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荣 魏士显
一九四三年秋天,豹子川的天气格外晴朗。我们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豹子川张家岔的山坡上,出现了一排排崭新的窑洞,山坡下出现了一块块菜园,绿油油的白菜、萝卜、大葱等正在茁壮成长。
我们从草棚搬进了自己亲手打的窑洞,感到特别舒适、温暖,吃着自己种的蔬菜,感到特别新鲜。我们第一次享受到自己劳动的成果,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
可是没住多久,我们五队队长杜培梅、指导员张益三就到校部参加整风去了。队上暂时由学员魏士显和丁建民分别代理队长和支部书记。当时,劳动建校的任务还很繁重:平院子,支撑窑洞,修操场,还要突击盖两用的课、饭堂。这些工作,队长、指导员走时都一一做了交代,对大家的生活也做了安排。所以,他们虽然走了,队上的工作扔按计划进行着。
可是不久,新的困难便发生了,吃的食油快完了,吴上士(即给养员)每天到队部“呼吁”赶快想办法买油!
按照上级供给标准的规定,每人每天三钱油、五钱盐,上级按月发给经费(边币)。可是,由于边区地广人稀,所以食油很难买到,大队供给处到处派人采购,仍不能保证。
我们队的吴上士,抗战初期参加八路军,三十多岁,说话时山西口音特别重。所以同学们都爱和他开玩笑,叫他“老西儿”。他很会管家,特别能吃苦,为了给大家采购食盐蔬菜,整天跋山涉水。二将川、葫芦河,方圆几十里都跑遍了,这几天,他又每天到大队供给处跑两三趟,希望能领到一点油。可是,每次回来,他都用山西话回答:“没啦!”
队干部更加着急,因为队长、指导员走的时候再三叮嘱:注意安排好伙食。伙房还从没有断过油,同志们正在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油怎么行呢?队里要求吴上士:“再到二将川去一趟,无论如何想办法买回一点油来。”
吴上士走了以后,炊事班断了油,上顿下顿都是开水煮白菜、萝卜、洋芋,大家都盼望着上士能买回油来。
一天晚饭后,大家正在议论。突然,吴上士回来了。只见他身背一条鼓鼓囊囊的麻袋,累得满头大汗,他走进伙房,把麻袋放在地上,笑眯眯地说:“油没啦买到,买到了肉……”
到豹子川以后,很长时间没有吃肉了,大家听说吴上士买回来了肉,可以改善生活了,很多同学都跑到伙房来看,炊事班范班长更是高兴。可是,他把麻袋解开一看,不由得“啊”了一声,原来是半只血淋淋的狗……
看到了狗肉,有的同学就有点泄气,有的却议论开了:
“好!老吴真不简单,能买到狗肉。”
“狗肉是好东西,俗话说:要吃飞禽,鸽子、鹌鹑,要吃走兽,兔子、狗肉。”(www.xing528.com)
“吃狗肉,喝烧酒。陕北人讲‘美得太’哩!”
“管他三七二十一,一顿吃了解解馋算了!”
炊事班班长老范是老红军,工作认真,办事公道,听说“一顿吃光”,他急忙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一顿吃光,下顿吃什么?每顿吃一小块,可以吃一个星期哩!”
吴上士也走过来说:“你们可知道,这狗肉来之不易呀!”他不慌不忙地讲述了狗肉的来历:“这只狗,个大凶猛,敢和豹子斗,保护着他主人的羊群,豹子来了几次,都被它咬跑了。不幸在昨晚和豹子的‘搏斗’中被豹子咬死了。主人非常惋惜、难过,他不忍心吃狗的肉,想把它埋掉。我说了半天好话,请他把狗肉卖给我们,但他坚决不肯要钱,最后算作是慰劳我们的了。”接着他把话题一转:“我背了三十多里路,累得够呛。你们想一顿吃掉,那怎么行呢?”
司务长看到了狗肉,听到了议论说:“一顿吃了吧,大家很长时间没吃肉了,全体一百二十多人,半只狗肉,每人合不到几块……”
半只狗肉怎么吃的问题发生了分歧,同学们意见不合,汇报到队部,队里也觉得难以决定,便请经济委员会专门讨论了半只狗肉怎么吃的问题,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吴上士和炊事班长的意见,细水长流,尽量多吃几顿。
当晚点名,大家非常活跃,文娱委员刘万钧指挥大家唱了“豹子川大合唱”主题歌:
“党军的骨干新中国的青年……”
歌声特别洪亮,划破豹子川的夜空,丁支书宣布了经委会的决定,大家都很满意。
半只狗肉怎么吃,也不过是我们当年艰苦生活的一个小小的浪花,然而,却是我们艰苦生活真实的写照。因而,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几十年的战争和和平生活中,常常想起这件事。
当豹子川粮满仓,猪满圈生活得到改善时;当解放战争胜利,我们进入城市时;当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我们都想起了这件事。
今天,我们正在向“四化”进军,建设美好的未来,重温这段历史,将会更加鼓舞我们前进的勇气,增强我们胜利的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