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生物学教学:打造一节‘优’课的评判标准

初中生物学教学:打造一节‘优’课的评判标准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该书中我对以上三点有较详细的描述,概括起来就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所以,有效的教学要体现内部的一致性,即教学过程要围绕如何落实各项教学目标来展开,学业评价应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进行。崔老师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

初中生物学教学:打造一节‘优’课的评判标准

2017年11月10日下午,广州市黄埔区组织全区初中生物学教研活动,邀请广州开发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崔桂芳上了一节示范课《人的运动》,在课后我谈了几点对该课的看法,其中提到了我曾多次强调的我个人的评课标准。

我的评课依据主要有三点:第一,教学目标是否符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第二,教学过程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准备、实施?第三,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成?这是在我编著的《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研究》一书第一章中,以实验教学为例提出来的,我觉得各种课型都适用。在该书中我对以上三点有较详细的描述,概括起来就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课程标准》只规定教学要求的下限,不规定上限,即所谓“保底不封顶”。各教学要点学习层次的确定,应遵循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既不能低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不能超越学生可接受学习能力的范围。判断一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就是看实验教学目标(亦即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因此,在确定实验教学目标后,教师应该首先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方案,以便进行预测、反馈与指导,促进教学按照有效目标导引的方向进行,之后再围绕目标去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目标不能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教学目标一定要具体落实在教学行为策略和教学评价当中。所以,有效的教学要体现内部的一致性,即教学过程要围绕如何落实各项教学目标来展开,学业评价应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进行。

以崔老师的课为例,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崔老师将课题作了修改,教学目标也随之调整。正如她自己介绍的那样,“动物的运动”太复杂,感觉一节课讲不完,所以,后续崔老师还会再专门补充其他动物的运动的相关内容,该节课就是只讲“人的运动”,所有观察和材料都是有关人体的。崔老师的课逻辑主线很清晰,就是人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与肌肉组成—骨通过关节形成骨骼—附在骨骼上的肌肉称骨骼肌—骨骼肌引起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运动在人的各系统协调配合下完成。我个人觉得只要合理,课题改动没问题。

在之前关于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讲座中,我提到了关于概念教学的几点注意和《课程标准》对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其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

对于讲授法,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崔老师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因为,奥苏贝尔指出,远在学校生活开始之前,儿童是凭借发现学习成长的,而且通过发现获得了大量的概念和命题。因此,发现学习是自发的,是与特定环境和具体对象没有分离的活动。儿童在进入学校后,发现学习的优先地位逐渐让位于接受学习,随着他们心理、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接受学习的地位也就日益强化。接受学习是自觉的,是通过语言并且脱离具体的对象和情境进行的活动。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大量的日常概念,在学校则主要是学习科学概念。他提出:“儿童的自发概念的发展是由下至上的,从较简单的和低级的特性到高级的特性,而科学概念的发展则是由上至下的,从较复杂的和高级的特性到比较简单的和低级的特性。”科学概念是自上而下地发展的,即从理论开始。而理论是高于正在学习它们的儿童自身的生活的,是他们自发的学习活动难以企及的,因此,教师的存在与教师的合作便成为一种必须。

丛立新在《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中指出:“讲授法有一定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但不能简单地把两者等同看待。”“讲授法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比较全面的要求;其次,讲授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心向和学习动机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再者,讲授法受到学生言语和思维的发展水平的限制;最后,即使最佳的讲授也难以满足认识活动、特别是实践或物质活动的需要,因此,讲授法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配合。”(www.xing528.com)

崔老师的课是结合了其他教学方法的。例如,直观教学的实物接力棒、学生自己的身体关节、器官、视频、图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学生简笔画、小组讨论汇报;幽默的语言,恰当的表扬、评价,等等。这也是我在现场发言提到的要密切课堂与生活。我个人认为生物学教师应该是“生命理念”最忠实的落实者,这不仅表现在用与生活相联系的学科知识去使用教材,还表现在用教材知识来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我个人非常倡导教师在生活中种花种草、养鱼养宠物,将教材上的活动生活化,例如亲自饲养家蚕、扦插和嫁接、制作再生纸(课外实践);做酸奶、酿葡萄酒(制作);亲自下厨做饭做菜、设计营养食谱(设计),包括见到生活中与教学有关的现象拍照等。在课堂上用与身边老师和同学相关的事例教学,学生的认同感会更真实。

教学是极具个人魅力的活动。同样集体备课出来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会上出不同的味道和风格。我个人觉得,这节课除了崔老师展示的绘画绘图、幽默的语言、与主题相切合的实物选择、优雅的教姿教态以外,诸如教学设计、幻灯片制作、学生活动和评价量表的设计等,都应该属于教师的个人课堂教学技能范围。

2020年1月9日,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主任、编审谭永平老师在准备有关生物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材料期间,邀请我和其他几位特级教师各自总结一堂好的生物课,教师在“教”的行为方面的十条特征。我个人认为有两个隐性特征和八个显性特征。所谓隐性特征,就是可能与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极其紧密的关系,但又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其中一种是教师的教育情怀,即教师对教学的深爱、对学生的爱与尊重。表现出来就是态度理性可亲、仪态端庄正气、眼神亲切柔和、声音抑扬顿挫、板书漂亮整齐、逻辑清晰明了等。另一种是教师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认识,即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以及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解,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尝试与实践,表现出来就是对教学内容的二次处理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所谓显性特征,就是因教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而表现出来的可观察的行为特征,涉及本堂课的引入、板书、讲授、演示、活动(实验)、提问、讨论(资料分析)、评价(练习、反馈)八个方面。简单总结,就是在正确地理解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引入直接、激趣;板书清晰,条理、逻辑线索分明;讲授通俗易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演示与教学目标联系紧密,正确、直观;活动(实验)围绕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体验或探究;提问简洁、点题、有效;讨论(资料分析)切入点符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益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评价(练习、反馈)围绕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设计,以生物学概念或理念形成为目标,注重检测或迁移。

对于这十条特征,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只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有时会被忽略的板书为例,谈谈我的看法。2017年10月10日上午,在视导广州石化中学听完廖庆新老师的《节肢动物》一课后,我通过点评廖老师的板书,提出板书从不同角度,可以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可以像廖老师那样,是教师教学逻辑主线的展示;第二,可以是教师进行知识整理、网络构建的脉络结构;第三,可以是本节教材概念之间的关系总结示范;第四,可以是本节教材重点、难点突破的路径指引,便于学生进一步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当然,也可以是提醒学生注意的教学事件,例如,容易读错、写错、需要重点注意的字词、概念;学生前概念中需要纠错的关键词、事件;教师讲课中需要前后联系的事件;课堂中火花四溅的生成性内容;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