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年前,从延安去陇东合水城,走过葫芦河故道,这里留下了大家的足迹,下河游泳捉鱼成了一大乐趣,捉鱼会餐发出阵阵笑声。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行军背着背包,还得背米袋和生产劳动用的镢头、锄头、镰刀、砍刀、铁耙等工具。渴饮河水,饿啃干粮,汗流浃背,脚打血泡,这段艰苦的行军已过去了。今天轻车平道,公路成网,旧情新景一齐涌上心头。
告别母校上前方走的是这条路,老年回访又走的是这条路。昔日七分校,培养了男男女女数千人,奔赴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桃李满天下,实践抗大教育方针,为祖国人民付出了青春年华,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
五十多年来,葫芦河的水依然流着,这条川边的人民,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建设成了陕甘的“江南”,山清水秀,美丽如画,水渠成网,稻田成片。原来的老窑洞很少看到,代之而起的是沿山脚的新村,规整划一,花树成荫。咖啡色的排排石窑洞,装修了窑脸,花样新奇,让人看不胜看。更独特的是这里的门楼,高阔大方,五颜六色,一户赛过一户,一座门楼便是一幅书画杰作,是一个创作,不落俗套,让人观后觉得十分传神。
葫芦河的五月,鲜花盛开,山阴处的灌木丛,把山体覆盖得严严实实。路边野葡萄长的枝蔓,开着紫色小花,迎着路人。从四川来的养蜂人,在这条川里,不知搭了多少处简陋的帐篷,星罗棋布。工蜂飞来飞去忙着采粉酿蜜,据养蜂人说:“这里花多,酿的蜜好,称得上是绿色食品,没有污染,能卖上好价钱。”田间一队队、一户户,顶着烈日在劳动,这里不再是刀耕火种,靠旱田薄地吃老粮,而是稻田纵横,采用良种科学种田,目前正是插秧季节,方方正正的稻田,栽插上绿油油的秧苗。秋收后餐桌上是一碗碗的大米饭了。这里的人民生活大有改善,接近准小康吧!车内气氛活跃,又都讲起了自己当年徒步葫芦河的事,议论一番,一致的认识是那时大家是在一个“穷”字上革命。经过艰苦奋斗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春风吹到了这里,旧貌换新颜,今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将矢志不移地走下去,在将来西部大开发中,生活上更上一层楼,人民安居乐业,步入小康。
更让我们感到新奇的是,葫芦河的身下还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当时在抗大,只晓得延川延长有石油,相传小河面上就可取到石油,自然是土法开采。这里的石油不知在地下已沉睡了多少年,今天才被勘察发现,真是一件大好事。一部部采油机在不停地工作,有人点数,数到二十个后再数不下去了,这油田好大啊!在这河道上回忆过去,看到今天,不由得吟诗如下:(www.xing528.com)
风云硝烟五十年,“八字[3]”校风铸心间。
葫芦河水东流去,艰苦奋斗传古千。
优秀儿女保国志,抗击日寇把军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