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精神家园建设:继承、借鉴与创新

新时期精神家园建设:继承、借鉴与创新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喜的是,1978年思想解放,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为我们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了正确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成果。

新时期精神家园建设:继承、借鉴与创新

新时期精神家园建设面临着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如传统文化、外来文化、革命文化、大众文化等,面对建设内容的多样性,我们采取的是“和而不同”的原则。然而多样性的文化资源中不仅包括积极的、优秀的文化资源同时还包括一些消极的、低俗的不良文化,我们采取何种方式对其进行辨别、选择是当今精神家园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简单地发出“全盘西化论”“文化保守主义论”和“中体西用论”等口号是肤浅的。可喜的是,1978年思想解放,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为我们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了正确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成果。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了一次千年思想家的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高居榜首。原因在于正如达尔文在自然界发现了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高于日常生活的终极关怀——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马克思主义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于其运用了科学的批判武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它的产生正是基于马克思对以往哲学家如黑格尔、康德等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产生的,为全世界广大无产阶级提供了精神武器,指导他们推翻了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的,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24]新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革命的胜利,并且在其指导下,党中央在1978年顺乎民意发动的、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所带动的市场经济改革,虽然在本质上是一场革命,但是在实践中不但未表现出情感多于理智的激情冲动的行为方式,反而更多地表现为理性、建设性,表现为一种继承、借鉴基础上的创新性。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的运用。这种在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中所体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社会稳定基础上促进社会变革,从而避免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结构性转变造成的社会大动荡,避免了动荡给历史变革可能造成的延误,进而才取得了新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序的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批判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除了对历史和现实局限性的否定意向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意识本身还蕴含着超越局限、积极进取的建设性、创新性意向。对社会现有的问题和缺陷进行批判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批判的基础上有效地克服这种缺陷和不足,并建设适合当前现实境遇的观念。因此有没有建设性、创新性意向,是同反社会否定一切、怀疑一切、推翻一切的破坏情绪的根本差别,鲁迅在这方面是我们的榜样。他在许多作品中,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忧思,不遗余力地解剖由封建文化滋生出来的“国民的坏根性”。但鲁迅不是为了骂倒自己的民族,尽管我们的民族从总体上来说“其实是伟大的”,但我们还要揭发自己的缺点,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25]因此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其封建腐朽的不合理的思想,吸取其对当代中国精神家园建设有益的思想精华。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毛泽东并不主张全盘西化,但也不主张保守主义,而是要对外来文化进行理性谨慎地批判与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充实和发展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对此毛泽东说到:“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他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的毫无批判的吸收。”[26]

面对全球化,我们可以采取借鉴和创新的原则,利用“他者”尤其是西方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来对我国的文化、科学、哲学、政治和法律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反思,以便对自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有个更深刻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以实现超越。就一个人而言,自我了解是超越自己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样的,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要自我超越也必须对自己的传统有了解才能办得到。而利用“他者”理性地与传统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在对立中,相异者,不是任一别物,而是与它正相反的别物,这就是说,每一个方面只由于与一方面有了关系方得到自己的性格,此一方面只有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来得到自己的性格,此一方面,只有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来方能自己映照自己。”[27](www.xing528.com)

新时期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担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大使命,对待多样化的精神资源,我们不应该停留在是“全盘西化”还是“回归传统”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中,而是在建设过程中对文化的多样性采取批判继承—批判借鉴—建设创新三位一体的原则。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说:“站在人类学的观点上看,一个振兴运动,不但要将自己原来的东西保持或恢复,同时要借用外来新的东西,不但要借用外来新的东西,同时要不断的创新,这种运动才是能够往前走的运动。”[28]为此,面对文化的交融交流交锋,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也不仅要比较借鉴接受外来的文化,而更要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观念让其适用于新的环境、新的变迁。新时期“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和谐社会”等观念的提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对传统和现实批判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新观念,从而适用于指导中国新的环境和新的变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