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我国精神家园建设研究: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我国精神家园建设研究: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以上对我国新时期精神家园建设的基础和背景以及国家为推进精神家园建设采取的几大战略,我们可以发现,当代我国精神家园建设呈现出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其次,共有精神家园各要素、各层次的协调、全面发展。面对这种客观发展实际和人们不同利益的诉求,新时期精神家园建设纠正了“文革”时期思想文化观念建设强调一元主导而忽视甚至抵制多样化的错误思想,提出一元指导思想下文化多样化发展的新局面。

新时期我国精神家园建设研究: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对我国新时期精神家园建设的基础和背景以及国家为推进精神家园建设采取的几大战略,我们可以发现,当代我国精神家园建设呈现出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时期精神家园建设与承载精神家园的外在结构之间有机协调发展。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发展与新时期精神家园建设之间彼此相互依存,辩证互动,是一种有机的联系。首先,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与教育的发展都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既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同时也是人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人的任何实践活动的内容都是精神家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正是认识到精神家园建设与社会存在是一个有机体,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一方面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主动、积极建设精神家园。其次,只有在与承载精神家园自身的外在社会结构中,精神家园建设才能体现出现实性和合理性。精神家园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但这种独立不是完全的、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政治、经济等领域而言,它具有自身的内容和规律,因此具有独立性。然而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知道精神家园建设最深刻的根据、建设的合理性基础,存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之中,存在于精神家园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之中。这不仅因为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系统,它必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更重要的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之所以要求一套精神文化系统与之相匹配,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必须的和有意义的结构。一方面,精神家园建设在与承载它的外在社会结构的互动中,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只有通过这种互动,精神家园才能获得自身存在的肯定性,否则就会沦为抽象的概念,如鱼离开了水,缺乏生命力最终消亡。“文革”时期脱离社会存在的基础建立理想的“乌托邦”的经验教训就是例证。另一方面,精神家园建设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发挥它的引领、导向、凝聚等功能,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了精神家园建设的现实性,并在这一过程中建构了自身的价值合理性。改革开放40年,中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国家整体呈现出欣欣向荣、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正是新时期精神家园建设价值的充分体现。概而言之,精神家园建设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展开进行的,离开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这个有机体,精神家园就会丧失其原有的合理性,就如黑格尔所说的离开了人体的手就不再是手的道理一样。

第二,新时期精神家园建设注重其内部各要素结构、各层次结构之间的有机联系,推动精神家园建设全面、协调发展。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个体精神家园各要素、各层次的协调发展。前现代社会,个体的需求被湮没在家与国之中,个体的精神生活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基本局限于较低层次的精神需要的满足。新时期改革开放为个体精神家园发展提供了一个开放发展的环境,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是个体实现高质量精神生活的前提和基础;现代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升了个体的素质和能力,推动了个体精神需要认知由自发向自觉提升;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个体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多种选择;全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如文化设施的建设、公园的免费开放和公共图书管的大量设立等,都为个体精神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它拓展了人们的交往空间、拓宽了人们的社会关系,丰富了人们的情感生活。概而言之,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与全面进步体现了个体精神家园各要素协调与全面发展,因为社会的主体是人,同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推动了个体由自发地满足精神需要过渡到自觉去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促进了人们精神境界的提升。其次,共有精神家园各要素、各层次的协调、全面发展。与前现代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最大的不同是新时期共有精神家园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既是一个圆满的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这个圆满开放的体系中,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民族文化不是独立的要素,而是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共有精神家园这个有机体。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的融合趋势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各个国家社会结构的民族特性,反而在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锋中自觉地加强了本民族精神家园建设,其在新时期我国精神家园建设中表现为:一方面,通过《爱国主义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等精神文明理论的建设并开展与之相配套的活动,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个要素的协调全面发展,同时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新时期我国由于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文化冲突时期,呈现出经济方式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利益分配方式多样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格局,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必然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面对这种客观发展实际和人们不同利益的诉求,新时期精神家园建设纠正了“文革”时期思想文化观念建设强调一元主导而忽视甚至抵制多样化的错误思想,提出一元指导思想下文化多样化发展的新局面。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下,将精神家园视为一个多元、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态,重视和发展各层次的精神文化,且在注重各层次协调和互动的同时,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现代化进程的全过程来增强高层次精神文化的辐射性,使其各层次和各要素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精神家园呈现出健康有序、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面貌。(www.xing528.com)

精神家园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在社会结构这个有机体中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自身要素和层次结构的一个过程。然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因此反映社会存在的精神家园必将处于不断调整和不断建设的过程中,终极的建设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处于这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精神家园建设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有效地处理好精神家园建设与外在社会结构的协调和互动关系,同时调节好内部各要素、各层次之间的有机联系,才能推动精神家园可持续发展并实现它的功能。正像英国达勒姆大学教授米尔恩所指出的那样,“社会共同体应该建立和维持一种内外部条件,使所有共同体成员能够基于那些确定他的成员身份的条件,尽可能好地生活,这是社会共同体利益所在,也是伙伴关系原则所要求的。”[5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