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传统幼儿游戏的文化特征及研究成果

中华传统幼儿游戏的文化特征及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文曾就游戏的普遍特征作过专门的介绍,而中华传统民间幼儿游戏,不仅具备游戏的基本特征,而且带有独特的民族性和文化特殊性,与西方游戏内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与西方游戏注重满足个体需求和欲望不同,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民间幼儿游戏,大多崇尚礼数与德行修养。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民间幼儿游戏有着不同于西方的鲜明文化特征。

中华传统幼儿游戏的文化特征及研究成果

前文曾就游戏的普遍特征作过专门的介绍,而中华传统民间幼儿游戏,不仅具备游戏的基本特征,而且带有独特的民族性和文化特殊性,与西方游戏内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重礼教、轻个性。中华传统民间幼儿游戏重礼教、轻个性。与西方游戏注重满足个体需求和欲望不同,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民间幼儿游戏,大多崇尚礼数与德行修养。古人对幼儿游戏道德内涵的重视,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就可见一斑。此外,棋类游戏,如中国象棋在内容和规则上都反映出中国古代传统礼教所尊崇的上下尊卑、君重臣轻的严格等级观念。具体而言,象棋中对阵双方均以将帅为核心,士、相等大夫阶层分列两旁,而普通兵、卒则处于战争的最前线,整个赢棋的规则都是围绕着如何护将、保帅,为此甚至可以丢车舍炮。显然,“忠君保皇”“克己复礼”的传统思想成为象棋规则制定的根本出发点。此外,象棋中所有角色无一例外都是男性角色,这也是古代夫权观念的集中体现。又如,深受女孩喜爱的乞巧游戏,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流传至清末,每逢农历七夕节,女孩子们都在家长的鼓励下玩乞巧游戏,期待织女娘娘能够将“巧”传给自己,长大后变得心灵手巧。由此不难看出,这类游戏当中包含着德行修养等礼教本质。当然,与男孩子的游戏相比,在我国古代女孩游戏不仅数量少,而且游戏的娱乐程度也远比男孩低。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古代民间游戏重礼教、轻个性的特点。儿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此影响和熏陶,因此,中国古代民间游戏往往带有浓重的社会性和政治教化的色彩。

2.重心智、轻体能。我国传统民间游戏无论是在户内还是户外、是益智还是竞技,均普遍重视心智的修炼和培养,在体验游戏趣味性的同时,陶冶心智成为游戏的最终目标,也是获得游戏趣味感的最高境界,而体能的发展则相对不受重视。例如,围棋、象棋、各种民间杂棋、各种纸牌,以及燕几图、七巧板、益智图、九连环、“华容道”等一大批传统民间游戏,均强调从动脑中获得智慧感和娱乐感,而体育竞技游戏如马球、踏鞠等则不符合“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准则。又如,球戏虽然在唐代十分流行,但大文学家韩愈就曾批评其有害于儿童身体,并撰文指出:“凡五脏之系络甚微,坐立必悬垂于胸臆之间,而以之颠顿驰骋,呜呼,其危哉!”可见,韩愈仅看到剧烈运动游戏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却没有认识到游戏对发展儿童体能方面的重要作用。(www.xing528.com)

3.重自然、轻操作。中华传统民间幼儿游戏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崇尚自然,而不像西方重视精细烦琐的玩教具操作,如福禄贝尔的恩物、蒙台梭利的教具等。中国古代民间幼儿游戏活动,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大多取材于自然、融汇于自然,并非如西方以玩教具作为游戏活动核心和载体。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游戏开展的条件简单、自然,较少受到时间、空间和器具条件的限制。如猜丁壳、手影、捉迷藏等大批民间游戏,只需要儿童借助身体器官参与即可,随时随地、信手玩来、简单易行。二是游戏的内容自然,大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例如放河灯跳房子、踩砖逮人、挑棒、捉蝴蝶、过家家等大批游戏,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将植物、水、泥土、沙石等自然材料辅以各自的想象,再添加必要的规则,便可以开展活动。又如在经典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中,“母鸡”为了不让“老鹰”吃掉自己的孩子,必须按照“老鹰”的要求做模仿挑水、砍柴、做饭、扫地等动作,这些内容均与农村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三是游戏的组织形式自然,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少,特别是游戏中没有复杂玩、教具的参与,因此游戏的组织非常灵活,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加入和离开,也可以灵活地改变原有规则,不断创新玩法。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民间幼儿游戏有着不同于西方的鲜明文化特征。儿童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享受游戏带来的无穷乐趣,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再次印证了游戏具有文化和社会属性的客观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