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官员导向教化:《大迁民-湖广填四川》中的故乡记忆

地方官员导向教化:《大迁民-湖广填四川》中的故乡记忆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方官员对于社会大众的教化方法和手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讲“圣谕”。清代地方官都将皇帝有关劝民安分守法的圣谕向百姓进行早夕宣讲。地方官员还倡导民间修建大宗祠,利用法律保护族权,不时给予有名宗祠和族长以荣誉和支持,并对有名望的姓氏家族或人物给予表彰,将其事迹收编进地方志。清代四川许多姓氏家族编修的族谱,不仅刊载有根据皇帝诏谕订立的族规、祖训,有的还邀请地方官员撰文。

地方官员导向教化:《大迁民-湖广填四川》中的故乡记忆

清初移民迁川,源自政府政策的倡导,构建物质家园、重建巴蜀繁华,也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保护。当招集流亡、招民垦殖工作推行到一定阶段,地方官员随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文化思想建设方面。于是,一时间四川兴起了立寺庙、兴书院、重科举之风。地方官员对于社会大众的教化方法和手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讲“圣谕”。清代地方官都将皇帝有关劝民安分守法的圣谕向百姓进行早夕宣讲。市镇乡场都有被指命为宣讲圣谕的文人。他们以圣谕为指导思想,以民间的忠孝节义故事为内容,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地讲述,百姓常被吸引驻足倾听。

(2)乡饮礼酒。正月十五,官员拜访乡里的耆老名望者,或请各乡里有名望的耆老主持宴飨。主持者高声宣讲:“敦崇礼教,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里。”[51]以此表示海宴河清,天下昇平,官民同乐,尊老敬贤,倡文褒善,达到“致使风俗淳”的目的。

(3)提倡忠孝。在各地大力建牌坊,褒扬忠孝、义烈、贞节。此举在乡村民间社会中的影响尤为巨大、尤为深刻。清代省府州县地方志中几乎都有《烈女》《节妇》卷,有的甚至将烈妇贞女置于“忠君报国”的“将帅”和“义士”同等地位。(www.xing528.com)

(4)建庙立馆。清初府邑县城里的各类寺庙重建,由官府出资,或由官民共同出资;乡村里的各种神庙,一般是民(信)众共同捐资。官员支持寺庙重建,扶持“正神”,禁“邪教”,以“净化”神世界。对于各省移民修建同乡会馆,地方官员也开放绿灯,容许支持。地方官还将同乡会看成是协助治理“五方杂处”移民社会的好形式。

(5)保护族权。地方官员还倡导民间修建大宗祠,利用法律保护族权,不时给予有名宗祠和族长以荣誉和支持,并对有名望的姓氏家族或人物给予表彰,将其事迹收编进地方志。清代四川许多姓氏家族编修的族谱,不仅刊载有根据皇帝诏谕订立的族规、祖训,有的还邀请地方官员撰文。

上述这些措施,促进了以官员为主导的社会秩序与社会人心的大整合。这种有形与无形的民众教化,将忠孝节义推进人心,成为众人崇尚的价值观,深刻地改造着村俗民风。迨至清末民初,各地城乡随处可见各种牌坊,这些历史文物遗存默默地告诉着今人,在历史上它们曾经以何等巨大的诱惑力笼罩着男女民众的心性,是官员“齐民”的有力工具,也可以说是当时民众精神家园里的标志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