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初中生物学教学方法大揭秘!

高效初中生物学教学方法大揭秘!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冯老师在本节课中有鲜明的示范,即鞋子分类,不仅有具体的分类指引,还有分类的规律指导。同时,冯老师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即植物的分类,也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分享。在冯老师的个别指导和小组同学的合作下,最后大家都圆满完成了分类任务。(二)对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冯老师自己写的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中可见,冯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高效初中生物学教学方法大揭秘!

(一)在操作中实现技能性目标

1991年出版的《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将技能定义为“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和智力操作系统”。《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将技能定义为“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冯忠良等著的《教育心理学》将技能界定为“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人教版教材上专门有一个栏目“技能训练”。

根据技能的熟练程度,操作技能分为知觉、模仿、操作、熟练、创新五个层次。

模仿是指学生在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基础上,仿效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的过程。模仿是掌握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的一种学习方式。模仿时,学生外显的动作有以下特征:第一,在动作的速度与品质方面,表现为动作迟缓,且动作形成的正确性、稳定性与灵活性较差;第二,在动作间的相互联系方面,表现为不够协调,常有顾此失彼现象;第三,在动作的控制方面,表现为动作的执行往往是在视觉的监督下完成的,动觉的监督作用不明显;第四,在动作的自我感觉方面,表现为常常感到紧张,容易产生疲劳。

鉴于以上特点,在实现技能型目标时,教师一定要示范,学生一定要操作、练习。

冯伟珊老师是我的工作室网络学员。冯老师在本节课中有鲜明的示范,即鞋子分类,不仅有具体的分类指引,还有分类的规律指导。同时,冯老师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即植物的分类,也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分享。(www.xing528.com)

在学生的操作中,冯老师发现学生在一开始的模仿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有的小组会分类,但不会写在纸上表达;有的小组对分类有误解,对已经分类的植物又重复分类;有的小组既不会分类也不会写。在冯老师的个别指导和小组同学的合作下,最后大家都圆满完成了分类任务。这也是实现技能目标必经的阶段。而如果没有操作这一步骤,学生的很多问题就会被遮盖成为永久的问题了。

(二)对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冯老师自己写的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中可见,冯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冯老师对教材是这样分析的:“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是八年级上册生物圈各大生物类群知识内容的总结和延伸。《课程标准》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内容的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并非要学生在本节课中详细地掌握各种类群的具体特征。教材中安排了植物分类和动物分类等活动,意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对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节教学应着重培养能力,训练分类方法和分类技能。教材中对‘植物分类’的安排是以层层引导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按照植物形态结构特征的差异逐渐将它们分开,归入不同的类群。教材中对动物的分类未给予详细的指导,但教学用书中给出的动物分类参考结果却是直接把动物分到各个类群中,没有像植物分类一样按照具体某一项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对生物进行分类。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分类过程,增强学生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我对教学策略进行简单调整,使学生的分类能力得到更大的强化,提高生物基本素养。”

本节课老师们一般会把植物、动物的分类完成,再举一个细菌真菌分类的例子或练习。冯老师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动物的分类放到下节课处理,以避免学生对新学到的“一分为二分类法”产生迷茫,这种处理是符合她自己的思考的。

冯老师是一位年轻老师,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如学生热身游戏中所选的生物不仅仅是植物,而本节课主题是植物的分类,但瑕不掩瑜。冯老师起点很高,是我们区两位有幸参与广州市刘恩山教授初中生物工作室的老师之一,也是区中心组成员,在指导学生竞赛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亮眼成绩,在学校同科组优秀教师罗青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正一步步走向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