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信息技术于数学课程整合是各国数学教育研究者一直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者认为从一种一般的技术转化为具有数学教育价值的工具(即技术的工具化)涉及了教学主体对技术的把握、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使用技术的方式,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决定着它的工具价值发挥.已有研究基础上,研究者按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发挥作用的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辅助工具、交流工具、研究工具、思维工具.按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承担角色的重要性来看,上述的工具依次对应为:作为教学的主宰、作为教学的支持者、作为教学的合作者、作为教学发展的推动者.[80]
研究者观察大量的信息技术支持的数学课堂以及进行相关的统计发现,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行为分为6个方面:图片展示、文字展示、图形展示、动态生成、检查验证、活动操作.由于每种课堂行为的具体应用根据对其数学教学发生作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且对应的角色层次也不同.具体见下表:
表5-10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行为表(www.xing528.com)
研究者在对信息技术的各种课堂行为进行角色层次分类的基础上,对8节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统计和层次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信息技术更多的是作为支持者作用于数学教学,还未真正成为合作者和教学发展的推动者.但事实上,仍存在教师没有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整合层次处于技术没有被运用或技术的低级运用阶段的现象.而阻碍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教师的知识经验(如教学的知识经验、技术的知识经验等)和内在促动因素(如对整合的自我效能、情感、态度和动机等).外在因素包括软硬件设备、教学资源、学校管理(如学校行政支持、同事协作、研究的氛围等)等.一般研究者主要用理性思辨、个案、一般调查、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影响整合的因素.有研究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简称SEM)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教师的整合层次的因素及影响方式,研究发现:在影响教师整合层次的因素模型中,外在环境因素扮演着影响教师知识经验和内在促动发挥重要平台的角色,个体内在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和谐互动是影响教师整合层次的重要根源.[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