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上述五个原则,毕晓普提出,文化适应视角下的数学课程框架由三个要素构成:符号要素、社会要素和文化要素.符号要素涉及数学符号技术层面的重要概念,原则上是直接探讨“理性主义”和“客观主义”的价值.社会要素指向使用数学解释的社会多样性.文化要素则强调,数学是存在于所有文化的一种现象,又是介绍数学文化的技术手段.
3.3.3.1 探讨概念的符号要素
毕晓普指出这一构成元素包括了相关的数学活动:最常用的是计算和测量活动;与空间结构相关的定位和设计活动;与社会环境相关的游戏和解释活动.概念则为这六种活动提供符号技术.[22]
活动的符号技术
计算和测量与数字概念相关,但是背后的数学思想完全不同.计算的特点是离散性,与测量系统的连续现象成鲜明对比.这里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差异,形成概念的社会情境也有差异.毕晓普指出,在“计算”这一概念上,刚入门学习时,应该强调对所有数的体验,感受组合数学和“简便计算”,而不是进行整数和有理数的算法运算.另外也需要渗透无限的思想,包括无限大和无限小,培养各种可能的与分数和小数有联系的极限思想.代数,作为概括数与数之间关系的表征,应该更为强调那种符号化的过程,通过数的名称、10进制、各种不同的矢线图、数线等重要内容,发展概念.与对象相比较,对事件的计算是理解预测、可能性和概率的根本,对大数事件的表征会激发起对系统、符号以及各种表征如频数分布图表的需要.
测量同样是数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活动,包括比较、排序、测量质量等活动.所有文化都认可这些活动的重要性,但对测量活动价值的认识有差异.测量单位也应不同的文化而各不相同,有些地方使用的测量单位不同于我们熟悉的单位,例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对于空间数量的测量有着自己的解释,距离单位是一天的旅程;两个花园相等于一个面积;铁桶的体积相当于水的体积等.他们在测量面积时会将花园的长和宽相加,而不使用在学校里学过的长和宽相乘,他们认为这是“白人使用的系统”.
毕晓普关注两个与空间结构相关的关键活动:定位和设计.定位强调的是空间的几何位置,对运动的控制,因此学习定位不仅仅是纸笔的练习.这些概念应该来自学生易于投入的活动,来自对这些活动的各种编码和符号化.也要发展学生描述运动和定位的语言和符号,这样的活动也会促进理解缩放环境(地图、照相等)的步骤.数学课程可以向学生介绍丰富的图形词汇,尤其当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相关的“形状”认识的时候.毕晓普特别强调对学生来说认识极坐标比认识(笛卡儿)坐标更为自然,学生可能有LOGO活动的经验.同样,人们一般也不重视轨迹的这一几何形状,但是它对解释当今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还是很重要的.在他看来设计是客体和人工制品概念化的过程,有助于形成关于形状的数学思想.
毕晓普指出,由于文化不会直接将我们与物理环境联系起来,因此需要考虑能够将个体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的活动,游戏和解释这两个活动具有重要的数学意义.游戏与活动的程序和规则密切相关,模拟想象行为和假设行为的特征是“如果”;解释指向探究、概念化、概念分享等活动的认知方面.
他认为,课程框架的符号元素可以保障重要数学思想的广度和基础性.这一元素主要与上一节提到的原则三、四、五相关.尽管不存在一种客观的方法来评价“解释力”,但可以采用这五个原则的精神,例如“组合数学”对学生来说,比“三角函数”思想更为重要,“组合数学”中的许多情境对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根据学生已经有的基础也是更易于理解的.这六种活动使得能够向学生呈现数学思想与其他文化下的异同,例如学习数系、几何语言、定位、图形和设计,图论,测量等,其他文化下的数据是有利的课程资源.在数学课程中,要通过组织这些概念来呈现知识框架,通过丰富的情境性活动,探讨数学意义,数学逻辑以及数学联结,进行概括,举例说明它的解释性功能.
通过活动获得概念
文化适应课程的原则强调,要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解释性潜能,因此这里并不强调把上述概念作为一个个教学主题,而是要学生通过适合他们的活动,在对他们有意义的环境下,形成这些概念,也就是说,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景下进行数学活动.学校环境能够为这些活动创造足够的平台.由于强调通过学习活动形成概念理解,因此有条件的话,还是需要准备各种可能的学具、素材、课程资源等.
另外,活动也需要适当的、包含有各种课程资源的挑战性任务来激发,这些任务可以涉及物理或者社会环境下的问题.然而重点不是在于课程资源或者环境本身,而是关注用于解释环境中的概念.
例如,在学生(儿童)身边不胜枚举的计算活动,以及在学校环境下对生日、家庭成员等的调查,都说明规律的重要性.问题结构性越强,越容易强调规律性、模式以及简便计算的需要.如“当六个人相遇时要握多少次手?”这一类问题与“六边形共有几条对角线?”这个问题相关.关于数的形式,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它不仅与自然有关,还能解释自然,另外还能激发关于无限大的思想.一些“不可能”的问题,例如“天空中有多少星星?”能激发起关于统计调查的抽样思想.计算器能提供很多发现数与数关系的可能性,例如加倍关系,被10整除等.分数和小数能引发运算结果的表征,如“10件物品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三件最后还剩一件,或者或者3.33,依赖于这个物品不可分(杯子)还是可分(巧克力),或者“无限”可分.没有一个真实的物品会满足最后一个要求,这给人们讨论“极限”“无限小”的话题.
3.3.3.2 基于项目的社会元素
以上分析可见,数学课程的符号元素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尤其是概念学习)至关重要,但是数学课程还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社会价值的反思和批判意识,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反思数学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发挥的作用,因此这里强调的社会元素主要涉及数学发展的历史维度.当然,我们不可能向学生提供一门系统的数学史课程,因此将使用“范例法”以及“实用法”原则,让学生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与未来.更为具体的策略是“项目教学”,其思想根源来自杜威(J.Dewey)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考虑到社会元素,这种项目教学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一个项目可以让人们投入到某个情境中,而且提供个别化的和个性化的教学,这通常在数学课程中被忽视.其次,一个项目可以鼓励人们使用各种不同的资源,激发思考解释世界的数学方法.要结合各种图书资源、视频等能表现数学思想和价值的材料,将这些材料与学生课程结合起来.再次,参与项目,有助于反思活动.通过研究和表述某个社会情境,在教师的鼓励下分析数学思想和特定情境之间的联系,并且带着批判的视角分析这情景,这时,数学就表现出其社会价值了.毕晓普针对来自社会元素的项目主题提出若干建议.
过去的社会(www.xing528.com)
这个主题的项目强调,引导学习者探讨数学发展在历史上的影响.用于探讨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选择不同素材,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这一主题的探究.关键可以放在数学的“控制”和“进步”价值上:尼罗河泛滥导致土地的划分;一年有多长;埃及金字塔的构造;水钟和沙石计时器;早期的定位技术;编码与解码;音乐的和谐与模式;艺术与数学的关系等.我们应该在数学课程中尽可能关注各类文化遗产.
现在的社会
这个主题的项目关注的是数学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上述有些主题可以沿用,但是从考察他们的现代意义出发的结合现代社会有其特定的主题,下面主要是体现“控制”的价值:钟与表;体育比赛;购买汽车;建筑设计;载人飞船;天气预报等.这里仅仅是列举部分可能的主题,这类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与之相关的材料,除了数学类教材外,需要其他书籍、杂志或者信息源.这类主题往往是隐含着数学,其数学价值不是直接体现,需要学习者提取.
未来的社会
这一主题的项目主要围绕如何通过数学应用促进社会的“进步”展开,不同的社会情境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更为主要的是,在特定的情景下探讨数学引导下的“进步”价值,也可以选择如何用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的发展,因此可能会涉及政治或道德方面的问题,例如:在校学习的时间;在交叉口改进交通流量;是否有一个理想的等候队伍的长度;星际旅行的规划;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否太大了;和平的付出;生活标准的比较等.
从数学课程角度看,似乎上述选题较为离谱,但主要是表现数学有助于开创性和民主化思想的养成,有助于决策能力的培养,“决策性”是进步的显著特征.
总之,上述三个方面的例子,使教师有可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力量及其局限性,了解数学的解释性和表征性,有助于了解控制和进步价值的相对意义.这里强调的是“使教师有可能”,项目教学并不是说,学生处理其他人已经写过的东西,也不是说,教师退到一边,仅仅让学生做他们喜欢的.项目应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意识,探究关键价值.
3.3.3.3 基于探究的文化元素
为了完成数学的文化适应课程,有必要考虑这第三个要素,符号与社会元素将传达重要的关于数学思想在社会情境下的信息,但是学生不需要学习大量的数学内部活动本质,也不需要学习大量的数学思想起源.符号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向学生表明,哪些数学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社会元素则说明这些思想是如何被使用的.我们还需要另外一个元素来说明,这些思想是如何或者为何产生的,思考什么是数学.需要这文化元素的另一个理由就是,要认识到“数学及其用途”这一标题,可以用来刻画前面两个元素,可能会让人保持一种观念,即人们相信数学思想不仅是被发现的,而且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被发明的.
因此,这个元素的目的在于演示数学作为文化的本质,演示数学家从事抽象活动的经历,以及数学是被发明的这一事实.它旨在成为探索“开放性”价值的媒介,以便对抗那种由“神秘”引起的消极的感觉.因此这个元素的部分意义就是以学习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学习者引导到数学文化的技术层面.因此这个元素也包括两个方面,作为文化的数学和作为科学的数学,尽管这两者很难区分.这两者都涉及思想、符号、概念和技术.与社会元素不同的是,这个文化元素探讨数学的内部标准,但是文化元素不是涵盖某个适当的目标,而是用“实用例子”来说明问题.毕晓普认为数学课程的文化元素应该以调研为基础.
探究(调研)是由个人(或者小组)承担的某个拓展性任务,但它是探索数学的任务,旨在模拟数学家的活动.一个探索活动包括两个不同的阶段,先是创造和发明阶段,去探索、分析和发展数学思想;然后是撰写探索报告阶段,第一阶段是“实验”,第二阶段是反思,整理撰写实验.例如可以探索:取任意一组毕达哥拉斯数,将这三个数相乘,结果总是等于60.这个结论正确吗?它永远正确吗?为什么?
探究是解惑和挑战的过程,为的是获取抽象数学思想,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而且是智力层面的活动,另外探究的本质是没有固定的终结性结果.人们可以从另外方向探索下去.也就是说,就像项目活动那样,探究活动可以按照学生的个人需求继续下去,有的学生可能会探索得非常深入,几乎成为一名“数学家”,对这些学生来说,这意味着未来生涯的专业性,也许他们真的愿意成为数学家.
下面同样是一些探索主题的建议.分两类,一是探索数学文化(小写),二是探索数学文化(大写).
数学文化(小写)探索主题:手指计数法;混合进位系统;其他文化中的地图;循环日历;等.
数学文化(大写)探索主题: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各种证明;斐波那契数列;帕斯卡三角形;偶数和奇数;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