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点拨
盛夏,窗外的知了一直在不停地叫着,引得我心生阵阵烦躁。看着眼前复杂的数学题以及那成堆的试卷……唉!我内心极其郁闷。算了,还是出去散散心吧!
我拖着沉重的步伐走下楼梯,走出楼道。林荫之处,偶有阵阵凉风拂来,感觉心情舒畅了不少。我在林荫小道上看着自己的脚尖慢慢地走着,不知走了多远,突然耳边传来了阵阵说话声。一抬头,看见不远处围着一群人。我加快脚步走过去,并钻进人群一看究竟。
由自己写到他人,转入下文故事的叙述,也是本文的主体事件。
被人群围着的是一位老人,旁边还有一张桌子,桌上摆满了雕刻用的工具,老人正在用刀刻着什么。从周围人的话语中得知老人还可以在米粒上刻字。我一听,无比惊异,《核舟记》中的王叔远用一寸桃核能刻出精致的工艺品已经很不错了,居然还有人能在米粒上刻字。我正想仔细端详一下这位老人,只见他抬起头,看见我靠近了,就问:“小朋友,你要刻什么吗?”我想了想,便说:“我要在米粒上刻‘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的诗句比较长,也是故意难为他。“哦,汪国真的诗句,很有哲理的。”他拿起一粒米放在面前,又拿起刻刀准备刻起来。我隐约地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仔细一看,天哪!老人的右手竟然没有手指!
“我”的惊异也为下文的仔细观察、用心感悟张本,也使故事更吸引人。
意外的发现,更能突出老人技艺的高超,也更令人叹服。
“小时候我总喜欢玩鞭炮,结果有一次把自己的右手指给炸掉了。幸好我还有一只左手可以用。”老人似乎发现我在注意他的手,便告诉我。他一边说一边把一根细针放在米粒边缘,用右手的手背摁住细针,以此来固定住米粒,然后左手拿起刻刀在米粒上小心翼翼地刻着。老人边刻边和我说,他小时候看到那些民间大师在米粒上刻字特别羡慕,自己也想学会这门技艺。见我认真地听着,老人又微笑地说道:“我刚开始学雕刻的时候特别艰难,别说米粒了,就是大的石刻都不容易,但我并没有放弃。因为那是我从小的梦想啊!我虽然没有了右手,但是为了这个梦想,再怎么样我也得去努力,远方有如诗一样的梦想啊!”真没想到老人不但技艺高超,说话也这么有哲理的。
简单的动作描写,看似平常,却凸显了老人动作的熟练与技术的高超。(www.xing528.com)
老人简洁的语言再现了他学习雕刻的经历;语言虽朴实,但有深刻的哲理,是下文“我”态度转变的关键。
没过多久,老人就把米粒递了给我。我拿起放大镜,惊奇地发现,米粒上竟然是两行工工整整的楷体诗,勾画了了,清晰可见!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着手中精致的米粒,陷入了沉思:一位缺少右手指的老人凭着自己的梦想与信念,终于实现了他学习米粒雕刻的梦。而我呢,四肢健全又正处风华正茂之时,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失去了前行的勇气。我在追逐青春梦想的道路上,应该像这个老人一样永不放弃,再困难的路也要坚持走下去,梦终究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细致的心理活动,由老人想到自己,由困难想到梦想,并产生向上的力量,难能可贵的正能量,也使本文的主题积极向上。
回到家,我又坐到书桌前,再看看那数学题,那试卷,感觉顺眼多了。我仔细读题,并努力回想老师上课讲的解题方法,然后去画图,去解答……
结尾紧扣题目,议论的语言中饱含深情,余味悠长。
纵使前方荆棘遍地,我有青春做伴,定当勇敢前行。因为,我要与梦想相约,去远方追逐诗一样的梦想。
考生紧扣文题,以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为素材,再现了一位微雕老人克服自身条件的劣势执着努力、学会了在米粒上刻字的故事。故事真实,内容充实。文章采取顺叙的方式,从自己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有如一架摄影机一般记录着真实而动人的故事,脉络清晰自然,结构完整。文章语言朴实,不加润色,也没有用过多的辞藻来修饰。对微雕老人语言、动作的描写也精细、准确,不但让人物形象真实动人,也使朴实的语言中饱含对人物的赞叹与人生的积极进取之意。
考生紧扣文题,以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为素材,再现了一位微雕老人克服自身条件的劣势执着努力、学会了在米粒上刻字的故事。故事真实,内容充实。文章采取顺叙的方式,从自己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有如一架摄影机一般记录着真实而动人的故事,脉络清晰自然,结构完整。文章语言朴实,不加润色,也没有用过多的辞藻来修饰。对微雕老人语言、动作的描写也精细、准确,不但让人物形象真实动人,也使朴实的语言中饱含对人物的赞叹与人生的积极进取之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