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数学课程中的能力概念研究

中学数学课程中的能力概念研究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世纪以来,能力概念在各国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关于能力的研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在课程研究中使用能力概念还是相对较新的一个领域,课程研究者把能力看作是课程的组织原则.当课程将能力看作是组织原则,那么方案必须将情景作为出发点.这是因为能力有必要在情景中发展,人们不能脱离情景而发展其能力,然后期待在情景中或者未来应用它.例如,学生仅仅学习记忆函数的数学定义、重复操练函数的运算规则,将来很难在

中学数学课程中的能力概念研究

21世纪以来,能力概念在各国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关于能力的研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在课程研究中使用能力概念还是相对较新的一个领域,课程研究者把能力看作是课程的组织原则.

当课程将能力看作是组织原则,那么方案必须将情景作为出发点.这是因为能力有必要在情景中发展,人们不能脱离情景而发展其能力,然后期待在情景中或者未来应用它.例如,学生仅仅学习记忆函数的数学定义、重复操练函数的运算规则,将来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不同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例如出租车计价的规则,商场打折的奥秘等),这也会影响他们发展数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果将能力界定为课程的组织原则,那么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在情景中一个有能力的人会承担什么活动?为了能够在情景中活动,一个人需要哪些资源?这是人类行为学视角下对能力的认识,它强调期望课程中规定的内容、活动、资源需要与情景结合.课程设计者以及教师需要认识到,能力发展是贯穿在整个教育体系之中的,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需要遵循能力发展的内在逻辑.

将能力看作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原则,主要意图是强调让学生在学校中学得更有意义,换句话说,基于能力的课程是将现实生活带回到课堂的一种途径.为了把握这种界定,需要理解官方课程文本(期望课程)中是如何定义能力的,以及在设计实施方案(期望实施课程,教材等)中如何应用能力的.(www.xing528.com)

针对上述认识,研究者菲利普·琼纳特(Philippe Jonnaert)等从人类行为学角度提出了要区分实际能力和虚拟能力的观点.实际能力意指某人为了适应情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能力,这可以是教学情境,也可以是真实生活情景或者工作场所的情景.实际能力是所有活动的结果,这些活动是某个人为了处理情景使用或者操作资源所进行的.如某个外在的观察者能够描述出某人在做什么,他的行动以及他所使用的资源.观察者也能够描述情景是如何激发他的理解的,通过这些问题:这个人能够处理情景吗?处理情景时哪些是成功的?这人满意自己处理情景的方式吗?总之,实际能力是在活动中和情景中的能力.[28]

与之对应,虚拟能力仅仅是一种在教育方案或者课程方案中提出的假设,说明一个人如何潜在地处理情景.虚拟能力是编写教育方案过程的某一部分.他们被编撰以及描述成能力的参考框架.他们应用于所有群体而不是个体.这类能力的作用在于,识别、定义和组织一系列(教材)资源.在一种方案(教材)中,虚拟能力用于识别可能对处理情景有用的活动与资源,它这样来设计潜在的活动和资源.因此在课程研究中关注虚拟能力概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实际能力概念,这体现了官方课程与实施课程之间的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