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戏曲丛书编辑委员会名单

中国古代戏曲丛书编辑委员会名单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和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脉相承,历久而弥新。继承中国文化遗产,并不是对中国古代文化毫无选择地一概接受,而是要继承其优良传统,摒弃其封建糟粕。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编辑委员会一九九六年四月亲爱的青少年朋友!戏曲不仅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而且传播海外,风靡异域。

中国古代戏曲丛书编辑委员会名单

主 编 任继愈

副主编 汤一介 焦树安 张明华

编 委(按姓名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戴念祖 郭齐家 葛剑雄

焦树安 金宜久 卢海燕

欧阳中石 庞 朴 戚志芬

任继愈 沈心天 汤一介

王世民 王兆春 吴良镛

严汝娴 张国风 张明华

赵 靖 赵匡华 郑殿华

周 强 朱光暄

常务编委 任继愈 焦树安 张明华

张国风 郑殿华

山西洪洞明应王殿元杂剧壁画

明万历刻本《牡丹亭还魂记》

山西侯马金董氏墓戏模型

清康熙刻本《桃花扇

关汉卿画像(www.xing528.com)

未明初刻本《西厢记》残页(左) 明人朱墨刻本《西厢记》(右)

杨潮观《吟风阁杂剧·罢宴》

京剧白蛇传》剧照

昆曲关汉卿《单刀会》剧照

昆曲《牡丹亭》剧照

河北梆子窦娥冤》剧照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世界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多数没有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有的中断了,有的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到另外的地区。唯有中国这个国家,既古老又年轻。从原始社会到形成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五千年以上。中国和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脉相承,历久而弥新。

中国文化是个发展的、历史的范畴,具有包容性与持久性:除了时代差异外,尚有着地域与民族的差异性。它是在连绵几千年中,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包括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交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和各民族文化(包括壮、满、蒙、回、藏等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长期不断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多地域、多民族、多层次的立体网络。 中国文化是起源于上古贯穿到现在,在黄河长江及其周围地域形成并延续至今的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社会心理与习俗的结晶。

继承中国文化遗产,并不是对中国古代文化毫无选择地一概接受,而是要继承其优良传统,摒弃其封建糟粕。

今天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了解过去的优秀文化,正是为创造未来的新文化。这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的目标。要让中学生和具有中等文化程度读者掌握中国文化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文化辉煌的历史,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打下基础,这是一件宏伟的事业,也是我们编辑这部丛书的宗旨。

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成年读者以至专家来说,个人的专业知识总归有限,本丛书对于成年人也不失为一种高品位的、可信赖的文化知识读物。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希望这套丛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这就是编者的最大愿望。

对于本丛书的批评及建议,我们将十分欢迎,力求使之趋于完善。

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编辑委员会

一九九六年四月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你读过鲁迅先生的《社戏》吗?你喜欢欣赏戏曲艺术吗?我敢说,它那绚丽的服饰、夸张的脸谱、铿锵的锣鼓、悠扬的韵律,肯定会把你带进美妙的艺术天地,令你陶醉神往。

戏曲是中国的特产。它是一种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熔于一炉、高度综合的艺术,一种载歌载舞、写意传神的艺术。中国戏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它和古希腊戏剧、印度梵〔fàn范〕剧被称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已经衰落下去,中国戏曲历经千载,几度沉浮,而今依然充满生机。在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中,戏曲形成了繁多的声腔系统,造就出灿若群星的艺术家,积累了数以万计的剧目,形成了唱昌、念、做、打,手、眼、身、步、法“四功五法”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树一帜的美学特征。直到今天,全国仍有200多个剧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戏曲不仅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而且传播海外,风靡异域。戏曲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特别是当今,为了追踪时代,永葆艺术的青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艺术正处于不断的探索和艰难的变革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