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实施机制研究结果

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实施机制研究结果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应当构建公私兼顾、公私合作的反就业歧视法行政实施机制,以破解实施困局,有效治理就业歧视,保障平等就业权。建立公私合作的行政裁决制度,由申诉人和被申诉人作为控辩双方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证据,并由行政机构居中裁决。一旦认定构成就业歧视,该认定结论应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拓展公共利益的实现途径,通过公私合作共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建立胜诉后由被告支付必要的律师费和调查费制度,建立团体公益诉讼制度。

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实施机制研究结果

我国应当构建公私兼顾、公私合作的反就业歧视法行政实施机制,以破解实施困局,有效治理就业歧视,保障平等就业权。我国反就业歧视法行政实施机制应当公私兼顾,通过行政执法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通过行政介入以实现平等就业权。法律应当明确劳动保障行政机关对于反就业歧视法的实施权限,规定就业歧视行为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并将就业歧视行为纳入到《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中的监察范围。为处理就业歧视私权争议,解决就业歧视的专业化问题,劳动保障行政机关应当内设就业歧视评议委员会,由其负责处理就业歧视私人申诉,认定是否属于就业歧视,并进行行政裁决。

我国反就业歧视法行政实施机制应当实行公私合作。建立公私合作的行政裁决制度,由申诉人和被申诉人作为控辩双方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证据,并由行政机构居中裁决。一旦认定构成就业歧视,该认定结论应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行政裁决实行选择主义,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采用司法诉讼还是行政裁决。拓展公共利益的实现途径,通过公私合作共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建立胜诉后由被告支付必要的律师费和调查费制度,建立团体公益诉讼制度。

【注释】

[1]李薇薇、Lisa Stearns主编:《禁止就业歧视:国际标准和国内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2]Krintin Mile:“挪威反对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李薇薇译,载李薇薇、Lisa Stearns主编:《禁止就业歧视:国际标准和国内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64页。

[3]Marcia L. McCormick,The truth is out there: revamping federal antidiscrimination enforcement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30 Berkeley J. Emp. & Lab. L. 193 ( 2009) .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36~141页。

[4]Marcia L. McCormick,The truth is out there: revamping federal antidiscrimination enforcement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30 Berkeley J. Emp. & Lab. L. 193 ( 2009) .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36~141页。

[5]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19~120页。

[6]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68~169页。

[7]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17~118页。

[8]李薇薇、Lisa Stearns主编:《禁止就业歧视:国际标准和国内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64~667页。

[9]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06~109页。

[10]参见刘小楠:《港台地区性别平等立法及案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47~51页。

[11]辛崇阳、何霞:“日本反就业歧视制度研究”,载蔡定剑、张千帆主编:《海外反就业歧视制度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5页。

[12]何霞:“法律与实施:日本的反歧视法”,载周伟、李薇薇等:《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与中国的现实》,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42~57页。

[13]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24页。

[14]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15~116页。

[15]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15~116页。

[16]林燕玲主编:《反就业歧视的制度与实践——来自亚洲若干国家和地区的启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80~283页。

[17]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66~67页。

[18]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69页。

[19]黄茂荣:《行政机关介入私权争议之研究》,“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编印2000年版,第5~6页。

[20]黄茂荣:《行政机关介入私权争议之研究》,“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编印2000年版,第25页。

[21]黄茂荣:《行政机关介入私权争议之研究》,“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编印2000年版,第53~54页。

[22]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7~28页。

[23]黄茂荣:《行政机关介入私权争议之研究》,“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编印2000年版,第63页。

[24]黄茂荣:《行政机关介入私权争议之研究》,“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编印2000年版,第13~14页。

[25]黄茂荣:《行政机关介入私权争议之研究》,“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编印2000年版,第27页。

[26]王名扬:《法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27]叶必丰:《行政法的人文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2页。(www.xing528.com)

[28][日]盐野宏:《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9页。

[29][英]安东尼·奥格斯:《规制:法律形式与经济学理论》,骆梅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5页。

[30][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31]傅红伟:《行政奖励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0页。

[32]阎天:“重思中国反就业歧视法的当代兴起”,载《中外法学》2012年第3期。

[33]David Freeman Engstrom,The Lost Origins of American Fair Employment Law:Regulatory Choice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ivil Rights,1943-1972,63 Stan.L.Rev.1071,1086(2011).

[34]林嘉主编: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年版,第90 页。 叶启洲: “民事交易关系上之反歧视原则———德国一般平等待遇法之借镜”,载《东吴法律学报》2015 年第3 期。

[35]王福平:“海外反歧视专门法研究”,载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8页。

[36]焦兴铠:“台湾就业歧视评议制度之现状及实施检讨评析”,载林嘉主编:《社会法评论(第三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8页。

[37]周伟:“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歧视法学术建议稿”,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6期

[38]周洪宇:“《反就业与职业歧视法》立法构想及建议稿”,载《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39]周伟:“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歧视法学术建议稿”,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6期。

[40]周洪宇:“《反就业与职业歧视法》立法构想及建议稿”,载《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41]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载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0~21页。

[42]谢增毅:“英国反就业歧视法与我国立法之完善”,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5期

[43]阎天:“重思中国反就业歧视法的当代兴起”,载《中外法学》2012年第3期。

[44]李雄、刘山川:“我国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若干问题研究”,载《清华法学》2010年第5期。

[45]参见周伟:《反歧视法研究:立法、理论与案例》,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43页;周洪宇:“《反就业与职业歧视法》立法构想及建议稿”,载《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46]参见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载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页。

[47]Marcia L.McCormick,The truth is out there:revamping federal antidiscrimination enforcement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Berkeley J.Emp.&Lab.L.,Volume 30,2009:193.

[48]参见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载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页。

[49]参见周伟:《反歧视法研究:立法、理论与案例》,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45页;周洪宇:“《反就业与职业歧视法》立法构想及建议稿”,载《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50]参见谢卫华:“论赋予法院对行政裁决司法变更权的必要性”,载《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周佑勇、尹建国:“我国行政裁决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51]周长征:“欧盟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李薇薇译,载李薇薇、Lisa Stearns主编:《禁止就业歧视:国际标准和国内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15页。

[52]周伟:《反歧视法研究:立法、理论与案例》,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45页。

[53]参见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载蔡定剑、刘小楠主编:《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及海外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1页;阎天:“重思中国反就业歧视法的当代兴起”,载《中外法学》2012年第3期。

[54]台湾劳动法学会编:《劳资圣经:经典劳动六法》,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第34页、第158页、第745页。

[55]Mark A.Rothstein,Charles B.Craver,Elinor P.Schroeder,Elaine W.Shoben,Employment law.West,2005.p.267.

[56]赵红梅教授认为团体公益诉讼属于社会实施机制,参见赵红梅:“经济法的私人实施与社会实施”,载《中国法学》2014年第1期。目前国内学者研究团体公益诉讼已经有一些著作出版,参见刘学在:《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以团体诉讼制度的构建为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吴泽勇:《欧洲群体诉讼研究——以德国法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