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让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就算达到教学目的的看法是错误的。不能仅仅依据学生掌握的知识量来评价教学方法的效果。知识掌握的过程要保证学生最佳水平的普遍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普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知识的顺利掌握,这是教学目的所在。我校用来评价教学方法效果的依据是,看这些方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的一般智力发展进程,看学习过程在多大程度上也成为智育、德育、思想教育和美育的过程。
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一个困惑:为什么在低年级学得很好,掌握知识不太费力的儿童,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却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儿童已掌握和积累的知识似乎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使他越来越吃力?原因就在于掌握知识与智力发展之间常常脱节,教师往往把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当作教学目的,没有把教学视为培养发达的智力的手段,而只有具备了这种发达的智力,学习才会随着新知识的不断掌握变得越来越容易。防止教学过程与智力发展脱节,这是我们眼中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这份保障教学过程与智力发展统一的教育工作从研究儿童的发展入手。我校教师在未来的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很早就开始了解他们。春夏两季,教师带孩子们去森林、田野、果园等处游览。冬天则让孩子们在专用房间里做游戏。在此期间,教师研究和弄清这些孩子的思维特点,激发他们的智力兴趣。
儿童的思想是在他对周围世界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他对自己所见、所观察和所做的事物进行思考。我们学校为未来的一年级学生辟有几个活动角,这里的环境能激发他们的思维;我们则可以观察孩子如何认识世界,并预测他将来的学习情况,知道他可能在哪方面遇到困难。其中一个活动角栽有几十种植物——树木和果木丛,孩子们从春季到秋季不断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产生很多“为什么”的问题;另一个活动角是设有几十台机器和机械活动模型的房间;第三个活动角有很多描绘动物及其生活习性的图片;第四个活动角陈列的则是反映世界各地人民生活的种种图片。
这种入学前的预备教育有助于考察、研究和弄清每个孩子的思维特点。教学过程是大脑的工作,为了对孩子智力发展的个人特点有所了解,我们应当提早(在孩子入学前)预见他大脑的这份工作,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大脑的工作具有不连续性,大脑瞬间离开一个念头,转向第二个、第三个念头,然后又回到第一个念头,等等。思维转换的速度取决于他认知对象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按自己的方式进行转换的——有的十分迅速,有的十分迟缓。我们要加以研究,从而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这个或那个孩子的大脑——培养他把思想集中在一个对象上而瞬间又转向另一对象的能力。这是智力发展的重要过程。迅速转换思想的能力也就是机敏性,它决定发达大脑的品质。为了发展这种能力,我们先给学前儿童,然后给低中年级学生上思维课:让孩子们研究和思考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
我们称之为研究家的那些儿童在五六岁的时候就崭露头角了。他们研究果园和菜园里的各种植物。这些儿童三月就来到学校,而他们一年半后才开始学习。他们开始时每隔一两天来一次,之后每天都到学校温室或果园来。他们播种粮食作物(小麦、荞麦、大麦、黍)和果树(苹果、梨、桃、樱桃和欧洲甜樱桃)的种子及给葡萄和玫瑰插条,用专门为他们制作的唧筒浇灌这些作物。不久,粮食作物的嫩芽破土而出,接着果树也吐出枝芽,插条上长出嫩叶。
劳动成果越显著,孩子们的问题就越多:为什么有的植物第一年就能获得收成,而有的植物要等好几年?为什么桃树一个夏天就能长高一米,而小柞树只长出四片小叶子?为什么小麦穗长得不像黍穗?为什么西瓜子长在甜蜜的“贮藏室”里,而小麦却没有“贮藏室”?在紧张思考每个问题时,儿童的思想发生了千百次的瞬间转换,他从各方面考察、研究着认识对象。我校每届毕业生(四五十名学生)中就能涌现出两三名有才能的数学家。他们在中学就开始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教材并解答其中的习题。
如果教师引导最具才能的学生学习超纲知识,集体的智力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能力最差的学生也不致落后。我校物理教师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教学工作。他标出大纲教材每部分的理论问题,供最有才能的学生去钻研。这种材料的学习从课堂开始,延伸到课外活动中继续。例如在学习电学和原子分子理论时,最具才能的学生会碰到这样一些问题:
无电机发电;热核反应;等离子体的特性;等离子体物质的电磁状态;太阳系各行星的电磁场;电动液压的功效(苏联科学家尤特金的发明);半导体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物质的超导性;磁流体动力发电机;地球深层中的物理化学过程;物质与能量;当代科学已知的基本粒子;光与物质;真空问题;宇宙射线的来源;同步稳相加速器的构造;地球辐射带及其来源等。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这些问题,激发他们对于课外活动和阅读的兴趣。在专门介绍科技新闻的陈列橱里,在阅览室、校图书馆里,在物理教室里,都摆有相应的科学书籍和小册子;科技问题成为交谈和争论的对象;争论中不仅产生真理,也带来智力的成熟。这是超纲的重要阶段。当教师确信条件已经成熟时,便要求较有才能的学生准备报告和专题论文,出科技小组墙报,编写书评;举办科技晚会和晨间活动,由学生做讲座;就某些问题开展课外小组活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的氛围中除了听到和了解许多知识,也在思考;这些活动激发了他们专心投入智力劳动的兴趣。得益于那些不要求记住的知识,他们更加容易理解那些必须掌握的知识了。
使读书给学生带来智力上的愉悦,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有兴趣阅读非必读书籍,那他也会有兴趣阅读教科书。这样,读书时他的关注点就不是阅读过程,而是阅读内容。为了让阅读尽早成为学生丰富的智力生活的源泉,教师必须向他们传授牢固的实际技能。儿童在小学就应当学会读写、思考、观察和表达思想。对于一个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作文只是抄录熟记的句子,而不是通过其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他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成绩好的学生。我们努力让孩子们从五至七年级起抛开书写过程,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书写内容上。低年级和中年级的多数书面创造性作业,都是讲述他们所见、所做、所观察、所思考的事情。(www.xing528.com)
出于兴趣而无须背诵的阅读可以防止学习负担过重。负担过重是一个相对概念。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而无法理解的材料对他来说是力所不及的事。由于集体和个人的智力生活的差异,在某一年龄段力所不及的材料的量也会千差万别。如果构成一个人学习基础的智力生活贫乏、狭窄,那么最微不足道的知识对他来说也是力所不及的。
我们希望学生经常阅读杂志和科普读物:他出于个人对书籍的兴趣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就越容易,花费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就越少。
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我校学生还开展技术小组或青少年自然科学小组的活动,聆听高年级学生演讲,观察自然现象,做试验,开展其他课外自愿活动。参加这些活动的同学在学习上几乎不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他阅读、写作、思考、观察的东西越多,他感到的学习负担就越轻。如果智力劳动具有单一性,学生只是单纯地记忆,负担过重的现象就会产生。消灭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不能靠机械性地缩减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而要依托学生智力生活的内容和性质,要靠丰富与学习相关的智力背景。在物理课上听到关于原子结构的讲解前,我校学生就已经读过有关基本粒子的一些引人入胜的、有趣的文章和介绍;尽管这些文章中还有很多他们不解的地方,但这不会削弱,而相反,会增强他们对课堂上所学教材的兴趣。在文学课上学习某篇文艺作品前,我们的学生早已读过这篇作品,主要的是他们已经产生了相应的道德和审美感受。我们希望学生们都从大纲要求之外的课外活动开始了解物理、化学、几何等科目的最复杂的问题。
我们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找到吸引他理智和心灵的书籍,都有可以与之交谈思想和感受的年长朋友。比如某个学生表现出技术创作的爱好,那么他从低年级开始每年能从少先队组织、共青团委员会、校长、集体农庄委员会那里(以奖品或赠品的形式)获得相应的科普读物。待毕业时,他就有一套个人(家庭)藏书了。这些书籍充实了家庭精神生活的物质基础。
我们的科学学科小组——科学技术小组、科学数学小组、科学化学小组、科学生物小组、科学生化小组、科学物理小组、科学人种志学小组、科学天文小组等,是发展智力兴趣的一种重要形式。或许,“科学”这个术语在这里略有夸大之嫌,然而正是这个名称反映了高年级学生从事研究和试验这类创造性活动的特点。他们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脑力劳动的科学方法而感到高兴,受到鼓舞。
参加这些小组的学生对远超出基础知识范围的问题感兴趣,这些知识是科学成就中的某种材料。例如,青年们在科学生化小组中研究土壤中的种种生物化学过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激生问题等。科学天文小组组员连续好几年钻研恒星形成的理论和宇宙射线的性质。
科学学科小组的活动形式呈现出活泼的多样化:生动有趣的事实报道、报告、专题文章等。设计和模型制作在科学技术小组的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近5年来,自动化技术和无线电电子学小组成员装配了35台以无线电电子学为原理的设备。
每个科学学科小组的灵魂都是深切关注最新科学成就的教师。物理教师指导一个自动化技术和无线电电子学学科小组。他不仅是小组的指导者,他还和组员们一起活动,他在小组活动室也有自己的工位。
学生的智力深入到某一科学领域,得益于此,他掌握的知识会比大纲要求的多很多。深入的程度越大,他的智力兴趣就越广。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确信,让一些同学掌握某一领域的超纲知识,是丰富集体的智力生活和发展个人天资的必要条件。头脑聪明、智力发达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总能在一门或几门课程上超出教学大纲。各个科目的深入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对某一科目、某一方面知识的特殊兴趣的发展相结合,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由于个人的天资、才能和爱好、倾向不同,同一年龄、同一班级的学生在某一科目上掌握的知识量也不相同。对于那些不喜好某一科学领域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活动,因而掌握这方面的教材相当吃力的学生来说,这一科目的教学大纲就是知识掌握的最大限度;而对于掌握超纲理论问题毫无困难,热爱理论思维和科研型脑力劳动的学生来说,教师会为他们确立广阔的知识面。正确判定每个孩子的能力、才能、天资和爱好,确定他能接受的难度,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1966年11月通过的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决议在智育工作上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9]我们认为,改用新教学大纲的困难之处首先在于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劳动的个性特点,并在教学中考虑这些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