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礼仪原则|公关礼仪实务,诚信原则|社交礼仪基本原则

现代礼仪原则|公关礼仪实务,诚信原则|社交礼仪基本原则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尊重原则“礼”的含义是尊重。“互相体谅”的更进一层的表现则是“互相宽容”。宽容,是个人或某个群体对自身力量充满自信心的一种体现,是人与人交往中能化解矛盾、隔膜、怨恨,甚至仇视的溶解剂。(三)诚信原则礼仪讲究“诚于中,形于外”,心中有“礼”,然后言行才有“礼”,以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也是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信即守信,即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现代礼仪原则|公关礼仪实务,诚信原则|社交礼仪基本原则

(一)尊重原则

“礼”的含义是尊重。它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并尊重社会。一个人不尊重自己,就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尊重自己的具体要求是:首先,要尊重自身;其次,要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最后,则要尊重自己所在的单位。人际交往遵循着情感等价交换的原则。《圣经》中说:“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你期待别人怎么对待你,你也要那么对待别人。”生活中,尊重别人,具体要求往往有所不同: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则是一种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养。只有尊重别人,才能换来别人的尊重,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人际交往中尊重交往对象,就要使用尊称,而且尊称的使用技巧是“就高不就低”。不用尊称,就是失敬于对方。同时,尊重别人也有不同的方式。堪称“国宝级”的一代大师季羡林,虽然年事已高,但从不倚老卖老,彰显“尊严”。每有客人前来拜访,不管是国家领导还是文学青年,他都一样看待。客人到来之前,他都早早地衣冠整齐地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微内收,坐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在他看来,挺胸端坐,也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在客人离开时,他一定送出门外,告别再见。在家里会客如此,当别人采访他做节目时,同样如此。1995年白岩松为季羡林做“学者访谈录”,当时,季羡林坐着,在白岩松掏名片准备递给他的一刹那,他就站起来,弯腰等着,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每当记者采访完后,他一定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目送大家走远。卓越的幽默表演大师卓别林有段轶事。一次,他正要登台演出,一位热心的观众忽然提醒他:“大师,你的上衣纽扣忘了扣了。”卓别林一怔,连忙表示感谢,并很快将纽扣系好。当那位观众走开后,他又悄悄地把纽扣解开。这一幕正好被前来采访的记者看到了,问卓别林:“您这样做何苦?”卓别林回答道:“我要扮演的是一位长途跋涉者,松开纽扣更能体现他的辛苦劳顿,会给观众留下生动而真实的印象。但对别人的善意提醒,要以感谢的态度给予回报,去尊重他!”

(二)宽容原则

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过:“在社会上,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无疑是一颗体谅的心。即使是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有互相体谅对方的心,就是荒漠里的甘泉。”“互相体谅”的更进一层的表现则是“互相宽容”。宽即宽待,容即相容,指心胸宽广,忍耐性强。宽容即以宽大的胸怀容忍别人不同于自己的见解、个性甚至缺点错误,它包含心胸坦荡、宽宏大度、不计较个人得失等因素。具体表现为对待别人的信念、信仰、行为、习惯等能够给予理解;对待别人的过失和错误不多加追究;对待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不采取压制等极端手段,而以说服和教育的方法进行疏导,以协调人、我,己、群之间的矛盾。宽容,是个人或某个群体对自身力量充满自信心的一种体现,是人与人交往中能化解矛盾、隔膜、怨恨,甚至仇视的溶解剂。只要不违背原则,不损害国格人格,恰当的宽容总是需要的,这是文明社会的一种高尚美德。话剧《徐洪刚》中有个十分感人的场面:伤害徐洪刚身体的4个歹徒均被抓获后,有一个歹徒的母亲到医院看望手术后的徐洪刚,跪在英雄面前,失声痛哭说:“我怎么生了这么个畜生儿子?”徐洪刚上前扶起老人道:“大妈,你也要保重身体!”徐洪刚的这句台词是何等感人啊!这并不是宽容罪犯的犯罪行为,而是他对罪犯母亲的宽容,没有把对犯罪分子的痛恨转嫁到他母亲身上。人与人之间相处也应当有徐洪刚这样的宽容大度,“容世间可容之事”。

(三)诚信原则

礼仪讲究“诚于中,形于外”,心中有“礼”,然后言行才有“礼”,以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也是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交以诚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诚实与守信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离。诚即诚实、诚笃、真诚、诚恳,是指待人的真实不欺和说话的客观公正。《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所有这些都是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信即守信,即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信是处世立身之德,是做人不可缺少的道德修养。《论语》里强调:“与朋友应交而有信。”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以“信”为“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汉代的季布说:“立谈中,生死同,一诺千金重。”[15]大诗人李白有“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诗句。所有这些都对“信”进行了阐释,并论述了守信、重信的重要性。如果人不讲信,不具备信的品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信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言而有信,就是要遵守自己的诺言,说话算数。孔子说,做人宽厚就会得到大众拥护,诚实守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二是做事要讲信用,孔子说,与朋友交往要讲信用。讲信用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相反就会失去朋友,失去人心。三是对别人要信任,如果不信任别人,对人便无法诚恳相待。诚信在几千年的中国社会中已经成为人们所遵循的美德,成为人们生活中所依循的重要行为规范,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今后,任何时候,诚信都是人们应奉行的人生准则。(www.xing528.com)

(四)适度原则

适度即通常所说的“分寸”,是唯物辩证法中所说的“度”。“度”是一个数量的界限或“临界点”。无论从哪个方向突破了这个“临界点”,事物的性质或形态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掌握好度,就成为做人、做事成败的关键。早在春秋时期,孔夫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就要求把握适当的限度,以保持事物的平衡,使人之言行符合既定的道德标准。强调遇事不要走极端,勿“不及”,也勿“过”。古语讲:“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在人际交往中,沟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善于把握沟通时的感情尺度,即人际交往缺乏适度的距离感,结果会适得其反。公关礼仪中所谓的适度,就是在交往中要注意在感情、谈吐、举止等方面恰如其分。例如在一般交往时,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当该行则行,该止则止,有板有眼,把握好分寸。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在接待服务时,既要热情友好、谦虚谨慎、尊重客人、殷勤接待,又要自尊自爱、端庄稳重、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平等公正,不卑不亢。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同样的礼仪,有人运用起来令人赏心悦目,充满美感;有人运用起来却让人感到面目可憎,乏味无聊。其原因往往就在人们是否掌握了适度的原则。

(五)自律原则

自律就是严格按照礼仪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语言之美,穆穆皇皇”[16],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行动上不要出格,仪态上不要失态,言语上不要失礼,说话时要谦恭文雅,注重语言美。自律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要经常自我对照、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妄自尊大、口是心非,应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