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池上的回忆:抗大七分校

华池上的回忆:抗大七分校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九四四年春,太行陆中调到陕甘宁边区东华池的上平川,在太行陆中到达后合并为抗大七分校第三大队。这都是党中央为“保存力量,培训干部,准备未来形势发展需要”所采取的部署。我们四队位于上平川两条小河沟的交汇处,南山有茂密的桦树林,深山藏有豹子、野鸡,北山有野桃树等灌木林,产甘草,这里最多的是可开垦荒地。因此,大家要团结互助,克服困难,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劳动效率提高了,从几分至两三亩,个别的可开到四五亩。

华池上的回忆:抗大七分校

向跃华

一九四二年春,我们冀南陆军中学调到太行后,有一百多个同志合并到太行陆军中学。一九四四年春,太行陆中调到陕甘宁边区东华池的上平川,在太行陆中到达后合并为抗大七分校第三大队。这都是党中央为“保存力量,培训干部,准备未来形势发展需要”所采取的部署。当我们从敌后到达延安时,刘伯承师长、徐向前代校长和陈赓司令员、薄一波政委亲切接见了我们,号召我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肩负着这一光荣使命,用“一把锄头为武器”去完成首长们的嘱托。

我们四队位于上平川两条小河沟的交汇处,南山有茂密的桦树林,深山藏有豹子、野鸡,北山有野桃树灌木林,产甘草,这里最多的是可开垦荒地。这些自然条件对我们很有利,我们所住的窑洞是豹子川二大队的同志事先修好的,它在山顶,距我们山下的伙房远,下雨时路滑难走。一天晚上,我们班的窑顶上掉了一大块土,砸伤好几个人,还砸伤了副班长的脚。根据以上情况,队领导开会研究决定在山下伙房附近新盖宿舍,要生产、建房两不误,要成立木工组担任伐木备料,做房架门窗桌凳等任务;泥工组担任和泥打土坯等泥工工作;副业组负责种菜和饲养畜禽;队的主要力量上山开荒生产,农闲时参加建房。因此,大家要团结互助,克服困难,才能圆满完成任务。(www.xing528.com)

大地复苏,春天的到来吹响了开荒的号角,我们开始经受着艰苦劳动的锻炼,每天天亮上山,黄昏下山,中午在山上吃饭。开始时一天可挖几分地,随着时间的增加,手上磨出了血泡,肩膀肿痛,腿酸腰痛,但却坚持劳动毫不放松,把手上的泡磨成硬茧,经过这个过程就没那么多疼痛了。劳动效率提高了,从几分至两三亩,个别的可开到四五亩。当完成播种任务后,即转到造房工程上,挖土、推土、开出房壳、修火炕、垒墙等。当山上的草与苗争地时,立即上山锄草,约二十来天后又参加建房,安立柱,上房架,上檩条,铺茅草,泥房顶,安门窗等。终于,我们学员的宿舍建成了,又整齐又漂亮,光线好,每个班两间。新房子给我们解决了许多困难,我们搬进去后,生活上方便多了。紧接着是上山秋收割糜子、收土豆,运回来装仓入窑等。此后是继续完成队部、伙房、课堂的后期工程。九月底前后,学校开始了过冬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组织烧木炭和安排过冬服装问题。冬季每人发羊毛絮的棉衣一套,棉帽一顶(灰色),发羊毛三斤,各自把羊毛洗净,撕开弹松捻成毛线,自己随意织成毛衣、毛裤、背心、毛袜、毛手套。同学们做这些织毛线的活,觉得比开荒还难,手的动作不灵,易出错,时间长了也就功到自然成了,有的还织出了花样。还有的同志创造了“A”字形夹板做鞋底,效果很好,做的鞋底合脚又结实,这一技巧在队里很快传开了。烧炭是又累又脏,不知他们从哪学到的本领,烧出的炭不过火、不出烟,质量真好,太感谢他们了。至此生产、建房、过冬准备都基本完成,上级满意,要求我们好好地做总结。

我们四队自到上平川以来,进行了约十个月的劳动,没休息过一天,因我们为自己增加了个建宿舍的任务,因而时间很紧迫,劳动强度大,在全队同志积极自觉地艰苦劳动中,克服了种种劳动工具、劳动技术上的难题,终于取得了应有的劳动成果,累计开荒地约两千亩,收获的糜子、土豆自给有余,建成学员宿舍十八间,队部五间,伙房五间,课堂五间,种菜地五亩,养猪五十多头、牛三十多头、羊一百多只。我们基本上达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为以后的学习、训练和为明年的生产劳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