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指导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指导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质是第一性,是精神生产的基础,因此精神文明的建设必须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尽管列宁没有提出“精神文明”这个概念,但他提出的文化革命是他思想文化建设的总纲领,是他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他开创了在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崭新道路。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及其相关理论为我们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指导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使用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概念,他们经常使用的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概念,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内涵进行了阐述。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是精神生产的基础,因此精神文明的建设必须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物质生活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着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73]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指出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74]此外,对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之间的关系,还必须把“这种物质生产本身不是当作一般范畴来考察,而是从一定的历史形式中来考察。例如,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就和与中世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不同。如果物质生产本身不从它的特殊的历史的形式来看,那就不可能理解与它相适应的精神生产的特征以及这两种生产的相互作用。”[75]

其次,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在同一过程中进行的,都体现了人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人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们自己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语言等,为此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自己的精神文明。“在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例如乡村变为城市,荒野变为清除了林木的耕地等等,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76]

再次,“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这个阶级。”[77]社会主义以前的文明都是剥削阶级的文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起推动作用的灵魂”[78],“因为它几乎把一切权利赋予一个阶级,另一方面却几乎把一切义务推给了另一阶级”[79]。社会主义文明就是在扬弃以往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文明。马克思指出:“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80]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创造的更高文明,是新的更高类型的文明。这种更高类型的文明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批判继承以往文化基础之上进行的自觉的文化建设。“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81]

列宁和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不同时代和国度。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列宁领导俄国广大劳动群众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尽管列宁没有提出“精神文明”这个概念,但他提出的文化革命是他思想文化建设的总纲领,是他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他开创了在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崭新道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列宁认为发展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他指出:“国民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82]苏维埃国家对于教育任务“应当提到首位,因为我们要为社会主义建设训练群众。”[83]他强调说:“党处在教育工作的年代。”[84]教育的“目的在培养能够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代人。”[85]第二,把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列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把思想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相结合,从一开始就把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建设奠定在牢固的经济建设的基础之上。他明确指出:“要成为文明国家,就必须有相当发达的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必须有相当的物质基础。”[86]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建立,最终还得依赖高度的物质文化建设。第三,物质条件的改善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面貌的首要前提。他指出:“改造小农,改造他们的整个心理和习惯,是需要经过几代的事情。只有有了物质基础,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的使用拖拉机的机器,只有大规模的实行电气化,才能解决这个关于小农的问题,才能使他们的可以说是全部心理健全起来。”[87]如果物质生产不发展不丰富,人的精神面貌也容易受到经济落后状况的种种困扰。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文化建设的积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及其特点都将在随后的章节中论述分析,此处就不再赘述。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及其相关理论为我们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注释】

[1]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59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0页。

[3]《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读》(上),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14页。

[4]《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读》(上),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84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

[9]李淮春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06页。

[10]《辞海》(语词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906页。

[11]欧阳康主编:《民族精神——精神家园的核心》,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序》第1—3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44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3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16—517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17]《辞海》(语词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452页。

[18]吴倬:《宗教与人的精神境界》,《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9]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1页。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

[21]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0—196页。

[22]费洛姆:《为自己的人》,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91页。

[23]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4页。

[24]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

[26]《论语·卫灵公》。

[27]陈戎女:《西美尔与现代性》,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81页。

[28]大卫·格里芬编著,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英文版序言),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0页。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7页。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6页。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26页。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1页。

[3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页。

[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5页。

[4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5页。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5页。(www.xing528.com)

[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5页。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07页。

[44][美]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1页。

[45][美]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7—273页。

[46][美]马斯洛著,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第60—61页。

[4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9页。

[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4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5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47页。

[5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96页。

[5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5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5页。

[5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

[5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页。

[56]尼古拉·巴尔本:《新币轻铸论——答洛克先生关于提高货币价值的意见》,1696年伦敦版,第2、3页。

[5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6—87页。

[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29页。

[5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22页。

[60]《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5页。

[6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7页。

[6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

[6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6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119页。

[6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66]《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7页。

[6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9页。

[6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69]《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4页。

[7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5页。

[7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7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30—131页。

[7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7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7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6页。

[7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4页。

[7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7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7页。

[7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8页。

[8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页。

[8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

[82]《列宁文稿》(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18页。

[8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4页。

[84]《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9—50页。

[85]《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46页。

[86]《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88页。

[87]《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0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