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帕夫雷什中学:信念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帕夫雷什中学:信念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德信念的深刻与巩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如何形成个人的思想和社会导向。这种导向的形成就是知识向信念转变、过渡的过程。这部文选的内容实质上就是形成社会、阶级导向的大纲。为抢救几千公顷小麦免受火灾,他们英勇地同烈火搏斗,战胜了火灾,他们却因烧伤而牺牲。响应号召可以为队日增添隆重的气氛。这种情感是迈向社会导向的重要的一步。信念是经过反复理解,并已成为人的主观世界有机组成部分的

帕夫雷什中学:信念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道德信念的深刻与巩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如何形成个人的思想和社会导向。这种导向的形成就是知识向信念转变、过渡的过程。

社会导向的形成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方面的教育实践有哪些?

对道德价值观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乃是形成思想信念的基础。这些知识的源泉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部人类道德价值观文选。这部文选记录了许多曾为劳动人民的利益进行不懈斗争的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他们展示了对人民和祖国的忠诚,表现出了大无畏英雄主义、英勇顽强的坚定性、对自己信念的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为了崇高思想——自由、理智的胜利、人民的友谊——而准备接受任何考验,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我校全体教师付出巨大的劳动,力求在文选中尽可能充分地反映人类道德价值观。这部文选的内容实质上就是形成社会、阶级导向的大纲。文选收录了整个人类进步的道德财富中最光彩的部分。

文选介绍了马列主义奠基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卓越活动家、列宁战友、苏共杰出活动家及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国内战争和伟大卫国战争中的传奇式英雄等人物的生平及他们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斗争的事迹。文选中还收集了有关空想社会主义者、人文主义启蒙者、革命民主主义者及伟大科学家、作家、诗人、画家作曲家等人物的资料。

我们的道德价值观文选中,在教育方面最光彩、最有力的是记述为共产主义思想献出生命的那些英雄人物的篇章。这些英雄有的在革命和国内战争年代为无产阶级的胜利而献身,有的在同反革命和外国侵略者的武装斗争中为祖国的自由和独立献身,有的为社会主义和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

我校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在编辑和在教育中使用这部文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例如在近5年内,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们就编选了《红心似火的人们》专栏。它包括了从共产主义诞生至今的众多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事迹。青少年们怀着巨大的热情从报纸杂志上挑了许多有关优秀人物的文章,其中有:伊万·巴布什金、费利克斯·捷尔任斯基、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阿尔乔姆、谢尔盖·拉佐、尼古拉·鲍曼、谢尔盖·基洛夫、奥列克·敦季奇、斯捷潘·绍米扬、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卡莫(原名捷尔-彼得罗相)、穆萨·扎里尔、尼古拉·加斯捷洛等。

我们常常举办共青团青年晚会和少先队晨间活动,主题为学习共产党员们的生平和斗争事迹。那些忠于共产主义信念的真正的人,那些准备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鼓舞、激励着青少年,赢得了他们的敬佩。1965~1968年间,共青团员和年龄较大的少先队员们补充了许多动人的、有关卫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的共产党员们英雄事迹新材料。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们将这些材料称为“火一般”的篇章。这一说法不仅在转义,就是在直义上也名副其实。其中有一篇文章记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英雄米哈伊尔·帕尼卡科的故事。他手中的燃烧瓶已经着火,顷刻间他周身都燃起熊熊烈火,但他还能鼓起全身力量扑向法西斯的坦克,用自己的躯体烧毁它。还有一篇文章介绍了年轻的共产党员弗拉基米尔·卡尔尼丘克的事迹。在战火燃起的第一天早上,为抢救苏军家属和子女,他燃着周身烈火无所畏惧地迎向法西斯的坦克,他把自己的外衣浸透汽油,点燃后扔向坦克,自己也带着滚滚烈焰扑向车底,坦克爆炸了,妇女和孩子们都得救了。另有一篇文章是介绍心似烈火的英雄拖拉机手尼古拉·格里博夫和弗拉基米尔·柯丘什可夫的。为抢救几千公顷小麦免受火灾,他们英勇地同烈火搏斗,战胜了火灾,他们却因烧伤而牺牲。[10]

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里有许多有关英雄人物的书籍,学生们在生活中应当以他们为榜样:其中有一些专供小学生阅读,而另一些则是为中高年级学生准备的。学生独立阅读并思考书中内容,这已是思想导向的开端。纪念少年英雄的队日活动也可以归入此列。通过这种队日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人类道德价值观的内容,而且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队员们聚会时的审美情境激发了英雄主义的悲壮情感。每次纪念英雄的队日活动,都要刊出宣传专栏,直接针对队员们的思想和情感发出号召,号召每个队员深入思考生活。这种针对心灵和情感的号召是一种展现高尚道德精神的手段。响应号召可以为队日增添隆重的气氛。

例如,为纪念巴夫利克·莫罗佐夫,在队日前向孩子们发出这样的号召:

少年朋友们,敌人杀害巴夫利克·莫罗佐夫,是因为他讲出了真理。当你面对这位永远堪称少先队员光辉榜样的同龄少年时要想一想,你如何履行自己的庄严誓言?你是否能遵循良知行事?欺骗和邪恶是否总能在你的心里激起愤怒?要知道,你手中握着改造世界的最强大的武器——列宁主义真理。

参加队日活动的年长同志——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和伟大卫国战争参加者的发言中也响应了这个号召。少先队员们表演了节目:朗诵了纪念巴夫利克·莫罗佐夫的诗歌,演唱了赞颂英雄的歌曲。

这种队日活动的教育目的是让孩子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他们在会上听到、了解到和想到的一切,都会在他们的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对英雄事迹的敬佩之情,召唤他们学习英雄榜样。这种情感是迈向社会导向的重要的一步。当生活要求年轻的公民表达他的态度时,这种情感就会提示他如何做。不要强迫孩子们在会上马上讲,他在生活中如遇到某种情况将采取什么行动。他只要有了这份情感,自然会采取正确的行动。不要教孩子空讲漂亮的言辞,也不要让他们在没有任何需要付出精神力量的具体情况下表露强烈的感情。如果孩子们按照指定的意思去表露感情,他们就会成为喜好吹嘘、不讲原则、只善辞令的空谈家,也就是说最终成为冷漠无情的人。比如在成年人的隆重集会上,我们不要让少先队员们讲一些他们不太清楚而且没有亲身感受的话。孩子们只需要讲触动了他们的事,而不是讲大人想要借他们的口所要讲的事。

在校10年间,每个学生都能听到道德价值观文选中的那些英雄人物的鲜明而有说服力的生活和斗争事迹。我们非常重视这些故事的针对性: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道德义务和荣誉的统一;我们努力通过一些鲜明的事实说明,一个有义务感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完美的人。

在获取道德价值知识的同时,还有一个形成思想导向的比较复杂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变化、过渡和转化为信念的过程。信念是经过反复理解,并已成为人的主观世界有机组成部分的知识。那么反复理解知识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能看到自己的活动,即向自己的集体和社会奉献的劳动、行动和行为的道德意义。

只有在激烈的争论和不同意见的交锋中才能对道德价值的知识进行反复理解。六至八年级各班少先队中队常常举行讨论会——队日,而共青团员们则有共青团——青年讨论俱乐部。经验证明,假若逐步地、循序渐进地向儿童和青少年们阐释人类道德价值的意义,假若学生专心去干的劳动具有道德思想基础,那么学生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往往是完全相反的意见。例如,七年级少先队中队提出了这样一个讨论题:“为什么人在未成为英雄之前,谁也看不出他身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又为什么当他成为英雄之后,人们才会从他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英雄事迹?”

队委会向全体少先队员提出建议:

“大家都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准备就这个问题开展一次讨论会——队日活动。请大家把自己的问题写下来,书面提交队委会。”

一周后,队委会收到了几十张问题便条。队委会将问题都公布出来并发出如下号召:

队委会收到了这样一些问题,希望大家都来思考:

和平时期能成为英雄吗?

共产主义社会建成后,英雄主义将如何体现?

英雄们的身上有哪些大众特点,有哪些是不寻常的、罕见的?

一个人的行为会没有丝毫缺点吗?

我打碎了温室里的一块玻璃,一直不敢承认此事。后来我告诉了父亲,父亲说我是胆小鬼。如果我当时就承认,并把这事告诉同学们,这难道就能被称为勇敢吗?

如果天天都是这一套——上课、做练习、测验,大概无法培养自己的勇敢顽强的精神。那么如何做才能锻炼自己的品格呢?

在我们这个时代,哪些个性品质被认为是最坏的?

在我们的同乡中,有谁能称得上是出色人物?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身上最美好的品质是什么?

师生之间能建立友谊吗?

老师问我,是谁把墨水弄在了墙上?如果我说出来是谁弄的,有人会说我出卖同学,我该怎么办?

我想当诗人。到了共产主义时代,一个诗人该歌颂什么,反对什么?

通常会有许多其他中队的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们来参加这种讨论会。某位老师或其他长者也会参加,他应当能辨清那些大胆的、尖锐的、有时是轻率而且往往是自相矛盾的意见,并能决定:是继续深入争论,让少年们带着新的问题和思考回去,还是提出明确的意见,援引恰当的生活实例,向参加讨论的人论证出正确的见解。

会议主持者多半是由大家推选的、善于听取各种意见的少先队员(少年会细心发掘同学的这项特长)。

在这种会议上,每个参加者争着要讲的,更多的并不是对同学所提出的某一问题的回答,而是自己的问题、想法和疑问。少年期和青年早期都是好学、好问、探求真理永无止境的年龄段,因此每一种观点、每一个论断都会引起许多新的“为什么?”争论一掀起,就会引起思想上的连锁反应,甚至发展得迅猛而又突然,以致任何时候都无法预见下一个环节将是什么。在我们所讲的这次讨论会上,少先队员们说出了这样一些想法:

当一个人还未做出英雄行为前,他和别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这能说明在一定的环境下,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吗?不能。因为在同一种条件下,一个人会成为英雄,而另一个人则是怕死鬼。那么,究竟为什么一个人未立功之前,从他身上看不出任何英雄气概呢?大概是因为英雄气概只有在斗争中或者在紧张激烈的活动中才能显现出来。和平时期会产生英雄吗?当代,一个人如何展现其精神力量?要知道,我们所熟知的英雄和优秀人物都是斗士。巴夫利克·莫罗佐夫同富农做斗争。别佳·克利帕在布列斯特城堡同法西斯侵略者做斗争。托菲克·顾谢伊诺夫在抢救溺水儿童,同自然界的自发力量做斗争时牺牲。约翰·布朗为黑奴的解放而斗争。为把祖国的旗帜高高升起,南森在遥远的地方进行斗争。库力宾为维护俄罗斯思想的荣誉和其创造性、敏锐性而斗争。我们想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才,就要进行斗争。那么应当争取和反对什么?例如,为提高作物的产量,达到比祖辈所收的高六七倍的产量,我们的同乡马可·奥泽尔内奋斗了一生。也就是说,他发现并找到了使他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的用武之地和道路。(www.xing528.com)

我们每个人如何寻找和发现属于自己的那片斗争天地呢?这就是人生的主要问题。就拿我们培植果树葡萄苗木来说,不能只是单纯地培植,而要进行斗争。那么如何把这种劳动变为斗争?也许我们认为是平常的而且往往是枯燥无味的那些劳动——上课、做练习、测验等,也应当把它变为一种斗争。这些道理我们还不太懂,需要长者帮助我们弄明白……

我有什么优缺点?例如,我打碎了温室的一块玻璃,怕说出来……为什么怕,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父亲说我是胆小鬼。那么如果特意为了让别人说我勇敢,就去承认错误,难道这样就好吗?是啊,同学们就是会这样想的。有哪里不大对,但问题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大概不应当赞扬这种“坦率”,就像我们有时做的那样……

一个人可能完全没有缺点吗?不可能,不可能有那样完美无缺的人。我们学校也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缺点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如何弄清自己身上的优缺点?大概要经常求教于那些卓越的人物,阅读有关他们的事迹的材料,思考他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学会斗争(又回到原来讨论的那个问题上了——在我们这个时代,可能有什么斗争)……

这里我们只记述了少年们的主要思路,省略了许多实证和论证。

这种激烈的争论正是对知识的重新认识,是知识向信念过渡、转化的过程。正是在这种紧张的时刻,儿童信任的、有威信的长辈代表的话语具有很大的作用。在这次讨论会上,一位老共产党员、国内战争参加者,向孩子们说了一番话,讲述了在国家还很困难的艰苦年代,最早的共青团员们如何掀起针对文盲现象的斗争,以及年轻人如何在斗争中锻炼自己。他说:“你们不是在寻找哪里有斗争的天地吗?要知道,你们的学习就是斗争。这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先进,为了让我们拥有比任何地方都多的有智慧、有学识的人才而进行的斗争。”

向列宁学习的号召在少年心灵中引起热烈的反响。这里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当少年重新理解关于道德价值的知识时,当他在辩论中形成自己的道德导向时,他们的心灵对于号召、对于生活中某一问题实质的解释都非常敏感。我们应当善于选择时机,使教师和老同志的话语,形象地说,就像播下去的种子,落在准备好的道德土壤上。这种土壤就是热烈的讨论,是各种不同意见的碰撞,是对众人关注的生活问题的答案所做的好奇的、有时是痛苦的探索。然而,如果整个道德教育体系未能打造好土壤,那么学生对教师的教导就会置若罔闻。

在青年早期,形成社会性生活导向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青年对生活信念的坚定性取决于他们对人类道德价值观反复再认识的深度。我们尽力使每个男女青年都能从优秀人物的生活中寻找他们所关心的有关个人生活道路的答案。

青年早期对道德知识的再认识,会变成他们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诸如人类生存的意义,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的本质,公与私的和谐,知识和道德,自我教育的实质和途径等。同少年时期一样,青年们也在对道德问题的争论中寻得真理。但如果说少先队的讨论会犹如洪流倾泻一般,每个答案和真理又会引起许多新问题的话,青年们的讨论会却是另一番景象。他们的发言也很热烈,但正像一个女生所说的那样,青年男女总是瞄准真理,不左顾右盼。他们总是把讨论主题限定在某个问题的范围内。如果说少先队员一旦确信了某种思想的真理性,就会惊叹而又兴奋地停歇下来,接着就会立刻引用这种思想,向那些还未说清的、仍有疑问的问题进军(这是一个15岁少先队员的用语),那么共青团员好像在有意怀疑那些看来似乎早已证明了的问题。他们之所以否定,是为了更深入地确定他们所尊崇的真理的正确性。年轻人这种好否定的倾向和执拗性、无所畏惧等特点,都对青年人的心灵发展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

我校的共青团——青年辩论俱乐部在建立青年的道德关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辩论题目常常就是从集体的道德关系中产生的。

十年级一个班曾开展关于勇敢精神的辩论。一部分人认为,只有个别人才能成为勇敢的人,认为今天我们生活在忘我劳动的时代,而勇敢精神则必须在斗争中产生。只有在无限忠于自己的责任,也就是说,为了思想而准备献出生命的情况下,人才能表现出勇敢精神。而对于在机床旁、在田间、在畜牧场工作的人来说,何时何地需要这样做呢?另一部分同学则相信,在任何情况下人都有可能表现出勇敢精神。

这样,问题的焦点就很清楚了。团员们便决定通过关于勇敢精神的讨论来解决问题。讨论从两种对立观点的争论开始。17岁的共青团员谢尔盖非常崇敬那些宁愿遭受迫害、苦难甚至献出生命而不肯背弃真理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诗人。谢尔盖讲道:

当乔尔丹诺·布鲁诺被押赴刑场时,街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人,都想看看这个“恶魔附体”的人。人们往他身上吐唾沫,撕扯他带有花纹的死刑囚衣。面对这些宗教狂热分子和居民们仇恨的目光,他表现得多么坚定、勇敢啊!

使我感到不安的是:如今,我们是否还有尚未揭示并得到公认,因而需要去捍卫、去论证的真理?在我们的社会是否还有反对这些真理的敌对势力?当谢切诺夫说,没有什么灵魂,只有中枢神经系统在支配机体的所有过程时,人们都斥责他离经叛道,并要挟他,若仍坚持他的思想,将要处以流放。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思想,而且最终取得了胜利。穆萨·扎里尔在临刑前夕轻蔑而又愤怒地斥责了刽子手们。塔尔斯·谢普琴科为维护思想信念,同当时认为似乎不可战胜的势力进行了斗争。

我敬仰那些为了信念而献出生命的人物。我希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可是如何在我们这个时代展现英勇精神呢?我羡慕那些有幸经历过需要展示精神力量的境况的人们。不管怎么说,在我们社会有幸做出英勇事迹的人只是极少数。有时能听到人们说,要敢于讲真话,例如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指出同学的缺点。我觉得这种教导很可笑。结果会是这样:譬如,我看到盖卡抽烟,这当然是缺点——好了,那么就让我体验一下精神力量,在会上讲出这件不体面的事……难道通过这样一些小事就能锻炼勇敢精神吗?恐怕不是这样的,绝对不是。大概正因为是这样,没有人在会上批评别的同学。请给我们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请你们讲讲,应当如何以勇敢精神之火点燃自己的心灵?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像塔尔斯·谢普琴科、托马斯·康帕内拉、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穆萨·扎里尔那样的人。可是每个人都想身后在世上留下痕迹,不是那种微风一吹就会被沙土埋没的轻微痕迹,而是一条深深的鸿沟。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呢?常言道:生活处处有用武之地……也许,我们只是不会识别需要拿出勇气的时刻?

从这篇发言中可以看出青年人的矛盾心理——这是对真理的热忱探求。同学们在听谢尔盖的发言时,时而表现出热情激动的赞同,时而又以玩笑似的刻薄话语加以反驳。他的话触动了那些焦急不安地寻找生活真谛的青年人的心。如果这些青年不相信在我们的社会中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条通向勇敢生活的阳关大道的话,他们就无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是一名女共青团员的话)。

两年前,13岁的薇拉被拒绝加入共青团后,大哭了几个小时,如今15岁的她同谢尔盖(大概也同她自己)争辩道:

按照你的说法,生活越幸福,思想就越少?怎么会是这样?如果你说的话是对的,那就意味着到了共产主义阶段就再也没有勇敢的人了,因为没有斗争的对象了……或者,如果人们忘记了战争,忘记了艰难困苦,那就是说,人们将变得不能吃苦?这是不可能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斗争目标和性质将会不同,而且衡量勇敢精神的标准大概也会不同。

我设想,奥列格·杜季奇、谢尔盖·拉佐、亚历山大·拉吉舍夫、烈霞·乌克兰卡、裴多菲·山陀尔、赫里斯托·博泰夫、加里波第等人就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啊。难道他们会安闲度日、无所事事吗?(插话:拉吉舍夫之所以成为拉吉舍夫,正是由于他没有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勇敢的人何止千万!可能正是由于这一点,勇敢就不显得那么突出。

不久前我读了一本关于一位哈萨克农庄庄员察冈纳克·别尔西耶夫的事迹的书。他在一公顷的土地上收获了201公担的黍。他去世后,没有人达到这样高的产量。这件事可以和图尔·海耶达尔渡洋旅行的事迹相媲美,是对大自然的无畏挑战。而你,谢尔盖,却毫无信心地说:去哪找值得为此斗争的思想?这种思想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身上,处处都有。

现如今年景最好时,小麦产量是每公顷40公担,而这对共产主义来说,显然太低,应该达到三倍于此的产量。这就是奋斗目标:向大自然挑战,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

我们农庄每年都有一公顷多的肥沃土地被雨水冲毁。如果只是坐着冥思苦想,担忧到了共产主义没有可斗争的,那么连共产主义也不会到来:20年后,全部田地就会被冲得沟壑遍野。所以新的目标来了:制止大自然的破坏作用,不让一滴水从田里白白流失。科学会告诉你如何治理,但是要实地完成它,还必须有勇于奋斗的精神。

还有一个奋斗目标:第聂伯河的一条支流有片非常肥沃的河滩地,这样的土地每公顷本可以生产50公担的小麦,但是此地已变成杂草丛生的荒滩。与其在那里冥思苦想什么是勇敢的精神,不如到拖拉机队实干一番,翻耕20公顷河滩地,证明一下你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有人站起来和薇拉争辩,提醒她不要教育别人,而是讲讲她自己能做什么。吉娜尤其不同意这种对勇敢的简单理解。吉娜说:

只要给人机器和肥料,他就能提高土壤肥力,控制土地侵蚀,把荒滩变为良田,这能说是勇敢吗?如今,每个工人、每个庄员都在利用科学成就。当他们还只有锄头和木犁的时候,他只能编造一些关于能够力拔大树的巨人的神话。这些传奇巨人被当时连雷电都惧怕的人想象得多么强大无敌!难道我们可以把一个挖掘机手称为勇士吗?勇敢并不是科学和人类经验所赋予你的那些东西,而是发自个人心灵深处的某种力量。假若一个人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的——这才算是真的勇敢。

大家聚精会神地听取了她的发言,发言同样引起了热烈的争论和不同意见,意见可以归纳如下:薇拉说:

也就是说,劳动中无法产生勇敢精神?(吉娜在发言中没有直截了当地说过,但年轻人的天性就是这样,他要在反驳对手的论断中寻找漏洞。)也就是说,只有在航空事业初期,飞机还不大可靠的时候,飞行员的飞行才是勇敢行为?那么说如今,当失事风险已经几乎不存在时,在云层以上的高空从莫斯科飞往哈瓦那,是不是就像开电车一样?不可能是这样的。无论多么复杂的机器,主要还是靠人的智慧和意志。离开了人,什么样的机器也只不过是一堆金属。那么,怎样才能在平凡的劳动中成为勇敢的人呢?总不能大家都去当飞行员吧!希望永远照耀着康帕内拉、尤尼克斯·伏契克、皮埃尔·居里和玛利亚·居里夫妇、卓娅·科斯莫捷米扬斯卡娅、穆萨·扎里尔、尼科斯·别洛扬尼斯等这些光辉名字的那团火焰,也能在我们的心里燃起火花。真正的幸福在于斗争。虽然我们还不是十分清楚,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应当做什么和怎么去做,但是我们强烈地感到……

在一阵紧张的沉默后,薇拉又接着说:

应当为理想而斗争。如果你热爱自己做的事,那么对你来讲,护田林中的那些幼小树苗也会变得像古老公园里的林荫大道一样。关键是要热爱事业。吉娜说得对,勇敢是发自人的心灵深处的力量。我读了一本记述波兰医生和教育家亚奴什·科尔恰克事迹的书。他既给儿童治病,又是他们的教师。最后,也是为儿童牺牲的。他和他照管的那些孤儿一起被遣送到法西斯的特列布林卡集中营。尽管他本人可以得到赦免,但是他为了孩子们宁愿去死。直到最后时刻,他一直惦念着那些孤儿,想方设法不让他们知道他们即将面临多么可怕的命运。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我就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我谈到了三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也许,我还没有这样强大的力量去做这种斗争,但我愿意为此奋斗。我要给自己定一个小小的目标:不管活多少年,每年都种10棵果树,亲自照看它们。我算了一下:如果每个人一生种10棵果树,我们的国家就将变成一个百花盛开的果园。我要做的事情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也许可以说我的劳动还带有一点勇敢精神呢?

辩论到此结束了,但是在辩论后的阅读中,在对人生的思考中,仍将继续涉及个人生活态度的形成。争论和讨论的意义在于可以反复再认识道德知识,使青年人不是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关于真理的各种对立观点,而是亲自投身于这场思想斗争。斗争吸引了他的理智和感情,使他不能无动于衷。

近两年来,我们举办的讨论会题目有:

“为信念而生活意味着什么?”“什么是真理?”“谁是我们生活的榜样?”“从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到穆萨·扎里尔”“珍惜自己的荣誉”“以火热的心照亮了通往共产主义道路的人们”“什么是功勋?”“和平时期能否建立功勋?”“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中还有懒汉和寄生虫?”“我们的生活目的是什么?”“人们在生活和斗争中能不犯错误吗?”“什么叫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怎样才能在身后给人们留下自己的痕迹?”“什么是原则性?”“怎样进行自我教育?”

社会导向的形成是培养人的道德成熟性和思想坚定性的极其重要的条件。今天还在学习的青年,明天就要踏上独立劳动的道路,他将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影响。因此,如果他没有坚定牢固的道德信念,如果他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形成明确的思想观点,那么他随时会碰到像卢那察尔斯基提到过的那些危险:有时是各种思想轮番侵蚀你的个性——因而我们面前便出现一个随风而变的人;有时则是这些思想影响兼收并蓄于一人之身——他就成为一位折中主义者[11]

坚定的思想和鲜明的政治方向之所以必不可少,是为了保护人免受消极思想的影响,而首先是为了让人成为一名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战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