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华池上回忆抗大七分校

在华池上回忆抗大七分校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们的到来,使沉睡了多年的豹子川苏醒了,寂寞的山川变成了欢乐的校园。各队的业余文艺组,早在敌后附中时期就有了,到了豹子川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大队领导非常重视、关心和支持学生文艺活动。政治处经常在节假日将各队文艺组调到大队演出,有时连续演出一两天。对优秀节目、突出演员予以表彰鼓励。

在华池上回忆抗大七分校

王华明

豹子川是三山环绕、小溪中流、土地肥沃、人烟稀少的一条山沟。当年这里是陕甘红军革命根据地,刘志丹同志办的党校(教导队)也曾驻在这里。可是,自从党校转移以后,这里的人民群众再也听不到党校学生唱歌,看不到党校学生演戏了。红火热闹的豹子川,一时变得寂寞了。

一九四三年七月的一天,变工队正在绿茵茵的糜子地里拔草锄地,成群的牛羊正在贪食葱绿的鲜草,突然,从远处传来了歌声。嘹亮的歌声由远而近,变工队放下锄头跑到路旁,边跑边喊:“八路军开来了!”“咱们的队伍开来了……”牛羊也抬起了头,东张西望,顾不上吃草了。看吧,一支支整齐的队伍迈着雄壮的步伐,高唱着抗战歌曲,开进了山沟的深处。这就是抗大七分校第二大队,一千多人的队伍要在豹子川安营扎寨、办校学习了。他们的到来,使沉睡了多年的豹子川苏醒了,寂寞的山川变成了欢乐的校园。

年轻的学生们爱劳动、爱学习,也很爱文艺,喜欢写诗、画画、唱歌、演节目。在艰苦的打窑洞、盖课堂、开荒种地、背柴放牧和紧张的军、政、文学习中,各队领导和俱乐部为了配合劳动和训练任务,适应青年学生爱好文艺的特点,活跃学校文化生活,发动和组织学生们写诗、画画、编歌、排节目。平时,在饭前、课前和工地、操场休息时,就朗诵诗歌、唱革命歌曲,每月举办一两次娱乐晚会,节假日各队的业余文艺组还会演出较大型的节目。各队的业余文艺组,早在敌后附中时期就有了,到了豹子川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各队业余文艺组的人数有多有少,少的二三十人,最多的有五六十人,如一队、四队、八队等都是六十多人,都能演出几个较大的节目。

大队领导非常重视、关心和支持学生文艺活动。政治处经常在节假日将各队文艺组调到大队演出,有时连续演出一两天。对优秀节目、突出演员予以表彰鼓励。宣传股还经常组织文艺骨干学习讨论《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以明确文艺方向,提高学员文艺思想和创作演出水平。

在豹子川的几年中,各队文艺组演出了一个又一个好节目,我现在尚能记起的有:《豹子川大合唱》,秧歌剧《劳军花鼓》《兄妹开荒》等,话剧《把眼光放远一点》,歌剧《打石门坞》《勇敢的报童》《邯郸起义》《陈同志下乡》《带炮》《国民党偷鸡》《白旗堡搬兵》《解放宁条梁》等,京剧《反徐州》《打渔杀家》《潞安州》《王佐断臂》《八大锤》《青风寨》等,快板剧《炮兵连长》,还有乐器合奏等。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同学们的文艺活动出现了新的高潮,节目越演越多,越演越好,全大队的同学和当地群众越看越爱看。大队政治处为使文艺演出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指导文艺普及,便以各队的优秀节目为基础,组成了一个近二百人、不脱离学习的业余文艺宣传队。宣传股副股长张汉城,干事王道一、马国昌,指导员蔡正宁,教员张健等,既是业余宣传队的领导,又是编剧和演员。建队后,他们立即着手对所有节目进行了修改和加工,对每个戏的演员和乐队也进行了调整。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排练,在新年时演出了几场,在春节时连续演了三天,而且每场演出的节目都是不同的。先是在六队的大饭堂里演出,后来因为观众越来越多,饭堂里实在挤不下,大家便动手在大操场的西山坡根平整土地,用木杆、树枝搭起了一个露天舞台。因场地大了,大队便通知离各队较远的老乡们来看戏,各队还要杀猪宰羊做好菜好饭招待老乡们。这样,方圆二三十里的男女老幼,穿着节日的新衣服,骑着小驴大马赶来看戏了。白天看了,晚上接着看,路太远回不去的,就住宿在各队,第二天再接着看戏。老乡们非常高兴,他们说:“抗大美得太!”“演的戏美得太,看了还想看,就是看不够哇……”(www.xing528.com)

在开展文艺活动、活跃学校文化生活中,各队业余文艺组和大队业余文艺宣传队曾遇到了许多困难,也克服了许多困难。最大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劳动或学习时间很紧,二是物质条件很差,三是没有女演员。编写和排练节目只能用空闲时间和晚上睡觉的时间,上课时间是不准占用的。服装、道具、化妆、灯光、布景等都非常困难,有些要去老乡家里借,大部分无法借到,就得靠大家去想办法创造。演京剧的服装是把被里、床单缝起来,在纸上(纸也是很难找的)画上花和花边,剪下来贴上去做成的;帽子、靴子、玉带等是用桦树皮糊上花纸做成的;鞭穗、头缨等是用麻线、羊毛线染上颜色做成的;打击乐器是用打菜的铜盆、吃饭的搪瓷碗等餐具代替的;弦乐是用山上打回来的野猪、蛇等的皮制作的。晚上演出没有灯光照明,就在前后台和观众席上燃起桦树皮火把和木炭火堆。许多戏中有女角,可没有女学生(1945年冬以前女生队直属校部),就由男生扮演女角。为战胜各种困难,保证演出,老师和同学们是费了很多心血的,当看到演出成功,大家内心感到非常喜悦。

一九四六年四月,大队领导为了配合学生毕业教育、适应新形势、迎接新任务,在原大队业余文艺宣传队的基础上,经过调整,组建了一个五十人的专业文艺宣传队,其中增加了十名从女生队来的女演员。

专业宣传队成立以后,重点整理排演了几个战斗性很强、表现部队战斗生活的节目,如《打石门坞》,这是一个完整的战斗戏。从接受任务、战前动员、行军、通信联络,到进入冲锋地;从利用地形地貌、远距离射击、战斗小组匍匐前进,到近距离投弹、冲锋到肉搏战拼刺刀……演员们在学校三年中所学习的军事课程(战术、技术动作等),基本上都用上了。演这样的戏,也是对学生三年多军事训练最实际的检验和考核。演员们排演时,都是按条令要求的战术指挥、战斗动作去做的。演出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从演出的成功,也可看出三年多军事训练大练兵中严格施教、严格要求的丰硕成果。这个成果,为宣传队排演战斗戏剧,表现部队生活打下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一九四六年六月,延安联政首长来大队检查工作,看了几次宣传队的演出。八月二十日,联政除留下了四名干部、六名女同学外,还将这个宣传队的四十名男女演员调到了延安联防军政治部,编为联政宣传队了。

在伟大的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中,联政宣传队除原有的几个战斗戏,又新编了《见面》《打洛阳》《英雄刘四虎》《打瓦子街》等战斗剧目,在野战军多次演出,受到了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称这个宣传队是“打得好的宣传队”。

这个宣传队经常在一个晚上演出打三四个仗的戏。从开戏就打仗,一直打到演出结束,而且是一个戏比一个戏打得激烈,一个戏比一个戏打得大,从打山头拿据点,到爬云梯、攻城墙;从远距离射击到近距离投弹,再到攻入敌群拼刺刀肉搏战;从台前拼杀,到拉开天幕在后台很远的地方对刺拼杀,真枪真刀“咔咔”作响,惊心动魄。台上演员勇敢杀敌,台下观众喊声四起,“打得好!”“打得好!”演出结束了,部队还在高呼口号:“向联政宣传队学习!”“坚决消灭蒋匪军!”“解放大西北!”有些部队干部、战士上台对演员说:“你们演的节目战斗性很强,和部队战斗生活结合得很紧,我们部队都很爱看。你们打得好,军事动作好,我们部队的指战员都很佩服,可是我们怎么也弄不明白,你们是文艺人,战斗动作,特别是刺杀动作那么好,你们是怎么训练的?”他们哪里知道,这个宣传队的演员们是来自豹子川,且经过三年多正规严格军事训练的抗大七分校第二大队的青年学员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