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迁民:湖广填四川,乡家族成长个案

大迁民:湖广填四川,乡家族成长个案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我们依据历史资料,对麻城移民家族的成长和自称是孝感乡籍移民家族的崛起轮廓做了大致的勾画,其中也不乏对这些家族成长过程的描述。这里,我们不妨以本书第五章所列举的两个孝感乡移民家族作为实例来具体进行剖析。据统计,从第三世祖王仁义在大佛坎白云山下建修祠堂屋基开始,该家族的祖业坐宅遍布于泸州、隆昌、荣昌等地。据《云顶郭氏族谱》载,郭氏家族在明代繁衍了十三世,与王氏家族相同。

大迁民:湖广填四川,乡家族成长个案

以上我们依据历史资料,对麻城移民家族的成长和自称是孝感乡籍移民家族的崛起轮廓做了大致的勾画,其中也不乏对这些家族成长过程的描述。就一般而论,任何一个移民家族离开原乡迁入客居地,从立足落业到兴盛发达,都需要有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普遍都经历了由立足—发富—发贵的发展轨迹。那么,上述自称为孝感乡籍的移民家族,他们的成长又经历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这里,我们不妨以本书第五章所列举的两个孝感乡移民家族作为实例来具体进行剖析。

一个是迁居于富荣安置区大佛坎居住的王氏家族。根据民国3年(1914年)版的《王氏族谱》所提供的资料,该家族的发展历程和成长轨迹如下:

由三世祖王仁义撰写于景泰七年(1456年)的谱序,记述了其父母随祖父由河南迁孝感乡,再由孝感乡迁至泸州安贤乡安都十四图大佛坎下(今隆昌县李市镇)居住的详细经过与家族人口繁衍状况。三世祖王仁义自述,“生于洪武二十二年己巳岁(1389年)六月望四之辰”,娶大毛氏,继娶二毛氏,生子明恕,生孙4人,曾孙17人,各配玄孙6人。“想祖至此,尚未百年,男丁九代,数计百有余人,各居异地。”此时,家族人丁渐兴。至明末,凡十三世,繁衍男丁593名。民国时期,该家族上谱人数为1020人,2005年清明印制的新谱各支上谱人数为6982人,新老族谱各支上谱人数总计达7962人。[57]

王氏家族坚守耕读传家的传统,以农耕为本,以科甲为通向富贵之阶。前四代忙于开垦,无暇诵读。从第五世开始,王氏家族始有庠生,到第七世时,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科,出了一个“经元”(乡试第二名至第五名)。直到第九世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年)科,才出了该家族的第一个进士。至十一世以后,科第连绵,仅万历十八年至四十七年间,即出了亚元1人、副魁2人、进士1人、武举2人。从此,该家族成员中多有官拜河西签宪、湖广刑道、广东监察御史、总巡按御史、都督大将军等职的。

民国《王氏族谱》详细记录了该家族明代祖先建造的宦业、坐宅以及公益性质的庙宇、坊桥等建筑的情况。据统计,从第三世祖王仁义在大佛坎白云山下建修祠堂屋基开始,该家族的祖业坐宅遍布于泸州、隆昌、荣昌等地。历代祖先修建的宦业不断,继七世祖修建王大湾之后,九世祖修建宦业于刘家田铺、王布政,十世祖修建宦业于响水滩、陈田堡。至11世王之藩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出任广东监察御史,继任两京十三省总巡按、历三差御史之时,王家的祖业迅速扩张,他先于南京绘图,回家修建了徐家田堡,接着修建的宦业还有:王家坡、雷庄大业、王东楼、高福堰、王田堡、蓝家楼子等。除此之外,王氏先祖还在泸州、隆昌、荣昌境内修建了许多寺庙,如隆昌著名的白云山、玉皇观,泸州著名的武侯祠、观音寺、凤凰寺,荣昌的天堂寺等寺庙,都是由王氏家族捐资修建的。其中,在大佛坎白云寺前修建的“大佛坎牌坊”,系万历戊申王氏合族修建,坊上匾额书有:“白云深处,古佛加封”八字,此坊一直保存至今。

通过上述可见,原籍河南,曾在麻城孝感乡中转,暂住两年后,于洪武四年朱元璋平定明夏之初,携一家22口“奉旨入蜀,填籍四川”的王氏家族,凭借家族劳动力充裕的优势,在政府划定的富、荣移民安置区内逐步得到发展。其发展历程显示,至第三世时,“尚未百年,男丁九代,数计百有余人”,人丁初步兴盛。至第五世时,开始诵读诗书,族有庠生。至第七世时,开始在科举上崭露头角,此后科第连绵,簪缨不断,代不乏人。与学业仕途的通畅相关联,富贵也接踵而至。以至有明一代,王氏祖祠产业遍及安置区内外,寺庙公益建筑无不打上王氏烙印,其影响辐射至下川南一带。民国3年(1914年)《创修王氏族谱序》称赞说,该家族“当明盛时,簪缨为,富甲川南”,此语可谓不虚。

另一个同在富荣移民安置区内落业的郭氏家族,也是明初来自麻城孝感乡的。该家族十世祖郭运暄,于壬辰(1652年)重九追述始祖孟四迁川经过及发展历程称:

郭氏……世居太原。唐……曙公之裔,徙居楚之麻城孝感乡(孝感乡,嘉靖改为黄安县)……元季之乱,孟四公自麻城避难入蜀,至富顺县赵阳乡之梭箩丫大山下,因家焉,是为郭氏始祖。至三世祖永明公以永乐己丑开富顺县置科之先,至是人文蔚起,遂为蜀南名族。[58]

由此可见,该郭氏家族与王氏家族的成长轨迹基本相同,都经历了一个由微而盛、以农耕为业,通过科举逐步实现由富而贵的道路。据《云顶郭氏族谱》载,郭氏家族在明代繁衍了十三世,与王氏家族相同。所不同的是,郭氏家族荣登科甲的时间更早、更顺畅。至永乐七年(1409年)己丑,三世祖郭廉即在富顺县开科举时,率先高中进士,授御史,实现了“由民转绅”的跨越。至万历年,八世祖元柱中进士,在陕西分巡关南时,造福一方。明翰林陶望龄为二人在郭氏家族发迹之地墨溪桥畔石壁上合题“正直名臣”四字,后人誉之为“名臣岩”,属县级文物。九世祖继芳中壬午举人、经魁,授南直和州刺史、迁滇南太守,后晋观察副使,明盛时,“丁男满千”,“科甲十有四人”。“故明时,郭氏人文蔚起,簪缨袾奕,族望甲川南。”[59]郭氏至八世祖元柱时始建宗祠,至九世祖时继芳始建房祠,名“副史祠”。郭氏宗祠有联云:

木有本,水有源,自唐迄明,簪缨济美,礼乐衣冠昭百代;

祖之功,宗之德,由楚迁蜀,血食昌绵,蒸尝汥祠互千秋[60]

正是凭借着在明代奠定的坚实基础,在经过明末之乱由盛而衰的变故之后,到了清初,该家族仍能以勤于耕读、坚忍不拔的精神,在原址创立新家园,开辟新天地,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4个祖支、99个祖系,在云顶山筑石围寨,建造了云顶古寨及寨内外数十座同名庄院,田产达数万顷的“蜀南名族”。

云顶寨上郭氏神主牌位

【注释】

[1]隆昌县云顶寨,康熙丁酉年(1717年)《郭氏族谱·序》,藏四川客家研究中心。

[2]光绪《隆昌县乡土志·氏族》。

[3]嘉庆《宜宾县志》卷38《人物》。

[4]同治《南溪县志》卷6《人物》。

[5]《叙永文史资料选辑》第三编,1985年,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6]乾隆《曾氏族谱·序》,泸州曾广溯先生提供,特此致谢。

[7](明)张佳胤:《居来山房集》卷46,《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

[8]光绪《兴文县志》卷6《艺文志》。

[9]民国《垫江县乡土志·氏族》。

[10]陈良学:《明清川陕大移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第233页。

[11]民国17年《梅氏族谱》,转引自陈良学:《明清川陕大移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第233~234页。

[12]《邻水县志·人口篇》,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13]《周氏族谱·后记》,1988年,藏四川客家研究中心。

[14]《长寿县志》卷9《人物传》。

[15]《长寿县志》卷9《人物志》。

[16]杨日都:《明副总府百禄符公墓志铭》,载民国《万源县志》卷9《艺文门》。

[17]民国《巴县志》卷10下《人物》。

[18]道光《巴县志》卷9《勋业》。

[19]光绪《涪州启新》卷11《文选》。

[20]嘉庆《四川通志》卷44《舆地志》。

[21]道光《重庆府志·舆地志·氏族》。

[22]嘉庆《四川通志》卷44《舆地志》。

[23]乾隆《广安协兴老场王氏本族家谱》(抄本),转引自李映发:《明清四川四大家族——麻城人在四川》,载凌礼潮主编:《明清移民与社会变迁——“麻城孝感乡现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

[24]同治《罗江县志》卷15《人物》。(www.xing528.com)

[25]杨崇焕:民国《新都杨氏家谱》,藏四川客家研究中心。

[26]嘉庆《四川通志》卷44《舆地志》。

[27]成都民间收藏唐诗杰先生收藏,《成都商报》2010年6月13日。

[28]王敬铭:《光禄大夫张公传》,载民国遂宁《张氏族谱》卷2。

[29]转引自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5~57页。

[30]康熙《湖广通志·序》。

[31]弘治《黄州府志》卷6《风俗》。

[32]《麻城县志·序》,康熙九年版,影印本。

[33]《麻城县志》卷10,光绪八年版,影印本。

[34]王葆心:《蕲黄四十八寨纪事》卷1,载《明清史料汇编》七集,第四册,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晦堂丛书本。

[35]民国《麻城县志前编》卷6《选举志》,卷15《杂志》。

[36]民国《麻城县志前编》卷11。

[37]四川省资阳市文献协会:《王氏族谱》,2002年。

[38]杨慎:《与周子籲书》,《升庵诗文补遗》卷1,载王文才、万广治主编:《杨升庵丛书》(四),天地出版社,2002年,第77页。

[39]杨慎:《内江科贡题名序》,《升庵遗集》卷22,载王文才、万广治主编:《杨升庵丛书》(三),天地出版社,2002年,第1069~1070页。

[40]乾隆《涪州志》卷11《文选》。

[41]转引自谭红主编:《巴蜀移民史》,巴蜀书社,2006年,第210页。

[42]熊过:《杨少师石斋先生墓表》,道光《新都县志》卷11《艺文》。

[43]王镛:《王氏世系序》,转引自李映发:《明清四川四大家族——麻城人在四川》,载凌礼潮主编:《明清移民与社会变迁——“麻城孝感乡现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

[44]嘉庆《四川通志》卷44《舆地志》。

[45]民国《大竹县志》卷30《人物志》。

[46]胡传淮:《明清移民代表蜀中张鹏翮家族兴衰探原》,载凌礼潮主编:《明清移民与社会变迁——“麻城孝感乡现象”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

[47]李映发:《明清四川四大家族——麻城人在四川》,载《明清移民与社会变迁——“麻城孝感乡现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出版社,2012年。

[48]民国《中江县志》卷20《文征二》。

[49]《陈氏族谱·序》,民国元年(1912年),藏简阳市档案局。

[50]以上(1)至(7),见嘉庆《四川通志》卷44~47《舆地·陵墓》。

[51]以上(8)至(9),见成都市考古研究所、成都博物院编著:《成都出土历代墓铭券文综释》,文物出版社,2012年。

[52]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45。

[53]转自凌礼潮《麻城孝感乡移民问题考辨》,载《麻城文史》2008年创刊号。

[54]嘉庆《四川通志》卷44。

[55]嘉庆《四川通志》卷44。

[56]嘉庆《四川通志》卷47。

[57]据时年77岁的王维远先生《王氏老谱与新谱各支上谱人数统计表》。

[58]隆昌县云顶郭氏族谱续修委员会:《云顶郭氏族谱》,2007年,隆昌县档案馆藏。

[59]乾隆十五年《隆昌郭氏宗祠谱序》,载《云顶郭氏族谱》,2007年,隆昌县档案馆藏。

[60]《云顶郭氏族谱·祠堂》,2007年,隆昌县档案馆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