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中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课外实践、技能训练、模拟制作、设计、演示实验等。每种活动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都各有侧重。根据每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一线教师可能需要适当重建教材的一些内容,适当改变部分探究活动的形式、内容、所讨论的问题等,以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例如:《激素调节》一课,教材上安排有一个“资料分析”和一个“技能训练:设计对照实验”活动,所以,参赛老师们大多在教学目标中确立了“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目标,“尝试”处于技能性目标的模仿水平,要求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在本文表3-8中,并没有明确列出这一能力目标。6位参加比赛的老师在该区布鲁姆二维目标分类理念的指导下,不仅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还将知识维度与认知过程维度对应,对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定位,确立这一能力目标应该达到布鲁姆分类的应用水平,这种探索值得借鉴。但从一些老师的教学来看,似乎并没有真正把教学落实到“应用”这一水平。
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技能训练”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确定探究的问题和假设;思考设计实验计划前要考虑的几个问题:①实验应该分成几组?(两组或三组)每组是否只有一只蝌蚪即可?(不行,因为会有偶然因素)②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是否有甲状腺激素)③实验条件如水温、水质及饵料等应当如何处理?(相同)④实验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蝌蚪的健康状况良好,生长情况一致);小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表达交流;教师点拨,师生共同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设计的初衷很好,可是在本节课上这样的设计显然会受到时间的限制,所以该老师舍弃了“阐明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这一目标,有些顾此失彼。(www.xing528.com)
另一位老师将“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进行了重建。将教材98页“资料分析2”的实验文字转换成实验的流程图,教师讲解第一个实验流程图,要求学生用此方法理解第2、3个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然后说明此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对照,实验二和实验三对照。强调实验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资料分析3”也照此处理,并引出科学家王应睐的故事。这一环节的处理既完成了知识目标的学习,也进行了科学方法的探索,个人认为才是真正达到了“应用”层次的教学目标。
有了正确的教学目标还要准确地落实,特别是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活动的指导一直不到位,就会降低学生对新中考学业水平测试笔试中的新情景下科学探究活动的应对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