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 谢东立
每次填写简历,我的工作一栏都无比简单清晰:1996年毕业至今,吉化一中。我在这里走过青春,步入中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点点滴滴的回忆,满满的真情!
“能够使用小黑板,增加了课堂容量!”这是1996年我毕业来化一的第一次汇报课后,老组长佟老师的一句评语。那时我们的教室里还没有今天这么多先进的电教设备,只有固定的一整块玻璃黑板,老师们战斗的领地实在有限。为了带着更多的知识进课堂,获得更扎实的教学效果,各组就请后勤的李志远师傅定做了好多块小黑板。老师们提前写好需要的内容,带进课堂省时又省力!这一课要整理的文言虚词,那一课要补充的两首诗歌,今天要检测的字音字形,明天要积累的作文素材……这个小小的道具还真是日常教学的好帮手!
记得到第二年我才跟于春英老师学五笔输入法,对上网查资料还陌生得很,早我五六年毕业的老教师都会在蜡纸上刻钢板,用油印机印刷。电脑、U盘、课件离我们的教学还很遥远,更不要说网上阅卷、网络教学。回首间,更能体会到我们的学校有着怎样的进步和发展!
工作后第一次教高三,可能就像演员第一次演主角那样,有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之后的干劲,更有面对高考害怕自己经验不足误人子弟的压力。幸运的是我们组的老教师们课堂的大门都随时向我敞开,带着我一路成长。记得常去听魏妍老师的课,有时我们俩的课在同一时间,她就把自己的教案提前借给我,告诉我不懂就问。魏老师的教案就像课堂实录一样,我自己备不好的课可以拿过来照着讲。(www.xing528.com)
我第一届高三的班主任是数学组的张世光老师,他对我们班的年轻任课教师就像一位领路的慈爱的长者。他说话时习惯笑盈盈地推一下眼镜,慢声细语,表现出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张老师每周给我加一节课,让我有机会查缺补漏,带领孩子们圆满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学习。那一届我们班的刘少妍同学考入了北大!我想,正是一代又一代老师们无私的奉献与踏实的工作形成的合力,推着化一走到今天!
翻看老照片,有一张是5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特意跑到学校对面拍的。那天天气好极了,龙潭山的苍翠绵延抬头可见,阳光在杨树叶上筛下点点碎金,学校门前立着大红的拱门,欢声笑语充满了校园。主楼还没有新建,朴素中带着一派喜气洋洋。后来主楼推倒盖起了带电梯的新楼,办公条件也改善了。老同事们喜欢戏称龙潭山就在我们家后院,从体育馆到西教学楼、再到东教学楼和主楼,我们的“小院子”日新月异,我们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在蒸蒸日上。每年高考公布成绩,我的老父亲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问我:“你们学校最高分是多少?有多少能过重点的?”然后由衷地赞叹、惊喜。化一的成绩不仅是化一师生也是化一家属的骄傲——化一是我们共同的家!
今年我们学校喜迎60华诞,我又在高三,内心的责任感从不曾改变。这里是我和我的一届届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这里是我和我的同事们携手并肩、不懈拼搏的地方!愿我们以朴素的心成就学生们华丽的梦想,愿我们的学生用最完美的答卷谱写人生中最无悔的乐章!祝福我可爱的学生,祝福我辛勤的伙伴,祝福我深爱的化一,再创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