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 马黎黎
都说教师是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但在从教的15年间,却越来越觉得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专业,职业的崇高感早已慢慢淹没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变得羞于启齿。所谓灵魂的工程师败给了积习日久,妄图更正只会换来“指手画脚”的无力。慢慢的,崇高变得奢侈……
观念的转变源于一次学校分派的任务——家访。实践告诉我,崇高不是外界赋予或者强迫的,而是源于内心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要在具体而微的基础工作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甚至超越自我。
2017年7月末,吉林地区遭遇了洪灾。我首先选择了到在这次天灾中受到严重损失的许某某的家家访。他家在旺起镇一个偏远的小村落,耕地的收成在洪灾中全部被吞没,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母亲50多岁在家照料92岁的奶奶,上有一个哥哥,大学毕业后刚刚参加工作。这样的成长条件,加之从小离开父母求学,使得许性格木讷,缺少与人交往的能力。但许妈妈虽没有知识,却很有另一种意义上的“文化”。她孝顺婆母的身影,她接人待物的真诚,她对孩子教育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她恳切而又原始的尊重……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无限庄严起来,是啊,很多孩子的学业承载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
回到学校后,我总是不自觉地观察许的学习状态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在他懒散时和他谈谈家庭的不易和母亲的伟大,他的目光也随即严谨起来;在他无措时和他谈谈外面的世界,他也随之不再经常迷惘。如是几次,他便适应了高中的强度,跟上了老师的步伐。在两次大考之后,从入学的20多名,一跃成为班级的第一名,并保持领先至今。在对他的引导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原生家庭中有一位英雄般的家长对孩子有多么大的指引作用。也唯有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座丰碑,才能激发他源源不竭的向上的动力。身正为范——家访,教我把理论变为利器。(www.xing528.com)
刘某某是班里另一类典型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无忧,课堂表现认真积极,但成绩却稳降不升。针对这种情况,在9月18日,我随孩子放学一起回家,发现她竟然在一个小时之内,写完了6科作业。看我还在,便无所事事起来,我试探地询问:“我不在的话,是不是开始看电视,玩手机了?”家长连连称是,且并不觉得有何不妥。在家长的理念里,自己在现实世界的辛苦打拼就是为了要让孩子快乐成长,学习上尽力就好,不必太吃苦,实在不行,高三的时候看紧一点……于是我从“快乐”这个关键词开始讲起,分析付出和坐享其成的不同过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快乐,理想未来和无权选择的窘迫区别,初中和高中不同的学习标准,作业的细与精决定了课堂的全营养吸收,以及上几届学生中因为掉以轻心变得悔之晚矣的典型事例,孩子和家长越听越正襟危坐起来……有的时候,家长就是学生,也需要从基础学习。相互理解,家校才能真的联手,才会使教育产生力挽狂澜之势。
翁某某的小调皮在军训时就凸显出来,各种小毛病也在入校学习后全部暴露,即使这般,这孩子纯良的秉性,仍然让人爱怜,不忍苛责。为了更多地了解他,我专门去了乌拉街进行了家访。翁妈妈是福建人,年纪虽然不大,但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因为孩子的父亲吸毒赌博,他俩很早就离了婚,翁妈妈独自带孩子靠打零工为生,忙于生计,经常把孩子放在朋友家。对于我的到来,小翁万分惶恐,似乎预见到我走后他要面临一场暴风骤雨的洗礼。为了不影响他们的工作,我们就在他妈妈打工的商铺聊了起来。虽然人来人往,但看得出来周围商铺的商家都不太专注于生意,不住地往我们这边打探。我隐去了孩子在学校的种种不端,反复感慨孩子聪明,对人和善,热情纯良,各科老师都喜欢,如果高中三年好好学习的话,考个重点大学不成问题……翁妈妈听着听着就哭了,孩子从角落里走出来,翁妈妈的朋友也匆匆送来饮料和水果还拍着翁妈妈的脊背感慨地说:“我儿子的学校从来没家访过,这要是也有老师家访,他也有心劲儿好好学习啊,晓梅啊,苦尽甘来啊……”家访结束时,小翁主动来拉我的手,悄声说:“老师,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听您的话!”孩子真的说话算话,期中考试时,从30多名,考到了第8名。在这次家访中,我明白了,有一种劝诫不用耳提面命,而是走入内心告诉他,你可以非常优秀,你值得我们以你为傲!
三个多月的时间,我利用休息机会,对班里的19名学生进行了家访。与其说,通过家访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用心与关爱,让家长理解学校的关怀和恳切,不如说让我对孩子有了更多的柔软,让我对家长有了更多的信心,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憧憬。教学相长,家访的路我还在走,每一步脚印都承载着更新的规划和众多的期望,即便是踽踽独行,也不忘初心,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去探寻职业成就事业的崇高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