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抗属子弟中学经历了严酷的一九四二年日寇“五一”大扫荡,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把学生转移到晋察冀边区继续办学。一九四三年初,全校已集结了三百余人。不久根据上级的决定编入抗大二分校附属中学,紧接着开始了从晋察冀经晋西北到陕甘宁边区的大行军。
从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六日出发,经过四十多天的连续行军,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越过了日寇“三光政策”的无人区,四月七日到达陕甘宁边区的清涧县城,全校一千五百余人进行了休息整顿。在行军总结的大会上,江隆基校长宣布:“再过几天我们就到延安了!”同学们高呼:“到延安去!见毛主席去!”这是个多么让人振奋的消息啊,大家多年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当时延安正在进行整风,学校对我们进行了整风教育。我们七队指导员张益三同志传达了毛主席的讲话——《改造我们的学习》。听了传达,可这篇讲话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大家还不能都理解,“主观主义”这个名词大多数同学还是第一次听到,它的含义是什么?有多大危害也知之不多。但是对“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句话印象却很深刻,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对联也背得出来。一时间“实事求是”四个字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地用起来。用得对与不对,也没有个标准。连日常生活中吹大牛、开玩笑的话,也加上“嘴尖皮厚”的帽子。在心目中“嘴尖皮厚”“头重脚轻”成了同学们最厌恶的东西。
在延安,有一次我们去党校大礼堂看演出。当队伍走到学校大门口时,看到大门上方毛主席题写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我们心想,在中央党校大门上写这几个字,可见这四个字一定非常重要。这给我印象非常深刻,至今仍记忆犹新。正巧,那天晚上演出的是京剧《四进士》。说的是一个案件由错判到纠正的过程,正好是对“实事求是”四个字的注解。
同年五月抗大二分校附中改编为抗大七分校二大队,七月进驻甘肃省东华池县的豹子川,此后,校文工团为了配合整风,先后上演了《前线》和《同志,你走错了路》的话剧。(www.xing528.com)
在《前线》这个苏联话剧中,塑造了一个因循守旧的指挥员——戈尔洛夫和一个脱离实际的新闻记者——克里空。戈尔洛夫因死守一套旧的战法同持正确意见的指挥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在争论中他开口闭口就说“沙皇时代就是这样打胜仗的”。因为他拒绝了正确的意见,结果造成了失败。而克里空这位新闻记者根本不到前线去采访,闹出了很多笑话。他在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词汇是“大概”“也许”“可能”等不着边际的空话废话。这部话剧对我们教育很深,懂得了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对那些毫无根据的主观猜测,同学们送给了它一个名号叫作“大概也许、可能不会吧”。
《同志,你走错了路》是批判统一战线中投降主义的话剧。在“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通过统一战线”口号下,在同顽固派的斗争中,我党遭受了惨痛的损失。后来幸亏有党中央下令纠正,才挽救了败局。这使我们懂得了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这才是正确的路线。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实事求是的理解。
学校在劳动生产、军事练兵、学习文化等现实生活中,都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校在开荒中规定:十七岁以上同学每天开荒一亩,十六岁以下同学每天开荒八分。男女同学也区别开来:男同学开荒,女同学纺线。这样既解决了吃饭问题,也解决了穿衣问题。各尽所能,各取所长,开荒、纺线都创造了不少新纪录。大练兵中十七岁以上的同学投弹三十五米为及格,十六岁以下的同学投弹三十米为及格;其他训练课目也根据年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大大促进了练兵的积极性。文化教育同样按照学员的文化程度重新编队,基础不同,进度不同,大家学习成绩都很好,避免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生动实际的教育,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和切身的体验,使我们这些稚嫩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