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文科小班 曲笑含
“小桥流水”,古典文化中最朴素的意象,却带给人们宁静、幽雅而富有生机的审美体验。这是杨文柏老师心中所向往的境界,也是她播种在学生中的情怀。她把自己的教育事业塑造成了一种艺术,让学生们用心去体会学习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如今在大学度过了两个年头的我,依然很幼稚地渴望回到高中课堂,再去听一次杨老师的历史课。因为,美好的记忆总是那么地值得追求。
柳放杨花扮微风
4年前,我初进文科班。那时的我的心既有着如履薄冰的忐忑,又有着踌躇满志的豪情。第一节历史课,杨老师身上的一袭白裙、头上的齐腰长发,一扫夏天酷热带来的烦躁与不安,她丁香一样的气质让我不由地渴望她带领我们走进历史的秘境。当时唯一的想法便是:历史果然很有魅力!每天进入教室,杨老师都会向我们投以亲切的问候,600多天的历史课无一例外,都是温情的,都是暖心的。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杨老师对于历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都令我们惊叹。历史课上课前,她都会准备好内容翔实的多媒体资料,而这些资料不过也只是上课最基础的支撑。更多的时候,她都会向我们拓展许多历史故事和历史理论,向我们介绍博大精深的国学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开拓我们的眼界。历史本身就值得回味和探寻,而历史在杨老师的娓娓道来中更具有了一种文化的境界感。
杨文柏老师的课堂是“有气质”的课堂,因为她本人自透一丝清新;杨文柏老师的课堂是“有知识”的课堂,因为她本人自发一种渊博;杨文柏老师的课堂是“有智慧”的课堂,因为她本人自拥一门智慧。
水汇大泽缓湍流
杨老师在课上博古通今,一展风采,在课后也能够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学习辅导,排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犯难情绪。
杨老师的讲授更着重体现在学习技巧和学习智慧上,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极高的高三阶段。一轮复习时,需要掌握的内容突然增多,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突然提高,这让我们无所适从。杨老师并不急于追赶学校要求的进度,而是用恰当的节奏进行慢慢地引导。每讲一道题之前,老师必定会带领全班同学认真分析,画出关键点,还会将题中所有涉及的知识点和答题规律一一总结。老师常说:“做题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要自己去感知,方能对成绩有所提升。”逐渐地,我产生了一种做题的“感觉”,这种感觉无法言说,但诚能用心去体会。上善若水,古人诚不欺我。
进入高三,我的历史成绩仍然处在瓶颈期中难有突破,每天去的最多的地方除了班级便是政史地办公室,这里也被同学笑称为我的“第二个家”。“片言之赐,皆我师也”,每天不厌其烦地问题,老师更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潜移默化中,我的答题技巧有了很大的突破。杨老师讲题不是泛泛地就题论题,而是抽丝剥茧式的讲解。她将选择题的出题点和解答题的给分点分析得细致入微。到了临考时期的冲刺阶段,每次做综合卷,老师更是带领我们全面总结历史科的答题技巧,在最后的“龙门一跃”时推波助力。(www.xing528.com)
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具有吞吐包容的气魄,它总会将所有的激流、漩涡吸纳进来,让其缓释,而变成一面平镜。杨老师有能够消解我们学习上的困难和烦恼的强大力量,“以柔克刚”,让我们复归内心的平静,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让细水长流。
桥载旅人赴前程
不得不说,现实中的杨老师可谓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她上课时表现得端庄优雅,私底下,她可是一个很幽默、很有生活情趣的人。而这种幽默、这种艺术的生活带给我们的,是乐观的性格,是对于学习和未来生活的无限希望,让我们能够像她一样去享受当下,去体验我们的多样人生。
课堂上,杨老师不时地开始“侃谈历史”,用她独特的幽默感和精湛的“演技”重现历史中的重要片段,让学生忍俊不禁。课后,杨老师总是欢迎学生到办公室去跟她谈话,即使只是漫无目的地谈天也可以。她想走进学生的内心,想让孩子们在繁重的学业下阳光地、深情地生活下去。她不过多地要求她的学生,因为她总是说:“是学生带给我美好的记忆,我不求他们为我争光,我只想给他们我认为最好的爱。”
在办公室,杨老师总是和其他的文科老师一起说说笑笑,点评生活,让办公室不再是人们心中刻板严肃的场所,更像是一个开放而闲暇的交流会场。她喜欢读书,喜欢看电影,喜欢旅游;也喜欢向我们分享她的经历和感悟。我们也在她的生活智慧中获得启发和提升,建构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杨文柏老师就像是一座古桥,帮助我们渡过生活的急流。我们心中有她,有她带给我们的知识,有她带给我们的欢乐,有她带给我们的希望。
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诗人海德格尔曾经对人生有着独特的理解:“人,诗意地栖息。”杨老师20余年的教学生涯可以说也同样充满诗意。
因为,杨老师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绵延,有着厚重的韵味;杨老师的指导,让学生领悟治学的要义,有着细腻的情愫;杨老师的生活,让学生眺望希望的曙光,有着超脱的境界。
是命运的安排,我们这些稚嫩的面孔有幸得来一生一次的邂逅;是光阴的恩赐,让我们的大好时光与您相伴。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我们离开了高中,离开了家乡,去追寻我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开拓自己的宇宙。可杨老师仍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回到了最初的起点,用自己的智慧与希望去感化更多的桃李。“小桥流水,杨柳吐芳”,吾心向往之,愿您与之共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