委会电话亭这个遍布城市的“腿”,如何能吸引没有电脑的居民上网,从而极大壮大网民队伍,进而让商家店家动心?再如,没有居委会送货这个实实在在的支撑系统,店家在网上天马行空似的开店如何能开得踏实?上海社区服务网的ICP对我还说了句实话:社区服务是政府办实事的一项大工程,你想得投入多少?我靠在上面,光捡剩的都吃不过来。上海社区服务网的信息商之所以不往邮电口去靠,是因为他们看准还有一个更粗的“腿”——社区。

从理论上说,ISP依靠社区,是一种商业组织与基层政权组织的结合,它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但在中国条件下,它又很好地起到了有效组织商业活动的作用。互联网本来是不强调地域性的,但完全脱离地域和社区,网上的商业活动不免会有“架空”之虞,在信息经济不发达情况下,难以立足。所以ISP与社区结合,倒是挺符合中国特色的。上海社区服务网找到了政府与市场结合的一个平衡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社区服务网体现了一种经济上的价值判断,即强调政府与市场结合的信息化。它既不是像有些ISP贴邮电那样,完全贴到政府身上;也不是像网上一些无国籍公司,搞“空对空导弹”,搞没有地域基础的市场化。而是把政府为民服务办实事,与商家为民服务获利润有机结合起来。它给我们一个启示,在信息不发达状态下,企业的网络信息化应当怎样把握好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度”,在二者的结合与平衡中开辟自己的路,而不一定非得偏向一边。电话亭式的社区网给人的第三个触动,在技术上的价值判断。个人上网非得靠电话吗?在工业基础不十分雄厚的条件下搞信息化,人们一想到网络化,总是先想到带宽不足,但这只是局限在邮电线路上考虑问题。一个明显的事实被忽视了:

以传送模拟信号为主的广播电视线路,尤其是其中的有线电视网,有充足的带宽,为什么不能拿来传送数字信号呢?放着宽带信道不同,都挤在电话线上,这不是很不合理吗?上海社区服务网一上来,就没有接受邮电的垄断,而是搞了邮电、广电两家竞争,通过有线电视网与邮电网,同时接入社区服务。让优越的技术本身说话。上海贝尔提供了一套智能化社区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利用公用光纤进小区,通过通信网的远端模块,利用双绞线以太网技术,建立遍布整个社区的数字网。除了一般的社区服务外,还包括利用Intranet/Web技术进行社区的物业管理,包括利用ISDN线路开通实时视频系统进行医院远程专家咨询等。(www.xing528.com)

然而我更感兴趣的,是走广电网这一块,尤其是可以直接进入家庭这一块。在上海信息港,我看到了社区服务从电话亭延伸到家庭时可供选择的后备技术。其中两种利用有线电视上网的有趣设备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一种是实时交互式的电视网络接收机,一种是准交互式的多媒体网络机。实时交互式的电视网络接收机400元一套。它接在普通电视机上,可以用一个遥控器模拟鼠标,控制电视屏幕上的电脑界面。我试着用遥控鼠标移动电视上光标,在Navigator 3.0上点击一下,果然它有实时的反应,可以进行现场交互式操作。

400元确实不贵,而且不用花电话费就可以上互联网。这对中国家庭来说,是何等的美梦。请愉快地想像一下吧,如果全国人民每人像买一辆自行车样买一台这种400元的设备,电视一开,就可以不用电话,在INTELNET上漫游,中国将会出现一个怎样的信息化狂潮!当然,这种设备的缺点也很大,一是电视的屏幕远没有电脑显示器清晰,Navigator上的主页看上去一律象200度近视眼没戴眼镜,有一种朦胧诗般的感觉;二是这种设备实际是对应有线电视线路另一头服务器的终端,多人上网需要排队(不知能否用现在多台电脑共用调制解调器同时上网的技术解决?)。另一种设备是3000元左右的准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机。它的外观看起来像一台黑色的VCD机,实际是一台采用摩托罗拉32位微处理器的网络电脑。使用它通过有线电视上互联网,同样不花电话费,而且多少人同时上网也不受限制。它的原理是:以地方信息港(比如上海信息中心)的主服务器为中转站,与外界交换信息,然后对社区网的内部,分走两叉,一叉走电视台的镜像服务器(相当于PROXY),通过有线电缆或无线传送,将缓存在镜像服务器上的网上内容,附加在有线电视电缆图像传送逆程中,推送到居民家中的多媒体网络机上,由用户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选择调看不同的频道信息。这很类似“推”技术。说它是“准交互”就是指网上信息不是实时的,而是积淀到镜像服务器上,用户只是与镜像服务器进行互动。另一叉则是走与镜像服务器独立的终端服务器,通过电话线进行实时互动,这不是必须配备的,而是附加的,实现这种实时互动需要走邮电网,换句话说,需要交电话费。这种网络机的奇妙处,在于它一台机器,可以走两种网:广电网和邮电网。走邮电网时,与我们平时拨号上网的电脑没什么区别;而走广电网时,它比走电话线速度快好几倍,上网不用交电话费,只需要交几块钱的有线电视费,而且它支持多人同时上网,这一点比400元的网络接收机强;缺点是它的互动不是实时的,这一点又不如网络接收机。

无论尚有什么需要改进之处,上海社区服务网采用的技术,可贵之处在于对我们“上网就要交电话费”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它对网络技术做出了和以往不同的价值判断:

它对于我们过去完全肯定的技术,做出了有保留的评价;而对于我们过去不那么肯定的技术,却做了无保留的肯定。回过头来一想,我们现在互联网之所以受阻于千家万户,很大程度上是正是由于ISP信息服务发展缓慢;而ISP发展缓慢,不正是由于ISP主要是通过邮电的通讯传输完成吗?现在邮电通讯传输成了网络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个瓶颈问题不解决,互联网面向百姓的大发展就不可能实现。虽然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从今年1月1日起,上网邮电资费向下调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应当看到,离问题的根本解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就是现在的政策也还存在一个监督落实的问题。从全社会与邮电部门围绕上网费用问题讨价还价的艰难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到这么一个道理:离开了技术的发展去调整利益关系,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去调整生产关系,肯定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反过来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大家普遍采用了Iphone 5.0那样的电脑电话技术,在互联网上免长话费打国际长途,那我们还需要费劲去与邮电部门谈降低国际长途话费的问题吗?他自己就得主动调整。所以,所谓部门垄断问题,终极的解决办法还是要靠支持和鼓励新技术,靠发展“第一生产力”。上海社区服务网在技术上采用了独立的思考,吸收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有线电视联网技术,于是垄断就被打破了,于是老百姓就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上了网。说不定里弄大妈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后,还直纳闷:什么电话费,什么上网费,世界哪像他们吓唬的那么复杂。这,真是慕煞我也。

撇开上海社区服务网那些社区服务的具体内容不谈,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出点什么:信息不发达国家搞信息化是不是都必须一个模式?或者说,中国信息化能不能搞出点自己的特色来?按照一般规律,信息发达如美国这样的国家,信息化主要依靠社会风险投资来搞,也就是靠全社会来搞;而工业化没有完成的国家,信息化是赶超式的,需要由国家队来搞。

但中国这么大,发展这么不平衡,一般规律中总有点特殊情况,在北京、上海这类条件好的地方,其实也不妨搞点社会信息化、半官半民的信息化。按一般规律,搞信息化不是以政府为中心,就是以市场为中心。可偏偏中国的事情不那么纯而又纯,中国有个居委会(还有居委会大妈),哪国也没有这么个东西。它跟政府也沾边,跟市场也沾边,弄好了就成了中国特色。按一般规律,搞信息化,要么就一水儿的APPLEII,要么就都来VOD,四不像的东西是谁也瞧不上的。可偏偏世界上各国不太认的VCD,在中国却能大大地火上一把,你能说网络上不会出个把“茄子接在西红柿上”的事情吗。所以,如果学不来上海社区服务网的具体招数,不妨可以学学他们这种开放的思路,按照信息化发展的规律,摸索中国自己的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