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移民路探索: 建成库区第一社

移民路探索: 建成库区第一社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为找准移民试点的突破口,患有严重关节炎和哮喘病的冉绍之带队沿长江勘察5次,步行150多公里,10天走烂了一双鞋,最后选定在大堡三社进行试点。为防止移民资金再次被他挪用,冉绍之派人用他余下的钱买回建筑材料拉到马长舟的工地。大堡村的试点成功,不仅为全乡移民工作攻破难关,还为全县农村移民树立了样板,成为库区安置移民的展开,被誉为“库区第一社”。

三峡工程,关键在移民。1992年,奉节县安坪乡被确定为首批三峡移民试点乡。这一年,冉绍之当选为安坪乡乡长,次年任乡党委书记。

安坪乡是一个移民大乡,全乡沿长江岸线达30公里,受淹1101户,涉及动迁人口5000余人,淹没房屋近11万平方米、耕地5880亩。面对这道“世界级难题”,走马上任之初,冉绍之就感到了肩上担子的分量。

为找准移民试点的突破口,患有严重关节炎和哮喘病的冉绍之带队沿长江勘察5次,步行150多公里,10天走烂了一双鞋,最后选定在大堡三社进行试点。

万事开头难。大堡三社虽穷,但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村民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不肯离开。迁建使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一定损害,移民补偿无法满足他们较高的要求。动迁划线,村民不许牵绳丈量土地,有的还砍断绳子,毁坏丈量工具;开荒改土,他们不让破土动工,甚至有人躺在炮眼边威胁:“要炸就把我炸死算了!”

面对这些,老冉并未打退堂鼓。在认真分析各种矛盾后,他说:“农民的行为主要是不理解国家政策而造成的,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家,必须耐心细致地给农民讲明道理。”为了开好头,冉绍之带领一班人分头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宣讲国家移民政策,仅在大堡三社就开了30多次村民大会。(www.xing528.com)

他不怕移民群众围攻,自己拉绳子去农户丈量土地、划线建房。村民马长舟先是拒不搬迁,后来又要钱又讲条件。乡里按规定补偿他1万多元,而他却拿去买船搞运输,就是不建房,借口说不想在规划地建房子。为此,冉绍之自己去找有关的村社负责人协调。为防止移民资金再次被他挪用,冉绍之派人用他余下的钱买回建筑材料拉到马长舟的工地。钱不够,冉绍之又去说服马长舟的女儿一起建房。如今,马长舟和女儿合建的小楼房气派地坐落在交通便利的公路边,买船搞营运,生意红火。尝到甜头的马长舟,现在一见到冉绍之,就热情地拉住他摆家常。

由于他心贴心地给移民做工作,移民们终于都愿意搬了。

随着1993年改土的第一声炮响,全社的搬迁工作正式开始了。一年后,43户农民全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实现了水、电、路、广播四通。

大堡村的试点成功,不仅为全乡移民工作攻破难关,还为全县农村移民树立了样板,成为库区安置移民的展开,被誉为“库区第一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